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恶臭气体处理组合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0689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恶臭气体处理组合工艺,以解决炼油化工行业排放的高浓度、大流量、成分复杂的恶臭气体污染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恶臭气体处理组合工艺是选用超重力旋转床和填料吸收塔,用两种吸收剂对恶臭气体进行多级吸收。本发明专利技术安全性能好、设备运行动力消耗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气体治理领域,涉及一种关于炼油、化工行业恶臭气体治理的 组合工艺。
技术介绍
在石油炼制工艺中,在原油催化裂化、焦化等加工过程及污水处理过程中 都会产生大量的硫化氢、有机硫、氨类等恶臭物质,这些恶臭物质在生产、储 运过程中,以排放、挥发、泄漏等方式直接或间接排入大气,对周围环境造成 不同程度的污染。目前处理恶臭气体的常用传统工艺方法有水洗法、冷却法、吸附法、高能 离子法、生物法、化学吸收法、氧化法和燃烧法等。水洗法,吸收效率不高, 应用范围有限;冷却法,效率低,效果差,不能满足处理要求;吸附法,处理 负荷小,操作成本高,不适合处理大流量,高浓度的恶臭气体;高能离子法是 最近几年进行实验室研究的方法,但只适用于有机低浓度高分子污染物,而且 设备投资较大;生物法技术不成熟并只适用于可生物降解的水溶性低浓度恶臭 气体,同时运行维护难度大,装置启动慢;炼油化工行业使用最多的是化学吸 收法和燃烧法,目前化学吸收法因使用传统的吸收塔,吸收效率不高,而受到 制约;燃烧法因工艺复杂,投资高等原因应用也受到限制;未来恶臭气体处理 的发展趋势仍是根据不同的工况条件,采用多种方法综合治理的工艺。专利CN 2808275Y公开了一种恶臭处理装置,利用此装置进行恶臭治理具有高效、节能、 工艺简单、投资省和便于操作的优点。但该装置的系统阻力大,需要额外动力 抽出气体进行处理,客观上增加了需处理的气体量,增加能耗,这样在增加处 理量的同时也影响上游装置的安全操作;且降膜吸收效率不高,不能去除成份 复杂的恶臭气体或酸性气体与碱性气体共存的混合气体。炼油和化工行业排放 的恶臭气体具有浓度较高,流量大,成分复杂等特点。处理和炼油化工行业的 恶臭气体,低运行成本组合工艺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恶臭气体处理组合工艺,可解决炼油化工行业排放的高浓 度、大流量和成分复杂的恶臭气体的污染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恶臭气体处理组合工艺,其方案一是恶臭气体进入气液 分离器下部,分离后的气体从气液分离器上部出来,进入超重力旋转床的底部,与溶剂A进行反应,溶剂A与进入超重力旋转床的恶臭气体的体积比为4 20 1/m3 (每立方米恶臭气体用4 20升溶剂A),反应后的液体进入A溶剂罐,反 应后的气体进入填料吸收塔,与溶剂A逆流接触,在填料吸收塔中的停留时间 为1 3秒,填料吸收塔中的液相排入A溶剂罐,A溶剂罐中的溶剂A循环使用, 经过填料吸收塔后的气相从填料吸收塔的上部排出,进入另一个超重力旋转床 底部,与溶剂B充分接触吸收气体中的NH3类碱性气体,溶剂B与进入该超重 力旋转床的恶臭气体的体积比为4 20 1/m3 (每立方米恶臭气体用4 20升溶剂 B),经溶剂B吸收后的液体由超重力旋转床底部排入B溶剂罐中,B溶剂罐中 的溶剂B循环使用,吸收处理后的气体由超重力旋转床的顶部排出,引入烟囱 集中排放。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低压降恶臭气体处理组合工艺,其方案二是恶臭气体进 入超重力旋转床的底部,与溶剂B充分接触吸收气体中的NH3类碱性气体,溶 剂B与进入超重力旋转床恶臭气体的体积比为4 20 1/m3,吸收后的液体由超重 力旋转床的底部排入B溶剂罐中,B溶剂罐中的溶剂B循环使用,吸收后的气 体由超重力旋转床的顶部排出,进入气液分离器下部,分离后的气体从气液分 离器上部出来,进入另一个超重力旋转床的底部,与溶剂A进行反应,溶剂A 与进入该超重力旋转床的恶臭气体的体积比为4 201/m3,反应后的液相进入A 溶剂罐中,反应后的气体进入填料吸收塔,与溶剂A逆流接触,在填料吸收塔 中的停留时间为1 3秒,经填料吸收塔后的液相排入A溶剂罐,A溶剂罐中的 溶剂A循环使用,经填料吸收塔后的气相从填料吸收塔的上部排出,引入烟囱 集中排放。