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等速万向节内球面磨床工件夹紧结构,包括驱动装置、夹紧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回转油缸、套筒主轴,所述套筒主轴、回转油缸安装在皮带轮上,螺杆与回转油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夹紧装置中的连杆连接在所述螺杆上,端面支承安装在壳体上,所述壳体固定安装在所述套筒主轴前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装置还包括弹性锥套、齿圈,所述齿圈与所述连杆固定连接,所述弹性锥套后端的爪体结构与齿圈配合形成卡合连接,所述壳体内表面呈锥面贴紧所述弹性锥套。采用了呈锥面的壳体内表面贴紧呈锥体的弹性锥套,弹性锥套产生的夹紧力均匀且呈线性,使工件定位端面可靠、稳定地压紧在端面支承上,从而使得工件装夹及磨削过程稳定可靠。(*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磨床夹紧部件的
,具体为一种等速万向节内球面磨床工件夹紧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万向节内球面磨床工件夹紧结构见图1,皮带轮2通过平键带动主轴3回转,壳体10装在主轴3的前端,弹簧片9装在壳体10上,调整座8固定在弹簧片9上,卡爪 7 (六瓣)可在调整座8上作径向调节,回转油缸1装在皮带轮2上与主轴3 —起回转,在回转的同时油缸的活塞在液压作用下可以轴向移动,当活塞向前移动时通过螺杆4带动顶杆 5顶起弹簧片9,使卡爪7 (六瓣)径向微量移动从而松开工件,而当活塞向后移动时通过螺杆4带动顶杆5松开弹簧片9,使卡爪7 (六瓣)在弹簧片恢复形变的作用力下径向微量移动夹紧工件。由于受弹簧片的材料及热处理的影响,弹簧片变形所产生的夹紧力大小不均, 加上弹簧片变形所产生的夹紧力不是线性的,这就使得在弹簧片过薄时变形所产生的夹紧力不够,而过厚时变形力又太大使油缸难以顶开弹簧片,影响工件的正常装夹及磨削的稳定性。另外,由于不同工件的装夹外径是不同的,需要卡爪7 (六瓣)在调整座8上逐个作径向调节,定位同心后才能正常装夹工件,这就使得更换工装的时间及难度大大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等速万向节内球面磨床工件夹紧结构,夹紧力均勻且是线性的,使工件装夹及磨削稳定可靠。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等速万向节内球面磨床工件夹紧结构,其包括驱动装置、夹紧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回转油缸回转油缸、套筒主轴,所述套筒主轴、回转油缸安装在皮带轮上,螺杆连接在所述回转油缸的活塞杆上,所述夹紧装置中的连杆连接在所述螺杆上,端面支承安装在壳体上,所述壳体固定安装在所述套筒主轴前端,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紧装置还包括弹性锥套、齿圈,所述齿圈与所述连杆固定连接,所述弹性锥套后端的爪体结构与齿圈配合形成卡合连接,所述壳体内表面呈锥面贴紧所述弹性锥套。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锥套后端的爪体结构为三爪体结构。本技术的上述结构中,由于采用了呈锥面的壳体内表面贴紧呈锥体的弹性锥套,弹性锥套产生的夹紧力均勻且呈线性,使工件定位端面可靠、稳定地压紧在端面支承上,从而使得工件装夹及磨削过程稳定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等速万向节内球面磨床工件夹紧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等速万向节内球面磨床工件夹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等速万向节内球面磨床工件夹紧结构中齿圈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见图2,本技术等速万向节内球面磨床工件夹紧结构,包括回转油缸1、皮带轮2,主轴3由皮带轮2通过带动主轴3和装于皮带轮2上的回转油缸1 一起同步转动,壳体9装在套筒主轴3的前端,回转油缸1的活塞杆10与螺杆4连接,螺杆4与连杆5连接, 齿圈8由螺钉与连杆5固定连接,弹性锥套7的后端为三爪体,插入齿圈8后旋转一定角度后,就可以与齿圈8配合形成卡合连接(见图3),回转油缸1的的活塞杆10前后微量运动时带动螺杆4微量运动,螺杆4带动连杆5微量运动从而带动连接在连杆5上的齿圈8微量运动,进而带动弹性锥套7在壳体9内前后微量运动。当弹性锥套7在回转油缸1作用下向后移动时,壳体9的锥面压迫弹性锥套7使其产生径向微量收缩,从而夹紧工件;当弹性锥套7在回转油缸1作用下向前移动时,壳体9的锥面松开弹性锥套7使其在形变恢复力的作用下径向微量张开,从而松开工件。本技术采用了齿圈带动弹性锥套在壳体内移动, 内表面呈锥面的壳体压迫弹性锥套从而夹紧工件,弹性锥套对工件产生的夹紧力均勻且呈线性,使工件定位端面可靠、稳定地压紧在端面支承上,从而使得工件装夹及磨削过程稳定可靠。权利要求1.一种等速万向节内球面磨床工件夹紧结构,包括驱动装置、夹紧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回转油缸回转油缸、套筒主轴,所述套筒主轴、回转油缸安装在皮带轮上,螺杆与所述回转油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夹紧装置中的连杆连接在所述螺杆上,端面支承安装在壳体上,所述壳体固定安装在所述套筒主轴前端,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装置还包括弹性锥套、齿圈,所述齿圈与所述连杆固定连接,所述弹性锥套后端的爪体结构与齿圈配合形成卡合连接,所述壳体内表面呈锥面贴紧所述弹性锥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等速万向节内球面磨床工件夹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锥套后端的爪体结构为三爪体结构。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等速万向节内球面磨床工件夹紧结构,包括驱动装置、夹紧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回转油缸、套筒主轴,所述套筒主轴、回转油缸安装在皮带轮上,螺杆与回转油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夹紧装置中的连杆连接在所述螺杆上,端面支承安装在壳体上,所述壳体固定安装在所述套筒主轴前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装置还包括弹性锥套、齿圈,所述齿圈与所述连杆固定连接,所述弹性锥套后端的爪体结构与齿圈配合形成卡合连接,所述壳体内表面呈锥面贴紧所述弹性锥套。采用了呈锥面的壳体内表面贴紧呈锥体的弹性锥套,弹性锥套产生的夹紧力均匀且呈线性,使工件定位端面可靠、稳定地压紧在端面支承上,从而使得工件装夹及磨削过程稳定可靠。文档编号B24B11/00GK202015986SQ20102060428公开日2011年10月26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12日专利技术者沈东辉 申请人:无锡市长鹰机床制造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等速万向节内球面磨床工件夹紧结构,包括驱动装置、夹紧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回转油缸回转油缸、套筒主轴,所述套筒主轴、回转油缸安装在皮带轮上,螺杆与所述回转油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夹紧装置中的连杆连接在所述螺杆上,端面支承安装在壳体上,所述壳体固定安装在所述套筒主轴前端,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装置还包括弹性锥套、齿圈,所述齿圈与所述连杆固定连接,所述弹性锥套后端的爪体结构与齿圈配合形成卡合连接,所述壳体内表面呈锥面贴紧所述弹性锥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东辉,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长鹰机床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