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农业机械,主要涉及一种播种机具上的播种作业总成。技术背景研究表明,选择合理的大豆栽培模式是大幅度提高大豆产量的一个重要途径。窄 行密植高产栽培由于缩小了行距,增加了密度,使植株分布更加合理,从而增加了光合作用 面积,较传统垄作栽培一般可增产20%以上,是一项大豆增产的新技术。因此,开展与其相 配套的播种机械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所采用的大型平播机多数为进口, 而小型平播机的研究也相对匮乏,地面精确仿行,零速投种,播深一致且便于调节,镇压力 适度、可调等许多关键问题不能得到根本的解决,导致窄行密植栽培配套新型播种机械的 研究发展缓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窄行密植气吸式精密播种单元组,目的在 于提高播种粒距均勻性、播深一致性,实现镇压力可调以及精确仿形。本技术的基本设计是,一种窄行密植气吸式精密播种单元组,包括单元体纵 梁及依次配装在单元体纵梁上的种箱、播种单圆盘开沟器、气吸式排种器、万向覆土器和镇 压轮总成;在两个平行配置的单元体纵梁后侧上配装后横梁,两个连接座分别固装在两个 单元体纵梁前端部上,前横梁两端分别与两个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窄行密植气吸式精密播种单元组,包括单元体纵梁(1)及依次配装在单元体纵梁(1)上的种箱(2)、播种单圆盘开沟器(7)、气吸式排种器(8)、万向覆土器(9)、镇压轮总成(10),其特征在于在两个平行配置的单元体纵梁(1)后侧上配装后横梁(14),两个连接座(6)分别固装在两个单元体纵梁(1)前端部上,前横梁(15)两端分别与两个单元体纵梁(1)上的连接座(6)固接,在前横梁(15)中间下侧部位上安装限深驱动地轮(5),平行四杆机构(3)的前后两端分别与连接卡(4)和连接座(6)铰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海涛,纪文义,项德响,赖庆辉,余嘉,李杞超,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农业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