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验操作用多功能固定夹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19134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实验操作用多功能固定夹持器,包括夹持架体、动夹持臂、定夹持臂和调节螺钉;所述夹持架体由一根长横梁两端设置两根短纵梁构成,长横梁的中间有安装孔,安装在实验操作台的立臂上;在距长横梁的中间安装孔的左右等距离位置处分别固定连接有定夹持臂,在所述定夹持臂与各自一侧对应的短纵梁之间分别设置动夹持臂,所述动夹持臂上端分别以滑动配合方式与长横梁连接,动夹持臂的一侧与定夹持臂相对,作为夹持面,另一侧与调节螺钉顶端接触,所述调节螺钉装配在两根短纵梁上。本夹持器不仅安装简单,而且可适用于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实验器具的固定,操作简单、易行。(*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验操作用多功能固定夹持器技术领 域本技术涉及一种夹持器,尤其是能适应动物实验操作中,与仪器配合使用的夹持器。
技术介绍
在动物实验研究时,经常使用的脑立体定位仪是神经解剖、神经生理、神经药理和神经外科等领域内的重要研究设备,用于完成对神经结构进行定向的注射、刺激、破坏、弓丨导电位等操作,可用于帕金森氏病动物模型建立、癫痫动物模型建立、脑内肿瘤模型建立、 学习记忆、脑内神经干细胞移植、脑缺血等研究。脑立体定位仪通常配置有夹持器对实验动物进行夹持,但是其配置的加持器非常单一,经常是为实现不同的实验目的而不得不配置各种加持器,且在切换安装的过程中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实验操作用多功能固定夹持器,使其能够方便地适应不同大小实验对象的有效夹持,并方便实现多种实验操作同时进行,甚至可应用于实验多媒体仪器的摄录固定,避免购买、更换夹持器过程中对动物的显著干扰和实验开支增加,并大大减少动物实验的干扰和提高实验操作可重复性。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实验操作用多功能固定夹持器,其是以不锈钢材质制成;包括夹持架体、动夹持臂、定夹持臂和调节螺栓;所述夹持架体由一根长横梁两端设置两根短纵梁构成,长横梁的中间有安装孔,安装在实验操作台的立臂上;在距长横梁的中间安装孔的左右等距离位置处分别固定连接有定夹持臂,在所述定夹持臂与各自一侧对应的短纵梁之间分别设置动夹持臂,所述动夹持臂上端分别以滑动配合方式与长横梁连接,动夹持臂的一侧与定夹持臂相对,作为夹持面,另一侧与调节螺栓顶端接触,所述调节螺栓装配在两根短纵梁上。为了达到更好的夹持稳定性,所述动夹持臂的夹持面设计为双锲形面,并在面上设计螺纹,一方面可以与夹持器具的螺纹配合,另一方面,当夹持物不需要螺纹配合时,该螺纹有可以起到防滑作用。为了方便整个夹持器在实验操作台上的方向调整,所述长横梁的中间的安装孔设计为螺纹孔,通过固定螺母安装在实验操作台的立臂上。为了方便旋转和有效固定,所述动夹持臂的锲形凹槽深度为10 - 20mm。为了能适用于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实验器具的固定,所述所述长横梁的长度为 100 mm,宽度为 18 mm。可见,本技术是从可调式固定夹持为途径寻找其解决方案第一、使用常规不锈钢材质,材料便于加工,最好选用轻便防锈的轻质金属,便于加工并标注精细刻度。第二、 通过比较观察常见夹持操作器具(注射器、微量注射仪,电针、刺激电极、记录电极、引导电极、摄、录系统等),结合其稳定性和口径要求,由双侧可调式夹持锲形口确定最大的加工螺纹深度,以适用于各种器具的固定。第三、对整个夹持器选择螺母进行固定,可方便进行360 度旋转。因此,本固定夹持器不仅安装简单,能适用于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实验器具的固定,而且可以根据需要实现多器具的同时固定,且可根据实验需要、水平、上下或者360度旋转,使实验多途径操作简单、易行。本夹持器能够显著增强实验器具固定的稳定性和灵活性,节省人力和对动物的干扰,增强动物实验的可重复性;可最大限度的利用立体定位系统,拓展神经实验科学的研究领域。经使用证实,本夹持器可用于帕金森氏病动物模型建立、癫痫动物模型建立、脑内肿瘤模型建立、学习记忆、脑内神经干细胞移植、脑缺血以及脑电、脑诱发电位等多电极电生理信号的采集以及视、听、嗅等皮层注射和脑内核团、刺激毁损等研究领域,稳定性好,操作部位灵活性高,重复性好,节省人力和实验经费,在神经科学实验研究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多功能加持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实验操作台立臂,2.长横梁,3.定夹持臂,4.动夹持臂,5.短纵梁, 6.调节螺栓,7.固定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夹持器的结构。