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国华专利>正文

一体化除尘脱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02325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一体化除尘脱硫装置及方法,其主要技术特点是外筒体上部设置有一连通内筒体与外筒体之间所形成的夹套的切向进气口,内筒体连通设置在外筒体上的出气口,在水池上的内筒体下部同轴固装有一夹层套筒,该夹层套筒的夹层连通内筒体与外筒体之间所形成的夹套并连通水池,在夹层套筒上的内筒体内同轴固装一脱水器,在脱水器内轴向安装有一水管,在夹层套筒内中部水平固装有一多孔筛板。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旋风除尘、喷雾除尘脱硫的技术通过该装置巧妙的结合为一体,装置整体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装置造价低;采用五步除尘、脱硫过程,除尘脱硫效率高,尤其适用于小型锅炉烟气的净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环保领域的除尘脱硫装置,特别是一种一体化除尘脱 硫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是燃煤大国,燃煤锅炉排放的烟气中含有大量的灰尘及二氧 化硫,若直接排放至大气中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烟气中含有的 灰尘悬浮在大气中,对人体呼吸系统、大气能见度和城市景观等都会 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而且烟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硫与空气中的水蒸汽 接触,形成酸雨,严重污染水源及生态环境。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实 现工业化的同时保护环境己成为政府和人民关注的焦点,国内外己有 多种除尘脱硫方法和设备,现有的除尘脱硫方式包括干式、湿式和半 干式,除尘和脱硫独立进行,其工作过程也是在两个或多个独立的系 统中完成,该除尘脱硫系统较为复杂、占地面积较大、能耗较大。虽 然除尘脱硫一体化的技术已有报道,但除尘脱硫方式较为单一,如仅 采用干式或者湿式除尘脱硫方法,还存在着各自的缺点,导致除尘脱 硫的效果不理想,而且现有的除尘脱硫设备整体结构较为复杂,系统 难于维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体 积小、干式除尘与湿式除尘脱硫相结合、除尘脱硫效率高的一体化除 尘脱硫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该一体化除尘脱硫装置,包括上盖、外筒体、内筒体、进气口、 出气口、排灰阀、水池,内筒体同轴安装在外筒体内,排灰阀连通内 筒体与外筒体之间所形成的夹套并安装在外筒体下部,水池固装在外 筒体的底端,其特征在于外筒体上部设置有一连通内筒体与外筒体 之间所形成的夹套的切向进气口,内筒体连通设置在外筒体上的出气 口,在水池上的内筒体下部同轴固装有一夹层套筒,该夹层套筒的夹层连通内筒体与外筒体之间所形成的夹套并连通水池,在夹层套筒上 的内筒体内同轴固装一脱水器,在脱水器内轴向安装有一水管,在夹 层套筒内中部水平固装有一多孔筛板。而且,所述的脱水器上部同轴固装有一由内、外螺旋叶片所构成 的导向锥。而且,所述的排灰阀为气密性排灰阀且其个数为2-4个并周向均 布固装于外筒体下部。而且,所述的夹层套筒内的多孔筛板轴向固装有一中心孔管,该 中心孔管上端略高于多孔筛板上平面、其下端位于水池液面下。而且,所述的水管端部安装有一喷嘴,该喷嘴由喷嘴芯与喷嘴座 通过螺纹连接而成,该喷嘴芯中心孔上方制有锥体,其侧面制有多个 与中心孔相通的切向通道,底端制有与中心孔相通的锥形扩散孔。而且,所述的与夹层套筒相对位置的水池底面为斜坡形。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 本专利技术在旋风除尘装置中巧妙的增设了湿式脱硫系统,结构紧 凑,设计合理,占地面积小,在十几平方米的地面上实现了小型锅炉(10吨以下)的除尘脱硫工作,装置整体造价较低,并且脱硫除尘 效果理想,除尘效率高于98%,脱硫效率达85%以上。2. 本专利技术集旋风离心除尘、多级湿式除尘脱硫于一体,含大量灰 尘的烟气先经过旋风除尘脱去大颗粒灰尘,大大减少了石灰水池中的 固体灰分,减轻了湿式除尘脱硫系统的工作量,大幅度地降低了操作 人员挖掘石灰的工作量,降低运行成本。3. 多孔筛板将气体均匀分散,使其与筛板表面的液膜充分接触, 并且均匀向上方流动,灰尘与上方水管喷嘴所产生的雾化液滴充分接 触。而且多孔筛板中间增设中心孔管,保持了多孔筛板表面液膜具有 一定的厚度并保持完整性,当液面超过中心孔管的上端时,固形物在 液体流动的引导下通过该中心孔管向下流入石灰水池。4. 