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汽油及配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007588 阅读:3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甲醇汽油及配制方法,涉及新能源領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由甲醇15%-30%,汽油67%-83%,添加剂2%-3%组成,所述的甲醇汽油的配制方法是:先将增溶剂、增能降耗剂、抗氧剂、金属腐蚀抑制剂、橡胶溶胀抑制剂按所需比例倒入反应釜中搅拌,混合均匀得添加剂;将添加剂与甲醇按照所需比例混合,得改性甲醇;将改性甲醇与汽油按照所需比例混合即得甲醇汽油。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甲醇汽油燃料配制简单,性能良好,可与国标汽油以任意比例混用,油耗与国标汽油相当,排放指标符合环保要求,可广泛适用于各种燃用汽油的机动车辆,如轿车、客车、叉车、助力车、农用车、摩托车、装载车、铲车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甲醇汽油及调配方法。
技术介绍
当前世界面临两大问题,一是石油能源危机,二是环境污染。我国能源结构为“多煤贫油少气”,从1993年起就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近5年石油需求年均递增超过7%,至 2009年全国石油消费量已超过4亿吨,对外依存度超过M%,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石油的主要消费国之一。我国石油消费60%以上用于机动车辆,如何寻找新的车用替代能源,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发改委于2007年颁布了《我国醇醚燃料及醇醚清洁汽车发展专题报告》,确定甲醇汽油为今后20-30年过渡性车用替代燃料,这为甲醇汽油市场的拓展定下了基调。目前市面上推行的掺烧式甲醇汽油均为M5和M15,对不改变汽车发动机推行M30 以上高比例掺烧产品还存在技术障碍,主要是没有解决甲醇汽油燃料面临的遇水分层、低热值、热气阻、冷启动难、稳定性差、腐蚀溶涨、高温润滑等传统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节能减排低碳M 33甲醇汽油燃料及调配方法,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改装现有发动机及加油器结构,通过改进添加剂和调配方法,生产一种直接使用的甲醇汽油燃料。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甲醇汽油各组份重量百分比为甲醇15% -30%,汽油 67% -83%,添加剂2% -3%0本专利技术所述添加剂是一种复合型添加剂,各组分重量百分比为增溶剂 0.5% _1%,增能降耗剂_2.5%,抗氧剂0.3% _0.5%,金属腐蚀抑制剂0. 5% _1%,橡胶溶胀抑制剂0.4% -1%。本专利技术所述增溶剂由多元异戊醇和一元脂肪醇组成,增能降耗剂由C9_12烷烃、精制煤焦油和无水胼组成,抗氧剂由表面活性剂磷酸、酰胺、二甲氧基和烷酸组成,金属腐蚀抑制剂由苯丙三唑、有机胺和钝化剂组成,橡胶溶胀抑制剂由二茂铁、有机胺、防腐剂、乙酸乙酯组成。本专利技术所述增溶剂由0.25% -0.6%的多元异戊醇和0.25% _0. 7%的一元脂肪醇组成,增能降耗剂由0. -1.5%的C9_12烷烃、0. -1%的精制煤焦油和0.2^-1% 的无水胼组成,抗氧剂由0. 05% -0.2%的表面活性剂磷酸、0. -0. 16%的酰胺、 0. 1 % -0. 15%的二甲氧基和0. -0.2%的烷酸组成,金属腐蚀抑制剂由0. -0.5% 的苯并三唑、0. -0.4%的有机胺和0.2% -0.3%的钝化剂组成,橡胶溶胀抑制剂由 0. -0.4%的二茂铁、0.05%-0.3%的有机胺、0. 1%-0. 25%的防腐剂、0. 1% -0. 35%的乙酸乙酯组成。本专利技术所述甲醇汽油的配制方法先将增溶剂、增能降耗剂、抗氧剂、金属腐蚀抑制剂、橡胶溶胀抑制剂按所需比例倒入反应釜中搅拌,混合均勻得添加剂;将添加剂与甲醇按照所需比例混合,得改性甲醇;将改性甲醇与汽油按照所需比例混合即得甲醇汽油。本专利技术的甲醇汽油燃料配制简单,性能良好,可与国标汽油以任意比例混用,油耗与国标汽油相当,排放指标符合环保要求,经权威机构采用SH/T0689检测法检验,硫(S) 含量为0. 