参见图1,本实验操作用多功能固定夹持器,其是以不锈钢材质制成,包括夹持架体、动夹持臂4、定夹持臂2和调节螺栓6。夹持架体由一根长横梁2两端设置两根短纵梁5 构成。所述长横梁的长度为100 mm,宽度为18 mm,长横梁2的中间有螺纹孔,通过固定螺母7将夹持架体安装在实验操作台的立臂1上。在距长横梁2的中间螺纹孔的左右等距离位置处分别固定连接有定夹持臂3,在定夹持臂3与各自一侧对应的短纵梁5之间分别设置动夹持臂4,动夹持臂4上端分别以滑动配合方式与长横梁2连接,动夹持臂4的一侧与定夹持臂3相对,作为夹持面,所述动夹持臂的夹持面为双锲形面,并在夹持面上设置有螺纹,所述动夹持臂的锲形凹槽深度为10 - 20mm。另一侧与调节螺栓6的顶端接触,调节螺栓6装配在两根短纵梁5上。使用方法先将夹持夹器以固定螺母固定到实验操作台的立臂1上,将所需夹持仪器或器物放在动夹持臂4和定夹持臂3之间,通过旋转调节螺栓6,左右推移、调节到合适的宽度即可对所需夹持仪器或器物进行夹持固定。本技术可以对多种动物实验要求操作器械、摄像、加样等器具进行固定后,方便地夹持不同型号、形状的操作仪器,且可根据实验需要标精确刻度,并可以水平、上下或者360度旋转,不同间距同时夹持多个器械/仪器,操作简单。此种多功能可以有效减少实验器具的适配器购买,灵活增强动物实验中立体定位的多媒体信号采集和多途径操作的稳定性,减少动物的人工刺激和干扰从而增强实验的稳定性,大大提高常规动物实验操作的可重复性和人力的减少,拓展了动物实验的方便性以及实验操作中的固定需要,在基础研究和动物实验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权利要求1.一种实验操作用多功能固定夹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架体、动夹持臂、定夹持臂和调节螺栓;所述夹持架体由一根长横梁两端设置两根短纵梁构成,长横梁的中间有与实验操作台的立臂安装的安装孔;在距长横梁的中间安装孔的左右等距离位置处分别固定连接有定夹持臂,在所述定夹持臂与各自一侧对应的短纵梁之间分别设置动夹持臂,所述动夹持臂上端分别以滑动配合方式与长横梁连接,动夹持臂的一侧与定夹持臂相对,作为夹持面,另一侧与调节螺栓顶端接触,所述调节螺栓装配在两根短纵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操作用多功能固定夹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夹持臂的夹持面为双锲形面,并在夹持面上设置有螺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操作用多功能固定夹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横梁的中间的安装孔为螺纹孔,通过固定螺母安装在实验操作台的立臂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操作用多功能固定夹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夹持臂的锲形凹槽深度为10 - 20mm。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验操作用多功能固定夹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横梁的长度为100 mm,宽度为18 mm。专利摘要一种实验操作用多功能固定夹持器,包括夹持架体、动夹持臂、定夹持臂和调节螺钉;所述夹持架体由一根长横梁两端设置两根短纵梁构成,长横梁的中间有安装孔,安装在实验操作台的立臂上;在距长横梁的中间安装孔的左右等距离位置处分别固定连接有定夹持臂,在所述定夹持臂与各自一侧对应的短纵梁之间分别设置动夹持臂,所述动夹持臂上端分别以滑动配合方式与长横梁连接,动夹持臂的一侧与定夹持臂相对,作为夹持面,另一侧与调节螺钉顶端接触,所述调节螺钉装配在两根短纵梁上。本夹持器不仅安装简单,而且可适用于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实验器具的固定,操作简单、易行。文档编号B01L9/00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实验操作用多功能固定夹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架体、动夹持臂、定夹持臂和调节螺栓;所述夹持架体由一根长横梁两端设置两根短纵梁构成,长横梁的中间有与实验操作台的立臂安装的安装孔;在距长横梁的中间安装孔的左右等距离位置处分别固定连接有定夹持臂,在所述定夹持臂与各自一侧对应的短纵梁之间分别设置动夹持臂,所述动夹持臂上端分别以滑动配合方式与长横梁连接,动夹持臂的一侧与定夹持臂相对,作为夹持面,另一侧与调节螺栓顶端接触,所述调节螺栓装配在两根短纵梁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洁杨策刘宝松伍亚民刘良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