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轮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006699 阅读:3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提供一种棘轮环结构,其包含有:一花鼓,其两端分别设有一第一、第二容室;一棘轮环,具有一本体,该本体一端设有一杆部及环设有一凹槽,该凹槽内周设有一棘齿面,使该本体组设于第一容室;一棘轮筒,与该杆部相互套设组接,该棘轮筒的一端设有一凸部,该凸部外周设有多个棘爪,使各该棘爪与棘齿面相啮合,令一心轴穿设该花鼓及棘轮环,且该心轴与棘轮筒呈可转动状态;凭借上述构件,该棘轮环与棘轮筒间形成一模组化设计,可提供准确及快速定位,使组装或拆换更为便利,且提升结构强度,整体确达便利实用性。(*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棘轮环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可提供准确定位、快速组装,且提升结构强度的棘轮环结构。
技术介绍
花鼓主要是供前叉或后叉结合,且花鼓可供结合车轮的幅条,使车轮可相对花鼓转动。而一般后轮花鼓供一心轴穿设,并使一棘轮组结构穿设于该心轴的一端且组设于该花鼓的一侧,且该棘轮结构另一端供与链齿盘结合,该棘轮结构与花鼓间设有一棘轮组及多个轴承,使链齿盘转动时,可通过该棘轮组以同步带动车轮转动行进。一般常见的棘轮组结构,具有一棘轮筒及一棘轮环,该棘轮筒的一端的外周设有一棘爪部,该棘轮环的内周对应该棘爪部而形成一棘齿面,该棘轮环的外周具有螺纹部以供锁设固定于该花鼓内壁,且将该棘轮筒的棘爪部穿设该花鼓,使该棘爪部与棘齿面相啮合,并且于该棘爪部与花鼓内壁间设有多个轴承或滚珠,使该棘轮筒在心轴上转动时,可带动该花鼓转动。该棘轮组结构的棘轮环依固定方式,常见者大致可分为嵌卡式及抵接式。现有嵌卡式的棘轮环结构,如中国台湾第093215125号新型专利所揭露的「花鼓棘轮组结构改良」,其包含一花鼓,穿套于心轴之上,花鼓的一端以轴承支撑,心轴的上锁设一螺帽固定轴承与花鼓的一端,花鼓另端设内室及内螺纹,一棘齿圈设具外螺纹,得以锁入花鼓内螺纹,一齿接件其旁阶上设有具有单向棘齿件,齿接件套组入花鼓时,单向棘齿件与棘齿圈相啮合,齿接件的套接心轴侧设两个轴承以及一间隔环区隔,并分别支撑心轴与齿接件,以另一螺帽锁限齿接件与花鼓;其特征在于一齿接件的前端设一凸阶得以套组一轴承,其轴承顶持花鼓的另一端内室;据此,达到齿接件的接设链齿盘端受力时,其前端不会偏斜,而使该单向棘齿件得以正确啮合棘齿圈的棘齿,达其花鼓棘轮组传动更顺畅、使用寿命更长而更耐用功效。另一现有的抵接式的棘轮环结构,如中国台湾第099200971号新型专利所揭露的 「自行车花毂」,其包括一花毂壳座,其呈中空筒状壳体形式并设有一凹槽、一弹性元件、一轴承及一棘齿环,并于该花毂壳座的一端轴向凹设该凹槽,该凹槽由内向外依序固设有该弹性元件、该轴承及该棘齿环;该弹性元件抵靠于该凹槽的一底部;该轴承被该弹性元件紧抵,该轴承轴向穿设有一轴承孔;该棘齿环轴向穿设有一环孔,并于该环孔的一内周壁环凹设有一棘齿面;一棘轮筒,其置于该花毂壳座的一端,该棘轮筒轴向穿设一筒孔,该棘轮筒于至于该花毂壳座的一端的一外周面依序设有一与该轴承孔对应紧配的支撑凸部以及一棘爪部,于该棘爪部的一外周面间隔设有多个与该棘齿面对应啮合的棘块,以及一车心, 其穿设于该棘轮筒并穿装于该花毂壳座,该车心的一端穿设于该筒孔,且该车心与该棘轮筒形成可转动状态。上述所揭结构中,前者于棘齿圈侧向延伸设有一凸圈,使该棘齿圈的外螺纹与凸圈间呈阶状,且该花毂的内室于该内螺纹的内侧对应该棘齿图形成阶状,以可供该棘齿圈套入内室时,棘齿圈的外螺纹与花鼓内室的内螺纹相互锁紧,且凭借该凸圈与内室间的阶状形成相互嵌卡定位,同时该棘齿圈配合该单向棘齿件的啮合与齿接件的抵接,以将该棘齿圈定位于花鼓的内室;后者则是将棘齿环的一侧径向朝环孔延伸形成一内缘,使该棘齿环外周的螺纹与花鼓内壁的内螺纹相互锁紧,使棘齿环的内缘抵接于花鼓内壁及轴承,而该棘齿环远离内缘的另侧系受该棘轮筒的抵接,以将该棘齿环定位于花鼓内。然而,无论嵌卡式或抵接式的棘轮环结构,由于其套设于花鼓、轴承与棘轮筒三者之间,然而该棘轮环的尺寸加工精度较差,在套合时容易具有公差而产生间隙,造成花鼓、 棘轮组结构与心轴间转动时产生偏差,而影响花鼓转动的顺畅性,且其组装时具有心轴、棘轮环、棘轮筒、多个轴承等许多构件,组装不易且繁琐,并且该棘轮环一侧凸设的凸圈或内缘与花鼓内壁的接触面积小且薄,作动时容易碰撞变形,而影响结构的强度,整体结构确有待改良的必要者;故本技术的设计人,针对前述问题进一步提供一具有实用创新的棘轮环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准确定位、快速组装,且提升结构强度的棘轮环结构。