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星果专利>正文

水陆两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88936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陆两用车,它包括有底盘车架、船形车厢、离合升降装置、陆地行驶装置、水上推进装置,通过离合升降装置控制底盘车架与船形车厢的位置变换,在陆地上时,船形车厢在底盘车架上方或具有一定的离地间隙,水陆两用车通过底盘车架及陆地行驶装置在陆地上行驶;入水时,船形车厢通过离合升降装置降下来,船形车厢在水中产生浮力,底盘车架及陆地行驶装置完全在水面上,水陆两用车通过水上推进装置等在水中行驶,由于船形车厢采用流线船型,水中阻力小,与现有的船一样在水中行驶;由于陆地行驶装置与底盘车架一起升降,陆地行驶所需制动装置、转向装置、悬挂装置、传动装置都采用常用车辆的结构,成本低,可靠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水上与陆地都可行驶的水陆两用车
技术介绍
目前水陆两用车采用如下二种技术方案,现有技术方案一绝大部分水陆两用车 利用车身在水中的浮力并通过水上推进装置在水中行驶,在陆地上采用车轮或履带行驶, 此技术方案在水上行驶与陆地行驶又细分为二种,一种就是车轮或履带通过收放装置可处 在水面之上,另一种是车轮与履带不收放,在水上行驶时一直处在水中,第一种由于车轮与 履带具有承受车船及载荷的重量、制动、转向等多种功能,一般只能用于轻载的小型车辆, 虽然在水中可以实现较高的速度行驶,但成本较高,可靠性较低;第二种由于车轮或履带浸 在水中,水阻力在高速状态下极大,虽然成本较低,这种车或船在水中的速度极低,否则,就 需要匹配极大的发动机,正由于以上原因,水陆两用车的使用受到较大的影响;现有技术方 案二有的水陆两用车在陆地上采用车轮或履带行驶,采用活动的或固定的专用浮筒或气 囊在水中产生浮力,车箱与车轮在水面之上,而专用浮筒或气囊在陆地上几乎没有作用,在 陆地上甚至会产生较大的空气阻力,影响车辆的稳定性与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水面上实现低水阻的、高可靠的水陆两用车。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有底盘车架、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船形车厢,其特征在 于具有离合升降装置,离合升降装置与船形车厢相连,离合升降装置与底盘车架相连;其特征在于具有陆地行驶装置,陆地行驶装置与底盘车架相连,陆地行驶装置包 括有一个或一个以上车轮,或陆地行驶装置包括有一套或一套以上履带,或陆地行驶装置 包括有一个或一个以上车轮及一套或一套以上履带;其特征在于具有包括具有一套或一套以上水上推进装置,水上推进装置与船形车 厢相连,或水上推进装置与底盘车架相连,或一套或一套以上水上推进装置与底盘车架相 连且有一套或一套以上水上推进装置与船形车厢相连。离合升降装置与船形车厢相连的安装连接件在本文中为离合升降装置的附属部 分。所述离合升降装置的安装连接件包括有如下常用机构件中的一项或多项螺丝、螺母、 滑块、销、连杆、垫片、键、轴套、轴承、轴、轴承座、密封件、卡环、挡圈、垫圈、弹簧、胶,根据需 要选择装配。所述的离合升降装置根据需要选择如下方案中的一项或多项方案一所述的离合升降装置包括有一根或一根以上的液压油缸组成;液压油缸 的缸筒的一端通过安装连接件装配在船形车厢或底盘车架或本文中所述的其它离合升降 装置上;或液压油缸的活塞的一端通过安装连接件装配在船形车厢或底盘车架或本文中所 述的其它离合升降装置上;所述的液压油缸通过油管与油压动力装置驱动船形车厢与底盘 车架相对运动;液压油缸的运动驱动船形车厢与底盘车架相对的运动,或液压油缸的运动驱动本方案中其它离合升降装置的运动带动船形车厢与底盘车架相对的运动;方案二 所述的离合升降装置包括有一套或一套以上的螺杆及螺母组成;或螺杆 通过安装连接件装配在船形车厢或底盘车架或本文中所述的其它离合升降装置上;或螺母 通过安装连接件装配在船形车厢或底盘车架或本文中所述的其它离合升降装置上;所述的 螺杆与螺母配合带动船形车厢与底盘车架相对的运动,通过由常用的电马达或液压马达或 手柄等转动螺母带动螺杆的移动;或者螺杆通过由常用的电马达或液压马达或手柄等转动 