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箱用电力供给装置和电梯电力供给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014850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轿箱用电力供给装置和电梯电力供给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通过提高搭载于电梯的轿箱中的电池的活用度,来提高电池的充放电特性。一种轿箱用电力供给装置,具备:受电部,设置在电梯的轿箱中;第1蓄电装置,需要第1充电时间;以及第2蓄电装置,需要比第1充电时间长的第2充电时间。充放电控制电路将受电部接收到的电力的电压和频率变换为与第1蓄电装置和第2蓄电装置对应的电压和频率。蓄电容量检测电路对第1蓄电装置和第2蓄电装置的蓄电状态进行监视。电力变换器将从第1蓄电装置和第2蓄电装置供给的电力变换为与轿箱内设备对应的电压和频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的电力供电系统,特别涉及提高设置在轿箱中的电池的活用度的技术。
技术介绍
电梯通过控制电缆连接轿箱与控制盘之间。控制电缆在轿箱与控制盘之间,进行电力的供给和控制信号的传达。如果伴随大厦的高层化而控制电缆的长度变长,则控制电缆为了支撑自重而变得更粗更重。其结果,产生如下各种课题由于控制电缆的自重而电梯卷扬机所需的扭矩增加、控制电缆的成本提高等。在专利文献1中,示出了没有使用控制电缆的结构。在此,受电部设置在轿箱以及各层乘梯处附近。受电部从设置在升降路内的电力供给线以非接触方式接收电力以及信号,从电梯控制盘向电梯厅控制单元,进行必要的电力供给和控制信号传达。作为其方式, 示出了连续地供给在轿箱内消耗的电力的方法、将搭载于轿箱中的电池的电力作为电力源而提供轿箱的电力的方式。在上述现有例中,每当停止到各层时,对电池进行充电。在停止时间的期间,预先对电池充电至少从停止层行驶至下一个停止层的期间所需的电力。由于在高扬程电梯中无供电区间变长,所以搭载于电梯的轿箱中的电池的大容量化和短时间内的充电性能变得重要。在上述现有例中,没有充分考虑电池的充电时间和容量,也没有具体记载使用电池时的充电时间和电池容量。在用电池向轿箱提供电力的电梯电力供给系统中,为了降低设备成本,有如下要求使容量和充电设备成为最低限,希望频繁地进行充电。如果减少充电设备的数量,则充电时间相对行驶时间的比例变小,所以在电池中需要快速充放电性能。另外,可搭载于轿箱的体积以及重量有限,所以要求高能量密度的电池。在当前使用的电池中,包括锂离子、镍氢、镍镉等二次电池、电双层电容器 (electric double layer capacitor)。存在如下课题一般情况下,在能量密度高的二次电池中,无法进行快速充电。相对于此,电双层电容器虽然可以进行快速充放电,但相比于锂离子等二次电池,能量密度低。另外,多数情况下,二次电池与电双层电容器相比,充放电次数有限,寿命短。在电梯的电力供给系统中,同时提高快速充放电性能和能量密度是重要的开发课题。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2254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通过提高搭载于电梯的轿箱中的电池的活用度,实现快速充放电性能和高能量密度的轿箱用电力供给装置。本申请的轿箱用电力供给装置具备受电部,设置在电梯的轿箱并从外部接收电力;第1蓄电装置,需要第1充电时间;以及第2蓄电装置,需要比第1充电时间长的第2充电时间。第1蓄电装置利用快速充放电性能高的装置,在充电时短时间内充电大量的电力量。第2蓄电装置利用能量密度高的装置,使蓄电单元的每单位质量的蓄电容量增大,减小轿箱内的蓄电单元的质量,并且作为第1蓄电装置的蓄电容量减少时的备用发挥作用。通过本专利技术,实现同时提高高速充放电性能和能量密度的电梯电力供给系统。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电梯电力供给系统的整体的概略结构图。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设置于轿箱中的轿箱用电力供给装置的概略结构图。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电梯电力供给系统的供电部的结构的结构图。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电梯电力供给系统的概略结构图。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4和5的电梯电力供给系统的概略结构图。