有鉴于此,本技术所揭露的棘轮环结构,其包含有一花鼓,呈中空筒状座体, 其轴向两端分别设有一第一容室及一第二容室,其中该第二容室容设有一第一转动件;一棘轮环,包含有一本体及一杆部,该本体的一端设有该杆部及环设有一凹槽,且该本体与该杆部的轴心设有贯通的一穿孔,该凹槽内周环设有一棘齿面,使该本体组设固定于该第一容室内,且该杆部远离该本体的一端设有一结合部;一棘轮筒,其轴向设有一套孔,以与该杆部相互套设,该棘轮筒的一端设有一凸部,该凸部与套孔及杆部间套设有一第二转动件, 于该凸部外周连续设有多个棘爪,且各该棘爪与该棘齿面相互啮合,该棘轮筒远离该凸部的内部设有一承座,该承座轴向设有一结合孔,以与该杆部的结合部相互组接结合,令一心轴依序穿设该花鼓的第二容室、棘轮环的穿孔及承座后,并配合一结合件锁设结合,且该心轴与棘轮筒呈可转动状态;凭借上述构件,将该棘轮环的杆部与棘轮筒套设形成一模组化设计,可提供准确及快速定位效果,使组装或拆换更为便利,并可提升结构强度,整体结构确达便利实用性。本技术有益效果之一即在提供一种棘轮环结构,该棘轮环具有一本体及一杆部,该本体的一端设有凹槽及棘齿面,以供与棘轮筒的凸部及棘爪嵌设且相互啮合,该杆部穿设该棘轮筒,则该棘轮环与棘轮筒相互套设形成一模组化设计,并设使一心轴穿设该花鼓、棘轮环及棘轮筒,可使构件简化,且提供准确及快速对位效果,使组装或拆换可更为快速且便利,以达极佳实用性及便利性。本技术有益效果之二即在提供一种棘轮环结构,该棘轮环的杆部设计,可增加该棘轮环的力臂,使其转动更为容易,并可提升结构强度,且使受力分散,以达极佳创新实用性的功效。本技术有益效果之三即在提供一种棘轮环结构,该棘轮环的本体与杆部可形成两件式设计,使各该本体与杆部可分别快速加工成形,以达便利加工成形的创新实用性功效。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5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8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图9为本技术第五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10为本技术第五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图11为本技术第六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12为本技术第六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花鼓;11-第一容室;12-第二容室;13-第一凸缘;14-第二凸缘;15-第一定位部;151-第一抵接面;16-第一转动件;17-心轴;18-第一结合件;19-第二结合件;20-棘轮环;21-本体;22-杆部;23-穿孔;24-凹槽;Ml-棘齿面;25-第二定位部;251-第二抵接面;26-结合部J61-第一结合段J62-第一组接段;27-组设部;271-组设孔;272-组设部;273-环缘;274-凸部;28-固定部J81-透孔;282-凹陷部J83-凹槽; 观4-凹槽;30-棘轮筒;31-套孔;32-凸部;33-棘爪;40-第二转动件;50-垫圈;60-承座; 61-结合孔;611-第二结合段;612-第二组接段;62-容槽;63-第三转动件;6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棘轮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花鼓,呈中空筒状座体,其轴向两端分别设有一第一容室及一第二容室,其中该第二容室容内设有一第一转动件;一棘轮环,包含有一本体及一杆部,该本体的一端设有该杆部及该端还环设有一凹槽,且该本体与该杆部的轴心设有贯通的一穿孔,该凹槽内周环设有一棘齿面,使该本体组设固定于该第一容室内,且该杆部远离该本体的一端设有一结合部;一棘轮筒,其轴向设有一套孔,以与该杆部相互套设,该棘轮筒的一端设有一凸部,该凸部与套孔及杆部间套设有一第二转动件,该凸部外周连续设有多个棘爪,且各该棘爪与该棘齿面相互啮合,该棘轮筒远离该凸部的内部设有一承座,该承座轴向设有一结合孔,以与该杆部的结合部相互组接结合,令一心轴依序穿设该花鼓的第二容室、棘轮环的穿孔及承座后,并配合一结合件锁设结合,且该心轴与棘轮筒呈可转动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俊元
申请(专利权)人:优赫企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