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瘪式离线脉冲布袋除尘器及清灰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991615 阅读:3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防瘪式离线脉冲布袋除尘器及清灰方法,由上箱体、中箱体、灰斗、立柱、滤袋、喷吹管、提升阀、中箱体进风通道、中箱体出风通道、中箱体进出风通道斜隔板、进风管、出风管和爬梯组合构成;除尘器在提升阀的气缸压缩空气常态下,由PLC按照程序控制提升阀分室关闭提升阀、并控制清灰脉冲阀及喷吹管按照程序进行离线清灰,在提升阀的气缸压缩空气非常态下,由PLC按照程序自动转入在线清灰,控制清灰脉冲阀及喷吹管按照上述程序进行在线清灰;本发明专利技术保证了除尘器始终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保证了除尘器始终能够正常清灰,延长了除尘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除尘设备
,尤其是由上箱体、中箱体、灰斗、立柱、滤袋、喷吹 管、提升阀、中箱体出风通道、中箱体进风通道斜隔板、进风管、出风管和爬梯组合构成的防 瘪式离线脉冲布袋除尘器及清灰方法。
技术介绍
在传统的负压离线脉冲布袋除尘器中,离线提升阀是常闭式正向布置的,除尘器 在工作时,如果提升阀气缸的压缩空气供应不足,将使所有提升阀处于自然常闭状态,除尘 的过滤通道将全部堵塞,除尘的管网系统将会自然切断,风机的负压完全作用于除尘器滤 袋后部和风管上,会导致除尘器和风管变瘪,危害设备的安全,甚至对车间生产工艺和生产 设备造成不利影响,或者为了保证除尘器的安全,停用除尘器,但这将造成环境污染或影响 生产,对此弊端一直没有良好的技术方案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 足,提供一种在除尘器上箱体底部的出风通道横顶板上反向安装提升阀的技术,改变控制 出风通道空气流量的提升阀的启、闭方式,给提升阀气缸输入压缩空气,控制提升阀关闭, 断放或减弱提升阀的压缩空气,控制提升阀开启,保证除尘器始终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始终 能够正常清灰,防止除尘器壳体和管道因风机负压变瘪,延长了除尘器的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由下述方式实现由上箱体、中箱体、灰斗、立柱滤袋、喷吹管、提升 阀、中箱体出风通道、中箱体进风通道斜隔板、进风管、出风管和爬梯组合构成,设上箱体, 上箱体下面密封连接中箱体,中箱体内安装滤袋,滤袋上端固定在花板的花板孔上,中箱体 下面密封焊接圈梁,圈梁下面密封焊接灰斗,灰斗下面密封连接卸灰阀、四角分别设立柱, 立柱上端固定在中箱体与灰斗之间的圈梁上、下端固定在除尘器的地基基座上,爬梯上部 安装在除尘器中箱体和上箱体外侧壁板上、下部的上端通过支架固定在圈梁与立柱的支架 上、其下端固定在地面水泥基座上,钢性阀座反向安装在出风通道横顶板的下部,钢性阀板 安装在阀杆的下端,阀杆的上端与气缸的轴连接,气缸固定在上箱体顶板上,压缩空气管道 一端连接压缩空气气源另外一端分别与各提升阀气缸连接,喷吹管与气包上的喷吹弯管连 接,各进气支管一端连接进气总管、另外一端灰斗,出风管一端通接出风通道、另外一端连 通负压风机,负压风机与烟 连通。反向安装提升阀的工作原理提升阀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构成钢性阀板的钢板的弹 塑性原理、交变原理保证提升阀的阀板与钢性阀座之间的密封性。反向安装提升阀的工作过程由压缩空气气源提供的压缩空气经过压缩空气管道 送入提升阀的气缸,当压缩空气气源所提供的压缩空气气压不足甚至断气时,除尘器上的 所有提升阀钢性阀板自然下降,所有提升阀自然开启,除尘器照常工作,通过除尘系统电器 控制模块PLC的清灰控制程序,自动进入在线清灰程序,阀杆通过气缸的升降动作将阀杆下端的钢性阀板提升和放下、与钢制阀座闭合和开启,从而控制出风通道的关闭与开启,即 反向安装提升阀的气缸的阀杆向下推动,带动钢制阀板离开钢制阀座的短管,开启气流控 制提升阀,阀杆向上提起,带动钢制阀板靠拢钢制阀座的短管,关闭气流控制提升阀,控制 提升阀开启与关闭。含尘气体过滤过程含尘气体通过进气总管分配给各进气支管、通过滤袋的过滤 作用,将粉尘从空气中分离出来,并进入灰斗,由卸灰阀卸下,净化空气从滤袋内壁进入滤 后空气通道、经过提升阀的开关控制,由阀座的短管流经出风通道、出风管、负压风机最后 由烟囱排出。清灰过程气包为喷吹管提供清灰喷吹高压空气,控制除尘器上气包的电磁脉冲 控制阀进行在线喷吹清灰,当压缩空气气源所提供的压缩空气气压处于正常状态时,通过 除尘系统电器控制模块PLC的清灰控制程序,进入离线分室清灰程序,控制除尘器上气包 的电磁脉冲控制阀进行离线分室喷吹清灰。本专利技术的,解决了传统技术除尘系统因为 压缩空气气源所提供的压缩空气气压不足甚至断气时、产生提升阀阀板自然下降、所有提 升阀自然关闭、除尘的过滤通道全部堵塞、除尘的管网系统切断、风机的负压完全作用于除 尘器滤袋后部和风管上,导致除尘器变瘪,危害除尘器安全的情况所发生的技术难题,使除 尘系统不会因为压缩空气气压不足甚至断气导致除尘器本体和出风管道变瘪或停止除尘 系统工作,影响除尘器应用企业正常生产秩序甚至危害工人健康的情况发生。