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6的电梯电力供给系统的概略结构图。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7的电梯电力供给系统的概略结构图。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8的电梯电力供给系统的概略结构图。(符号说明)1 商用电源;2 控制部;3 轿箱;4a、4b 电力变换器;5 蓄电单元;6 受电部;7 供电部;8 卷扬机;9 电容器;10 第1蓄电装置;11 第2蓄电装置;12 充放电控制电路; 13 蓄电容量检测电路;14 轿箱内设备;120 轿箱用电力供给装置;200 电梯电力供给系统。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方式1、利用图1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图1示出电梯电力供给系统200的概略结构。 在升降路100中设置了商用电源1、轿箱3、电力变换器4b、4c、供电部7a、7b。在机械室110 中设置了控制部2和卷扬机8。商用电源1对控制部2以及卷扬机8供给电力。控制部2 进行包括卷扬机8在内的电梯系统整体的控制。电力变换器(第1电力变换器)仙、如与商用电源1连接。供电部7a对应于电力变换器4b。供电部7b对应于电力变换器如。卷扬机8使轿箱3升降。控制部2和卷扬机8还有时设置在升降路100中。电力变换器4b、k将商用电源1变换为适合于供给到轿箱3的电压以及频率。电力变换器4b、如在对轿箱3进行直流供电时,由整流电路和DC-DC转换器构成,通过整流电路将商用电源1变换为直流,通过DC-DC转换器对供电部7供给规定大小的直流电压。另外,在进行交流供电时,电力变换器4b由整流电路和逆变器构成。电力变换器4b、k在通过整流电路将商用电源1变换为直流之后,通过逆变器将电压和频率变换为适合于供电的规定的电压和频率。在升降路100中设置的电梯的轿箱3中,搭载了电力变换器(第2电力变换器)4a、 蓄电单元5、受电部6。供电部7a、7b在轿箱3移动过程中或者停止过程中,经由受电部6 对轿箱3供给电力。在实施方式1中,供电部7a、7b成为固定接点(例如滑接导线),受电部6成为可动接点(例如集电装置)。在图1中,从最下层到最上层的范围内,在停止到特定的楼层时可充电的位置,设置了供电部7a、7b。在图1中,在2个地方设置了供电部7,但供电部的数量不管是1个还是3个以上,都可以应用本专利技术。图2示出搭载于轿箱3中的轿箱用电力供给装置120(电力变换器如、蓄电单元 5、受电部6)的结构。受电部6与蓄电单元5连接,从供电部7a或者供电部7b接收电力。 蓄电单元5由第1蓄电装置10、第2蓄电装置11、充放电控制电路12、蓄电容量检测电路 13构成。快速充放电性能优良的电双层电容器适合于第1蓄电装置10。能量密度高的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镍镉电池等适合于第2蓄电装置11。第2蓄电装置11与第1蓄电装置10相比,能量密度高,但充电所需的时间长。充放电控制电路12对通过受电部6接收到的电力进行变换,以成为适合于第1蓄电装置10以及第2蓄电装置11充电的电压以及电流。蓄电容量检测电路13对第1蓄电装置10和第2蓄电装置10的蓄电容量进行监视。电力变换器如使用DC-DC转换器或者逆变器。从蓄电单元5放电的电力通过电力变换器如被变换为适合于轿箱内设备14使用的规定电压以及规定频率,供给到轿箱内设备 14。轿箱内设备14 一般是指在轿箱内消耗电力的设备,是照明、空调机、门开闭装置、内部电话、气压控制装置、制振装置等。受电部6从供电部7a、7b接收到的电力通过充放电控制电路12被管理成适合于对蓄电单元5进行充电的电压,蓄电单元5的充电开始。此时,在进行直流供电的情况下,充放电控制电路12在内部包括DC-DC转换器,将直流电压变换为规定大小的电压。或者,在进行交流供电的情况下,充放电控制电路12通过整流电路将交流变换为直流,并通过DC-DC 转换器将直流电压变换为规定大小的电压。充放电控制电路12对流入到蓄电单元5中的电流或者电压进行控制,所以蓄电单元5被适当地充电。充放电控制电路12具有过充电保护功能,在由蓄电容量检测电路13检测出的充电量是事先设定的充电量以上时,从受电部6电切断第1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轿箱用电力供给装置,具备:受电部,设置在电梯的轿箱;第1蓄电装置,需要第1充电时间;以及第2蓄电装置,需要比第1充电时间长的第2充电时间。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见延盛臣酒井雅也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