外包多腔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024793 阅读:5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外包多腔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及其施工方法。其墙体的外周是由钢板围合而成,墙体内部分隔为若干个相互连通的腔体,腔体内填混凝土。本发明专利技术施工时先将两端的暗柱腔体吊装至已浇筑完成的下层剪力墙上并连接固定,然后将墙体吊装至已浇筑完成的下层剪力墙上并与暗柱腔体及下层墙体分别连接固定,然后在腔体中放置钢筋笼/网,最后在暗柱腔体和墙身腔体中进行混凝土浇筑。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如下:1、构造合理、性能良好,其延性大大提高。2、充分发挥钢、混凝土两种材料的性能优势,节约材料,节省造价。3、与楼面钢梁、伸臂桁架等构件连接简单,施工工序简单便捷,效率高。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高层、超高层建筑,具有广阔的适用范围和发展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结构工程的
,涉及一种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构件,具体是指一种外包多腔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外包多腔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要提高剪力墙混凝土强度,关键要克服其材料脆性性质带来的不利影响。 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是一个合理的解决途径,可以通过合理的截面构造,提高构件整体的延性。现有技术中的钢骨混凝土剪力墙(内嵌钢板)构造如图1所示,其由钢骨1、钢筋网 2、混凝土墙身3构成,钢骨是封闭的长方体形,由钢板围成,钢筋网设置在钢骨的外周,钢骨和钢筋网设置在混凝土墙身中。钢骨和钢筋网给剪力墙的强度、刚度和延性带来了有利的影响。但是,由于钢骨、钢筋网设置在墙体中间,将墙身混凝土分隔为互不连通的三个部分,其中两侧钢筋混凝土墙与钢骨之间的协调工作要差于钢骨中间的混凝土,成为构件受力的薄弱环节。另外,有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构造在超高强混凝土(如C80)情况下延性未如王困相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通过合理构造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的截面形式,使钢和高强混凝土的材料性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从而使剪力墙构件的延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包多腔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其特征在于:其墙体的外周是由钢板围合而成,墙体内部分隔为若干个相互连通的腔体,腔体内填混凝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盛勇容柏生刘付钧邵大成喻德明黄忠海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容柏生建筑结构设计事务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