本专利技术的还包括背靠背的、共用进风通道 和共用出风通道结构型的防瘪式离线脉冲布袋除尘器,即Y轴对称排列结构的防瘪式离线 脉冲布袋除尘器。采用本专利技术其有益效果是保证了除尘器始终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保证了除尘器 始终能够正常清灰,延长了除尘器的使用寿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中1.钢制阀板,2.钢制阀座,3.出风通道横顶板,4.阀杆,5.气缸,6.气包, 7.喷吹管,8.上箱体,9.花板,10.中箱体,11.滤袋,12.爬梯,13.圈梁,14.灰斗,15.进气 支管,16.进气总管,17.立柱,18.卸灰阀,19.压缩空气管道,20.压缩空气气源,21.出风 通道,22.出风管,23.负压风机,24.烟囱。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其防瘪式离线脉冲布袋 除尘器的主视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其防瘪式离线脉冲布袋 除尘器的俯视结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防瘪式离线脉冲布袋除尘器,设上箱体8,上箱体8下面密 封连接中箱体10,中箱体10内安装滤袋11,滤袋11上端固定在花板9的花板孔上,中箱体 10下面密封焊接圈梁13,圈梁13下面密封焊接灰斗14,灰斗14下密封连接卸灰阀18、四角分别设立柱17,立柱17上端固定在中箱体8与灰斗14之间的圈梁13上、下端固定在除 尘器的地基基座上,爬梯12上部安装在除尘器中箱体10和上箱体8外侧壁板上、下部的上 端通过支架固定在圈梁与立柱的支架上、其下端固定在地面水泥基座上,钢性阀座2反向 安装在出风通道横顶板3的下部,钢性阀板1安装在阀杆4的下端,阀杆4的上端与气缸5 的轴连接,气缸5固定在上箱体8顶板上,压缩空气管道19 一端连接压缩空气气源20另外 一端分别与各提升阀气缸5连接,喷吹管7与气包6上的喷吹弯管连接,各进气支管15 — 端连接进气总管16、另外一端连接灰斗14,出风管22 —端通接出风通道21、另外一端连通 负压风机23,负压风机23与烟囱M连通。反向安装提升阀的工作原理提升阀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构成钢性阀板1的钢板的 弹塑性原理、交变原理保证提升阀的阀板与钢性阀座2之间的密封性。反向安装提升阀的工作过程由压缩空气气源20提供的压缩空气经过压缩空气 管道19送入提升阀的气缸,当压缩空气气源20所提供的压缩空气气压不足甚至断气时,除 尘器上的所有提升阀钢性阀板1自然下降,所有提升阀自然开启,除尘器照常工作,通过除 尘系统电器控制模块PLC的清灰控制程序,自动进入在线清灰程序,阀杆4通过气缸5的升 降动作将阀杆4下端的钢性阀板1提升和放下、与钢制阀座2闭合和开启,从而控制出风通 道21的关闭与开启,即反向安装提升阀的气缸5的阀杆4向下推动,带动钢制阀板1离开 钢制阀座2的短管,开启气流控制提升阀,阀杆4向上提起,带动钢制阀板1靠拢钢制阀座 2的短管,关闭气流控制提升阀,控制提升阀开启与关闭。含尘气体过滤过程含尘气体通过进气总管16分配给各进气支管15、通过滤袋11 的过滤作用,将粉尘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瘪式离线脉冲布袋除尘器及清灰方法,由上箱体、中箱体、灰斗、立柱、滤袋、喷吹管、提升阀、中箱体进风通道、中箱体出风通道、中箱体进出风通道斜隔板、进风管、出风管和爬梯组合构成,其特征是:设上箱体(8),上箱体(8)下面密封连接中箱体(10),中箱体(10)内安装滤袋(11),滤袋(11)上端固定在花板(9)的花板孔上,中箱体(10)下面密封焊接圈梁(13),圈梁(13)下面密封焊接灰斗(14),灰斗(14)下面密封连接卸灰阀(18)、四角分别设立柱(17),立柱(17)上端固定在中箱体(8)与灰斗(14)之间的圈梁(13)上、下端固定在除尘器的地基基座上,爬梯(12)上部安装在除尘器中箱体(10)和上箱体(8)外侧壁板上、下部的上端通过支架固定在圈梁与立柱的支架上、其下端固定在地面水泥基座上,钢性阀座(2)反向安装在出风通道横顶板(3)的下部,钢性阀板(1)安装在阀杆(4)的下端,阀杆(4)的上端与气缸(5)的轴连接,气缸(5)固定在上箱体(8)顶板上,压缩空气管道(19)一端连接压缩空气气源(20)、另外一端分别与各提升阀气缸(5)连接,喷吹管(7)与气包(6)上的喷吹弯管连接,各进气支管(15)一端连接进气总管(16)、另外一端连接灰斗(14),出风管(22)一端通接出风通道(21)、另外一端连通负压风机(23),负压风机(23)与烟囱(24)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成新王应斌刘奥宇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江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