0008% (m/m),采用IEC62321 :2008 Ed. ISec. 10测试方法检验,铅(Pb)含量为 N. D.(未检出)。结果表明本专利技术添加剂中硫含量和铅含量远低于国家标准和国内其他同类甲醇汽油添加剂中的硫、铅含量。另外,本专利技术还具有以下特点遇水不分层,稳定性好, 本专利技术的甲醇汽油,含有< 2%的水不会出现分层现象,保存期可达1年,从而达到了生产、 销售和使用的要求;热值高。本专利技术的甲醇汽油的辛烷值(RON)高达99. 8,从而使燃料燃烧更充分,动能更强;有效地解决了腐蚀溶涨问题。本专利技术添加剂中的金属腐蚀、橡胶溶胀抑制剂能有效地防止在使用甲醇汽油过程中对发动机金属腐蚀磨损,也能防止在使用甲醇汽油过程中对油泵密封件、油管等橡胶工件的溶胀,还能减少汽车发动机中的积碳;节能效果更加明显,节油率达30%以上;尾气排放更加环保。经多次检测,采用本专利技术调配的甲醇汽油可减少尾气排放50%以上,在高怠速时HC(10_6)值为5,怠速时HC(10_6)值为4,而国标III 汽油尾气排放检测,在高怠速时HC(10_6)值为27,怠速时HC(10_6)值为23 ;应用领域广泛, 可广泛适用于各种燃用汽油的机动车辆,如轿车、客车、叉车、助力车、农用车、摩托车、装载车、铲车等。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 取15份甲醇,83份汽油备用。首先,在反应釜中按重量配比组成加入以下原料增溶剂0. 25%的多元异戊醇和0. 25%的一元脂肪醇,增能降耗剂0. 的C9_12烷烃、0. 1 %的精制煤焦油和0. 2 %的无水胼,抗氧剂0. 05 %的表面活性剂磷酸、0. 1 %酰胺、 0. 的二甲氧基和0. 的烷酸,金属腐蚀抑制剂0. 的苯并三唑、0. 的有机胺和 0.2%的钝化剂,橡胶溶胀抑制剂0. 的二茂铁、0. 05%的有机胺、0. 的防腐剂、0. 1% 的乙酸乙酯,经均勻混合生成添加剂。然后在反应釜中按重量配比加入15份即15%的甲醇与添加剂混合,可生成改性甲醇。最后将83%的汽油与改性甲醇混合,即生产出成品甲醇汽油。实施例2 取20份甲醇和77. 5份汽油备用,在反应釜中按重量配比组成加入以下原料增溶剂0. 25%的多元异戊醇和0. 25%的一元脂肪醇,增能降耗剂0. 的C9_12烷烃、0.2%的精制煤焦油和0.2%的无水胼,抗氧剂0. 的表面活性剂磷酸、0. 的酰胺、 0. 的二甲氧基和0. 的烷酸,金属腐蚀抑制剂0.2%的苯并三唑、0. 的有机胺和 0. 2%的钝化剂,橡胶溶胀抑制剂0. 2%的二茂铁、0. 的有机胺、0. 的防腐剂、0. 2%的乙酸乙酯经均勻混合生成添加剂;然后在反应釜中按重量配比加入20份甲醇与添加剂混合,可生成改性甲醇;最后将77. 5份汽油与改性甲醇混合,即可生成成品改性甲醇汽油。实施例3 取30份甲醇和67份汽油备用。首先在反应釜中按重量配比组成加入以下原料增溶剂0. 3%的多元异戊醇和0. 3%的一元脂肪醇,增能降耗剂0. 2%的C9_12 烷烃、0. 3 %的精制煤焦油和0. 4%的无水胼,抗氧剂0. 1 %的表面活性剂磷酸、0. 1 %的酰胺、0. 的二甲氧基和0. 的烷酸,金属腐蚀抑制剂0.2%的苯并三唑、0. 25%有机胺和 0. 的钝化剂,橡胶溶胀抑制剂0.2%的二茂铁、0. 15%的有机胺、0. 的防腐剂、0. 1%的乙酸乙酯经均勻混合生成添加剂;然后在反应釜中按重量配比加入30份即30%的甲醇与添加剂混合,可生成改性甲醇;最后将67%份的汽油与改性甲醇混合,即可生成成品甲醇汽油。权利要求1.一种甲醇汽油,其特征是各组份重量百分比为甲醇 15% -30%,汽油 67% -83%,添加剂 2% _3%。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甲醇汽油,其特征是所述添加剂是一种复合型添加剂,各组分重量百分比为增溶剂0.5% _1%,增能降耗剂_2.5%,抗氧剂0.3% -0.5%,金属腐蚀抑制剂0. 5% _1%,橡胶溶胀抑制剂0. 4% -1%。3.—种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甲醇汽油,其特征是所述增溶剂由多元异戊醇和一元脂肪醇组成,增能降耗剂由C9_12烷烃、精制煤焦油和无水胼组成,抗氧剂由表面活性剂磷酸、 酰胺、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甲醇汽油,其特征是各组份重量百分比为:甲醇15%-30%,汽油67%-83%,添加剂2%-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良荣
申请(专利权)人:永州锦溁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