本专利技术所述溶剂A是能够同时吸收硫化氢、硫醇、硫醚等酸性气体的吸收 剂,如现有成熟湿式氧化脱硫法中的栲胶法脱硫技术采用的吸收剂;溶剂B是 能够吸收氨气,并无设备腐蚀的液体,如柠檬酸为主体的弱酸性液体或净化水。本专利技术二种技术方案具有同一技术构思,只是对恶臭气体用溶剂A和溶剂 B处理时的先后顺序不同,其技术效果是相同的。本专利技术组合工艺可用于高浓度、大流量和成分复杂的各类恶臭气体的处理。 所处理的恶臭气体含有硫化氢、氨气、有机硫化物(甲硫醇、乙硫醇、丙硫醇、 甲硫醚、二硫化物等)和有机酸中一种或多种恶臭组份。本专利技术组合工艺去除复合恶臭气体,处理效果如下<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5</column></row><table>炼油化工行业的恶臭气体多以既含硫化氢、有机硫为主的酸性气体也同时 含有大量以氨气为主的碱性气体的复杂混合气体,并且部分恶臭气体排放源压 力过低,本专利技术是建立在传统工艺基础上,对传统工艺的进一步优化完善,进 一步降低设备投资费用与装置运行成本。本专利技术采用自逸式恶臭气体吸收处理 方式,可避免对上游的生产装置安全平稳运行产生影响。本专利技术还具有下述优点设备运行动力消耗低,本工艺与同类技术相比能耗低,仅为现有技术1/4 1/5;设备结构紧凑,操作简便,操作弹性大。吸收后的废液处理简便,可直接 进污水处理系统处理。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限制本 专利技术的使用范围。本专利技术超重力旋转床可选用中国专利CN2229833。 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低压降恶臭气体处理组合工艺。 图2是本专利技术另一种低压降恶臭气体处理组合工艺。图中l一超重力旋转床,2—填料吸收塔,3—恶臭气体,4一气液分离器, 5—B溶剂罐,6—A溶剂罐,7—溶剂A循环泵,8—溶剂B循环泵,9一烟囱。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恶臭气体3利用自身压力进入气液分离器4的下部,在气液 分离器4中实现气体与液体的分离,分离后的气体从气液分离器4的上部出来, 进入超重力旋转床1的底部,在床体雾化作用下与溶剂A进行反应,溶剂A与 进入超重力旋转床l的恶臭气体的体积比为4 201/m3,此为一级吸收,反应后 的液相进入A溶剂罐6中,与溶剂A逆流接触,经处理后在溶剂A循环泵7的 作用下返回超重力旋转床1循环使用,经溶剂A处理后的气体进入填料吸收塔 2,停留时间为1 3秒,可以保证低浓度气体的吸收效果,填料吸收塔2中的 液相排入A溶剂罐6,经处理后在溶剂A循环泵7的作用下返回填料吸收塔2 循环使用,经填料吸收后的气相从填料吸收塔2的上部排出,进入另一个超重 力旋转床1的底部,在超重力旋转床1的雾化作用下与溶剂B充分接触吸收气体中的NH3类碱性气体,溶剂B与进入该超重力旋转床1的恶臭气体的体积比为4 20 1/m3,吸收后的液体由超重力旋转床1的底部排入B溶剂罐5中,B溶 剂罐5中的溶剂B经处理后在溶剂B循环泵8的作用下返回超重力旋转床1循 环使用,经溶剂B吸收处理后的气体由超重力旋转床1的顶部排出,引入烟囱9 集中排放。如图2所示,恶臭气体3利用自身压力进入超重力旋转床1的底部,在超 重力旋转床1的雾化作用下与溶剂B充分接触吸收气体中的NH3类碱性气体, 溶剂B与进入超重力旋转床1的恶臭气体的体积比为4 201/m3,吸收后的液体 由超重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恶臭气体处理组合工艺,其特征在于:恶臭气体进入气液分离器下部,分离后的气体从气液分离器上部出来,进入超重力旋转床的底部,与溶剂A进行反应,溶剂A与进入超重力旋转床的恶臭气体的体积比为4~20l/m↑[3],反应后的液体进入A溶剂罐,反应后的气体进入填料吸收塔,与溶剂A逆流接触,在填料吸收塔中的停留时间为1~3秒,填料吸收塔中的液相排入A溶剂罐,A溶剂罐中的溶剂A循环使用,经过填料吸收塔后的气相从填料吸收塔的上部排出,进入另一个超重力旋转床底部,与溶剂B充分接触吸收气体中的NH↓[3]类碱性气体,溶剂B与进入该超重力旋转床的恶臭气体的体积比为4~20l/m↑[3],经溶剂B吸收后的液体由超重力旋转床底部排入B溶剂罐中,B溶剂罐中的溶剂B循环使用,吸收处理后的气体由超重力旋转床的顶部排出,引入烟囱集中排放。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献玲何庆生张建成曹玉红田小峰王贵宾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