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撞击流预除尘器的循环流化床脱硫反应塔,它包括塔体及与塔体上部连接的烟气出口管、与塔体下部连接的喷粉管和喷水管、与塔体下端连接的文丘里管段,其特征是文丘里管段的另一端与撞击流预除尘器相连接,撞击流预除尘器底部为锥形落灰口,撞击流预除尘器中部设有水平烟气进口管,本发明专利技术优点效果为:1.实现了飞灰的预分离,因此可以取消常用的占地面积大的静电除尘器作为预分离器,体现了脱硫装置占地面积小、布置紧凑和造价低廉等特点;2.脱硫塔气流在任何锅炉负荷下都能保证均匀分布;3.撞击流预除尘器性能优良,可保证在喷水量与烟气含尘量的比值范围为0.1-0.5kg/kg时,除尘效率85%以上,阻力损失低于500Pa;4.喷入热烟气进行加湿的水量可作为脱硫装置本身需要的增湿水,并未造成用水的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x^气净化环保及^i: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撞击流预除尘器的 循环流舰脱硫反应塔。
技术介绍
脱硫装置中的反应塔一般为采用文皿管流化的圆筒形樹本,热烟气从塔底侧 面m。传统结构的塔体统脇究场严重偏斜,不仅附氐脱硫效率,还会引起粘壁结凝见象。按照中国环境f尉户行业标准HJ/T 178 2005 "火电厂烟气脱硫工程技术规范烟气循环流^^法",脱硫,可包括沿烟气流程的一级除尘器(预分离器)、 脱硫塔、分离器和二级除尘器,根据脱硫系统的质量热量平衡计算可知, 一级除尘 器的除尘效率越高,可使得分离器除下的脱硫灰中未反应的吸收剂含量越大,因此, 在相同的塔内颗粒浓度和循环倍率下,脱硫塔内实际的反应区韩硫比增大,脱硫效率提高。传统的做法是布置一电场的静电除尘器,除尘效率一般达到85%,基^ ^ii行要求。{鹏于老丰形且的脱硫麟工程,往往场地紧张,不适宜布織电除尘 器作为一级除尘器。为了克月^M不足,清华大学专利技术了一种"干式循环流4W烟气脱硫反应塔", 专利号为200420121010. 2,它包括樹本及与塔体连接的烟气进口、烟气出口和喷粉进口,特征是戶;M塔体是由上下两组成并由所设文丘时段装其两段连接,塔体的下 段为起缓冲作用的预分离室,预分离室与所述的进烟口的连接形^^用切向进气可 旋转式结构,预分离室的底部为锥形落灰口,塔体的上段为直筒m:筒段下部连接 所述的喷粉进口和置于喷粉进口上方的喷水进口,直筒段的上部内SM貫性分离作 用的内分离构件及置于内分离构件上方与直筒斷卜 接所述的烟气出口。其不足 是由于预分离M用传统的旋风分离器,若要求分离效率高则阻力损失大,而且占 据高度较大,不利于脱硫塔的布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战现有技术的不足,掛共一种脱硫效果好的带撞击流 预除尘器的循环流4W脱硫反应塔。本专利技术可以M31如下措施达到一种循环流4彼脱硫反应塔,它包括塔体及与樹本上部连接的烟气出口管,与塔体下部连接的多层喷水管、回料管和喷粉管,与i辦下端连接的文丘里管段,其特征是文皿管段的另一端与撞击流预除尘器相连接,撞击流预除尘器底部为锥形 落灰口,撞击流预除尘器中部设有水平烟气进口管。本专利技术可以在文丘里管段装有一级喷水管,喷水管的雾化喷嘴置于文丘里喉口段,顺流喷雾。i辦的多层喷水管置于ot^管上方,以提高脱硫效果。本专利技术中回料管轴线与i綱由线i^;f成夹角为10-45° ,以保证循环刻顷利流 入脱硫塔。本专利技术中水平烟气进口管与撞击流预除尘器可以单侧连接,也可以双侧X^尔连 接。撞击流预除尘器喷管,也可以为水平同轴对喷管,还可以^f尔的设3个、4 个、6个和8个或者多个喷管,喷嘴间距为喷嘴当量直径的卜5倍,喷嘴可)(^尔倾 斜,倾斜角度a为5-60。,撞击流预除尘器喷腔可以为方麟面,也可以为圆形或 其它^面,以达到最佳的除尘效果。本专利技术优点效果在于1实现了飞灰的预分离,因此可以取消常用的占地面积大的静电除尘器作为预 分离器,体现了脱硫驢占地面积小、布置紧凑和造側 ^#点。撞击流预除尘 器的气流对喷管流速一般为20-35 m/s,流速高于普通烟道,因此管径较小,占地 面积小和占据高度小的特点更加突出。2脱硫±荅入口结构省略了导流板,文丘里管可以采用单管,也可以采用多管形 式,使脱硫i約流在任何锅炉负荷下都能保证均匀分布。3撞击流预除尘器性能优良,可保证在喷水量与烟气含尘量的比值范围为 0.1~0. 5 kg/kg时,除尘效率85%以上,阻力损失低于500 Pa。4喷入热烟气进行加湿的水量可作为脱硫装置本身需要的增湿水,并未造自 水的浪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向结构示意图。