在循环水管末端设置喷嘴,内部设有锥体,侧面设有多个与中 心孔连通的切向通道,强化了雾化效果,增大气雾接触传质面积,提 高脱硫效率,且该喷嘴具有自清洗防堵功能。5. 内筒体中的脱水器内设置有导向锥,导向锥设计有内外两组螺旋叶片,内筒体中心轴线附近的气体在内螺旋叶片的作用下,与外螺 旋叶片产生相近的强力离心力场,对内筒体中心轴线附近气体中混合 的液滴和固体杂质进行彻底的分离,克服了传统单组整体叶片中心附 近分离效果差的弊病。6. 本装置在气流冲击的水面下的水池底部设计为斜坡形,水中坡 上的固形物在气流冲击和重力的作用下滑向排污口 ,大大减轻了换水 除渣的工作量。7. 本专利技术结构紧凑、体积小、整体造价较低、干式除尘与湿式 除尘脱硫相结合、具有五步除尘脱硫过程、除尘脱硫效率高的小型一 体化除尘脱硫装置,尤其适用于中小型锅炉的除尘脱硫工作。 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总体结构示意图2是本专利技术进气口俯视示意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脱水器结构示意图4是图3的俯视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喷嘴结构剖面示意图6是图5的A-A向截面剖视图7是本专利技术喷嘴的喷嘴芯侧面为3通道时的截面剖视图; 图8是本专利技术喷嘴的喷嘴芯侧面为4通道时的截面剖视图; 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多孔筛板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俯视图11是图10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详述如图1所示,该一体化除尘脱硫装置,包括上盖l、外筒体2、内筒体4、进气口 16、出气口 3、排灰阀12、水池13,内筒体同轴 安装在外筒体内,排灰阀连通内筒体与外筒体之间所形成的夹套并安 装在外筒体下部,水池固装在外筒体的底端,进气口与出气口固装在 外筒体上部。本专利技术的创新部分在于外筒体上部设置有一连通内筒体与外筒体之间所形成的夹套的切向进气口 (如图2所示),内筒体连通设置在外筒体上的出气口。排灰阀与外筒体和内筒体所形成的环形夹套相连通,排灰阀为气 密性自动排灰阀,阀门打开时与装置外部空气相通,排灰阀的个数为2-4个,周向均布固装于外筒体下部,并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依装 置的处理量,增加或减少排灰阀的个数,本实施例中图示为四个。在水池上的内筒体下部同轴固装有一夹层套筒9,该夹层套筒的 夹层连通内筒体与外筒体之间所形成的夹套,该夹层下端与水池连 通,夹层套筒上端高于排灰阀并与外筒体形成环形贮灰仓14。该夹 层套筒由耐热、耐腐蚀材料如陶瓷等材料制成,并固定于一基台(图 中未示出)上,通过基台的支撑使装置整体位于水池的上部。在夹层套筒内的内筒体内同轴固装一脱水器6,如图3、图4所 示,该脱水器上部同轴固装有一由内螺旋叶片18、外螺旋叶片17所 构成的导向锥5。脱水器的高度低于出气口的高度,该脱水器通过其 外壁顶端的径向支架15同轴固装于内筒体的内部,并与内筒体形成 一环形间隔区域,本实施例中采用四个支架。脱水器中间有一供循环 水管插入的通道,本实施例中内螺旋叶片的个数为十个,外螺旋叶片 的个数也为十个。内筒体中心轴线附近的气体在内螺旋叶片的作用 下,与外螺旋叶片产生相近的强力离心力场,对内筒体中心轴线附近 气体中混合的液滴和固体杂质进行彻底的分离,克服了传统单组整体 叶片中心附近分离效果差的弊病。在脱水器内轴向安装有一水管7,该水管为由水池供水的循环水 管,水管竖直安装于内筒体内且通过脱水器中心的通道。水管端部安 装有一喷嘴8,如图5、图6所示,该喷嘴由喷嘴芯25与喷嘴座20 通过螺纹连接而成,该喷嘴芯中心孔24上方制有锥体19,其侧面制 有多个与中心孔相通的切向通道22,底端制有与中心孔相通的锥形 扩散孔26。而且,其与中心孔相通的切向通道也可以制成三个、四 个或者更多个(图7、图8所示)。喷嘴座内部一端制有与喷嘴芯配 合的螺纹及定位台23,该喷嘴座内与喷嘴芯侧面所制通道位置相对 应处为一锥形扩大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一体化除尘脱硫装置,包括上盖、外筒体、内筒体、进气口、出气口、排灰阀、水池,内筒体同轴安装在外筒体内,排灰阀连通内筒体与外筒体之间所形成的夹套并安装在外筒体下部,水池固装在外筒体的底端,其特征在于:外筒体上部设置有一连通内筒体与外筒体之间所形成的夹套的切向进气口,内筒体连通设置在外筒体上的出气口,在水池上的内筒体下部同轴固装有一夹层套筒,该夹层套筒的夹层连通内筒体与外筒体之间所形成的夹套并连通水池,在夹层套筒上的内筒体内同轴固装一脱水器,在脱水器内轴向安装有一水管,在夹层套筒内中部水平固装有一多孔筛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华张慧
申请(专利权)人:王国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