带动螺母移动;螺杆与螺母的运动驱动船形车厢与底盘车架相对的运动;或螺杆与螺母的 运动驱动本方案中其它离合升降装置的运动带动船形车厢与底盘车架相对的运动;方案三所述的离合升降装置包括有一条或一条以上以上的软索与卷扬装置组 成;所述的软索一端与卷扬装置相连相连;软索的另一端通过安装连接件装配在船形车厢 或底盘车架或本文中所述的其它离合升降装置上;则卷扬装置通过安装连接件装配在船形 车厢或底盘车架或本文中所述的其它离合升降装置上;船形车厢或底盘车架根据需要选择 装配滑轮,滑轮与软索配合,降低软索磨擦,提高软索的使用寿命;卷扬装置根据需要选择 液压马达或电动装置驱动带动软索的运动;软索的运动驱动船形车厢与底盘车架相对的运 动,或软索的运动驱动本方案中其它离合升降装置的运动带动船形车厢与底盘车架相对的 运动;方案四所述的离合升降装置包括有一条或一条以上以上的软索与动滑轮组成; 软索的两端通过安装连接件装配在船形车厢或底盘车架或本文中所述的其它离合升降装 置上;所述的动滑轮根据需要选择通过本文中所述的其它离合升降装置相连,软索装配在 动滑轮上;与动滑轮相连的离合升降装置的运动带动动滑轮移动,动滑轮移动带动软索的 移动,软索的移动驱动与它相连的船形车厢或底盘车架的运动,或软索的移动驱动本文中 所述的其它离合升降装置运动并带动与它相连的船形车厢或底盘车架的运动;方案五所述的离合升降装置包括有一套或一套以上的齿条与齿轮或滚柱滚轮组 成;或齿条通过安装连接件装配在船形车厢或底盘车架或本文中所述的其它离合升降装置 上;或齿轮或滚柱滚轮通过安装连接件装配在船形车厢或底盘车架或本文中所述的其它离 合升降装置上;或齿轮或滚柱滚轮在动力驱动下带动齿条的移动;或在动力驱动下带动齿 轮或滚柱滚轮在齿条上移动;或齿条的移动带动齿轮或滚柱滚轮的转动;所述的齿轮或滚 柱滚轮由电动装置或液压马达或手柄驱动;齿条或齿轮或滚柱滚轮的运动驱动船形车厢与 底盘车架相对的运动;或齿条或齿轮或滚柱滚轮的运动驱动本方案中其它离合升降装置的 运动带动船形车厢与底盘车架相对的运动;方案六所述的离合升降装置包括有一套或一套以上链条与链轮组成的离合升降 装置;或链轮通过安装连接件装配在船形车厢或底盘车架上;或链条通过安装连接件与船 形车厢或底盘车架相连;或链轮或链条根据需要选择通过本文中所述的其它离合升降装 置与船形车厢或底盘车架相连;链条装配在链轮上;所述的链轮由电动装置或液压马达驱 动,链轮驱动链条运动;链条的运动驱动船形车厢与底盘车架相对的运动,或链条的运动驱 动本方案中其它离合升降装置的运动带动船形车厢与底盘车架相对的运动;方案七所述的离合升降装置包括有一套或一套以上皮带与皮带轮或链轮组成; 所述的皮带包括有带齿的皮带或带孔的皮带,或带齿的皮带通过安装连接件装配在船形车 厢或底盘车架上;或皮带轮则对应通过安装连接件装配在船形车厢或底盘车架上;带齿的皮带装配在皮带轮上;或带孔的皮带通过安装连接件装配在船形车厢或底盘车架上;或链 轮通过安装连接件装配船形车厢或底盘车架上,带孔的皮带装配在链轮上;或链轮或皮带 轮或皮带根据需要选择通过本文中所述的其它离合升降装置与船形车厢或底盘车架相连; 所述的链轮或皮带轮由电动装置或液压马达或手柄驱动,链轮或皮带轮驱动皮带运动;皮 带的运动驱动船形车厢与底盘车架相对的运动,或皮带的运动驱动本方案中其它离合升降 装置的运动带动船形车厢与底盘车架相对的运动;方案八所述的离合升降装置包括有由三根或三根以上的平行连杆组成,平行连 杆的一端通过安装连接件装配在船形车厢上,平行连杆的的另一端通过安装连接件装配在 底盘车架上,所述平行连杆两端与船形车厢及底盘车架装配位为连接位,任意二根平行连 杆两端的连接位即四个连接位构成平行四边形;所述的平行连杆由液压油缸电动装置或液 压马达驱动;船形车厢与底盘车架之间根据需要置选择一套或多套离合升降装置,以实现船形 车厢与底盘车架之间的多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陆两用车,它包括有底盘车架、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船形车厢,其特征在于具有离合升降装置,离合升降装置与船形车厢相连,离合升降装置与底盘车架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星果
申请(专利权)人:周星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