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茶的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671594 阅读:2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8 1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茶的种植方法,步骤是:(1)选择土壤、地段;把坡面修成环山水平台阶,并在内侧开挖排水沟,按株距定点挖穴,穴与穴呈品字形排列;(2)挖穴后,适当施用垃圾肥、稻草、芒萁、农家肥,底肥应深施;(3)在油茶开花期间,将选定的油茶品种早花类型植株做好记号,来年果实成熟,在标记的植株中选择产量高、抗病力强的植株,采摘成熟、饱满的油茶种子;(4)每年的11月初至次年2月播种,先对种子进行消毒,再催芽播种;(5)种子出土后,进行选苗与补苗;(6)挂果后,每年的5~7月施农家肥、复合肥,或磷肥、钾肥、尿素。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油茶传统种植过程中种植结构不合理、产油量不高、缺乏科学管理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种植
,更具体涉及,适用于中国南部丘陵地区的油茶种植。
技术介绍
油茶,别名茶子树、茶油树、白花茶、茶子木,属山茶科。油茶喜温暖,怕寒冷,要求年平均气温16 18°C,花期平均气温为12 13°C。正常气候条件对油茶生长发育十分有利。但因油茶具有秋未冬初开花,根据一年四季花果不断的生物学特性,秋旱、寒潮等灾害性气候对其花果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较大。突然的低温或晚霜会造成大量落花、落果而减产。选择利用早花类型逐步更替晚花植株,是克服普通油茶花期气候不利因素的有效方法。从传统的油茶资源现状看,目前保存的多为老、疏、残油茶林,人们对油茶管理缺乏有效投入,导致大部份油茶林处于野生或半野生状态。油茶林内杂草灌木丛生,林分结构不合理,疏密不均,通风透光不良,林木生长环境恶化,营养生长不良,座果率不高,抗病虫害能力不强,存活率不高。研究和探索油茶高产栽培技术,克服传统油茶种植过程中油茶产量不高,资源利用率不高,缺乏科学管理等问题,对于油茶种植业的发展、提高种植的经济效益、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选择利用早花类型逐步更替晚花植株,是克服普通油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茶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是:(1)选地整土:选择丘陵地区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山地红壤、黄红壤地或pH5.0~7.0的微酸性土壤,坡度25°以下,阳光充足的地段;采用条垦方式:把坡面一次修改成若干按行距2.0m环山水平台阶,各环山水平台阶呈阶梯结构,上下相连;环山水平台阶内侧开挖梯形排水沟,环山水平台阶宽2m,台阶上按株距2.5m定点挖穴,穴与穴呈品字形排列;穴长、宽、深分别为0.8m、0.5m、0.5m;(2)深施底肥:在挖穴后,适当施用垃圾肥、稻草、芒萁、农家肥,每穴加施石灰0.25公斤、复合肥0.25?0.5公斤,或磷肥0.25?0.5公斤、钾肥0.15公斤、尿素0.15公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茶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是: (1)选地整土:选择丘陵地区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山地红壤、黄红壤地或pH5.0 7.0的微酸性土壤,坡度25。以下,阳光充足的地段;采用条垦方式:把坡面一次修改成若干按行距2.0m环山水平台阶,各环山水平台阶呈阶梯结构,上下相连;环山水平台阶内侧开挖梯形排水沟,环山水平台阶宽2m,台阶上按株距2.5m定点挖穴,穴与穴呈品字形排列;穴长、宽、深分别为0.8m、0.5m、0.5m ; (2)深施底肥:在挖穴后,适当施用垃圾肥、稻草、芒萁、农家肥,每穴加施石灰0.25公斤、复合肥0.25-0.5公斤,或磷肥0.25-0.5公斤、钾肥0.15公斤、尿素0.15公斤,底肥应深施,距苗根底部在10-15厘米上下; (3)品种选择:在秋未冬初油茶开花期间,将选定的油茶品种早花类型植株做好记号,来年秋分果实成熟,在早花类型植株中选择产量高、抗病力强的优良植株,采摘充分成熟、营养饱满的大果红球油茶种子; (4)播种:播种时间为每年的11月初至次年2月;播种时先用多菌灵对种子进行消毒,再用500ppm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良荣刘昌铁赵延辉张斌温丽娟
申请(专利权)人:永州锦溁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