图3为所述的喷嘴对称向下倾斜的撞击流预除尘器结构示意图。图中t射己1为7K平烟气进口管,2为一级喷7jC管,3为喷粉管,4为多层喷水管,5为烟气出口管,6为直筒段,7为回料管,8为文丘里管段,9为撞击流预 除尘器,IO为锥形落灰口。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附图所示,某电站锅炉进行脱硫技术鹏,其排放烟气21万Nm3/小时,烟 气^Jtl45。C,含硫量3770 mg/Nm3,脱硫^ff^用单塔结构,脱硫塔直径3.2m。 从原有双烟道引出脱硫塔双侧M^尔连接的水平烟气进口管(1),截面为2000X1500 m的矩形,烟气流速14. 5 m/s,加湿喷水量与烟气含尘量的比值为0. 15 kg/kg。撞 击流预除尘器(9)的喷嘴间距为2.5m,喷腔为方开滩面。文丘里管下部的、M段 采用方圆节,并与喷腔连接。等量的两股气^SA水平烟气进口管(1),并沿同轴 相向流动,形成撞击流,颗粒在撞击区内来回振荡,相互碰撞团聚,同时气流的轴 向鹏逐渐消失,随后改变流向90。流动, 一部分团聚后的较重颗粒由于重力作用 而沉降下来,由锥形落灰口 (10)排出。分离飞灰后的烟气由于加湿水蒸发吸热, 温度下降,随后进入文丘里管,与床料发生强烈的混合、传热、传质和化学反应, 烟气中的S02与脱硫剂Ca(0H)2反应,生成亚硫,禾口硫^l丐,并与^M混合。脱硫 塔内的床料由喷粉管(3)喷入脱硫塔的消石灰粉,以及由回料管(7)流入脱硫塔 的循环灰细戎。到脱硫塔出口,床抖己基本被完^B喿而成干态,烟气iSA下游的 分离器,分离下的脱硫灰由回料管(7)流回脱硫塔。由于烟气经逝童击流预除尘器 (9)的预分离,脱硫塔内及出口处的^f斗中未反应的脱硫剂含量增大,大量循环的 脱硫灰含有更多的脱硫剂,使得塔内实际的反应区f彌比增大,脱硫效率提高。权利要求1、一种循环流化床脱硫反应塔,它包括塔体(6)及与塔体(6)上部连接的烟气出口管(5),与塔体(6)下部连接的多层喷水管(4)、回料管(7)和喷粉管(3),与塔体(6)下端连接的文丘里管段(8),其特征在于文丘里管段(8)的另一端与撞击流预除尘器(9)相连接,撞击流预除尘器(9)底部为锥形落灰口(10),撞击流预除尘器(9)中部设有水平烟气进口管(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流^W脱硫反应塔,其特征在于文丘里管 段(8)装有一级喷水管(2),喷水管的雾化喷嘴置于文丘里喉口段,顺流喷雾。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流4t^脱硫反应塔,其特征在于回料管(7) 轴线与塔体(6)轴线it^f成夹角为10-45° 。4、 按照权利要求1戶皿的循环流ft^脱硫反应塔,其特征在于烟气进口管(1) 与撞击流预除尘器(9)的连接方式为单侧连接。5、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流4W脱硫反应塔,其特征在于烟气进口管(1) 与撞击流预除尘器(9)的连接方式为双侧对称连接。6、 按照权利要求i戶;M的循环流4W脱硫反应塔,其特征在于戶;MS击流预除尘器(9)喷嘴间距为喷嘴当M径的1-5倍。7、 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循环流tt^脱硫反应塔,其特征在于戶;MS击流预 除尘器(9)的喷嘴X^尔倾斜,倾斜角度为5-60。。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撞击流预除尘器的循环流化床脱硫反应塔,它包括塔体及与塔体上部连接的烟气出口管、与塔体下部连接的喷粉管和喷水管、与塔体下端连接的文丘里管段,其特征是文丘里管段的另一端与撞击流预除尘器相连接,撞击流预除尘器底部为锥形落灰口,撞击流预除尘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循环流化床脱硫反应塔,它包括塔体(6)及与塔体(6)上部连接的烟气出口管(5),与塔体(6)下部连接的多层喷水管(4)、回料管(7)和喷粉管(3),与塔体(6)下端连接的文丘里管段(8),其特征在于文丘里管段(8)的另一端与撞击流预除尘器(9)相连接,撞击流预除尘器(9)底部为锥形落灰口(10),撞击流预除尘器(9)中部设有水平烟气进口管(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盛珠,朱琳,聂江宁,
申请(专利权)人:黄盛珠,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