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变器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逆变器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979198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逆变器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逆变器系统,应用于电子信息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只需对变压器原边的参数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的参数计算得到变压器等效阻抗的压降,将计算的等效阻抗的压降或经过至少一个处理后的等效阻抗的压降作为逆变器系统的电压补偿量,叠加到逆变器的输出端。这样如果在逆变器系统中连接有变压器,将该变压器本身阻抗产生的压降叠加在逆变器输出端,减小了变压器原副边绕组中电阻和漏磁感抗对变压器副边电压的影响,使得变压器副边电压不会随负载的增加而下降,提高了逆变器系统输出的稳定性。且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控制方法中,不需要对变压器副边进行检测控制,从而简化了检测和维护的硬件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电力
,特别涉及逆变器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逆变器系统
技术介绍
逆变器又称电源调整器,根据逆变器在光伏发电系统中的用途可分为离网和并网逆变器,其中离网逆变器可以应用于包括边远地区的村庄或者高山上的供电系统,太阳能户用电源系统,通信信号电源、太阳能路灯等各种带有蓄电池的光伏发电系统,逆变器在具体应用的光伏发电系统简称为逆变器系统。现有的一些逆变器系统中,为了提高效率,在逆变器的输出与负载之间不连接隔离变压器;在另一些逆变器系统中,为了防止漏电流,而实现电气隔离,在离网逆变器输出与负载之间连接有隔离变压器。为了使得逆变器系统中的输出电压比较稳定,需要对逆变器系统的电压和电流进行控制,具体地,对连接有变压器的逆变器系统的控制可以如下两种方法可以对变压器原边和副边的电压和电流进行检测控制,这样检测和维护成本比较高,特别在变压器副边带有多个抽头的情况下,很难选取采样点且配线不够灵活。还可以只对变压器原边(即逆变器输出端)的电压和电流进行检测控制,但是由于变压器原、副边绕组都具有电阻和漏磁感抗,变压器所带负载的变化会导致原边和副边的阻抗压降发生变化,从而使得变压器副边电压会随负载的增加而下降,这样就会出现逆变器系统的输出电压削顶严重,谐波剧烈增大等问题,从而影响了逆变器系统输出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逆变器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逆变器系统,使得变压器副边电压不会随负载的增加而下降,从而提高了逆变器系统输出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逆变器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对变压器原边的参数进行检测,并根据所述检测的参数计算所述变压器等效阻抗的压降,所述变压器连接在所述逆变器系统中逆变器的输出端与负载之间;将所述等效阻抗的压降,或经过至少一次处理后的等效阻抗的压降作为所述逆变器系统的电压补偿量,叠加到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逆变器系统的控制装置,检测模块,用于对变压器原边的参数进行检测,所述变压器连接在所述逆变器系统中逆变器的输出端与负载之间;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检测模块检测的参数计算所述变压器等效阻抗的压降;叠加模块,用于将所述计算模块计算的等效阻抗的压降,或经过至少一次处理后的等效阻抗的压降作为所述逆变器系统的电压补偿量,叠加到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逆变器系统,包括逆变器、变压器、检测控制电路系统和负载;所述变压器连接在逆变器的输出端与负载之间,所述检测控制电路系统连接在所述变压器的原边;所述检测控制电路系统包括检测模块,用于对变压器原边的参数进行检测,所述变压器连接在所述逆变器系统中逆变器的输出端与负载之间;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检测模块检测的参数计算所述变压器等效阻抗的压降;叠加模块,用于将所述计算模块计算的等效阻抗的压降,或经过至少一次处理后的等效阻抗的压降作为所述逆变器系统的电压补偿量,叠加到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只需对变压器原边的参数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的参数计算得到变压器等效阻抗的压降,将计算的等效阻抗的压降或经过至少一个处理后的等效阻抗的压降作为逆变器系统的电压补偿量,叠加到逆变器的输出端。这样如果在逆变器系统中连接有变压器,对该系统的控制就考虑了该变压器本身阻抗产生的压降,并在逆变器输出端进行叠加,减小了变压器原副边绕组中电阻和漏磁感抗对变压器副边电压的影响,使得变压器副边电压不会随负载的增加而下降,提高了逆变器系统输出的稳定性。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控制方法中,不需要对变压器副边进行检测控制,从而简化了检测和维护的硬件结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逆变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逆变器系统的控制方法流程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计算变压器等效阻抗的压降的方法流程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逆变器系统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逆变器系统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逆变器系统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逆变器系统的控制方法,适用于如图1所示的一种逆变器系统中,该逆变器系统包括光伏面板、逆变器、变压器、检测控制电路系统和负载,其中光伏面板直接与逆变器连接,变压器连接在逆变器的输出端与负载之间;而检测控制电路连接与逆变器的输出端,也可以是说是连接在变压器的原边。这里变压器原边与逆变器的输出端连接,副边连接负载,且副边可以有多抽头的组合,可以支持目前国际流行的220V,230V,240V,110V, 115V,120V等多种电压体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控制方法主要是针对离网逆变器的应用系统的控制,这里离网逆变器是指没有接入电网且能独立供电的逆变器,比如不间断电源(Uninterruptible Power System,UPS),图1中通过蓄电池可以为逆变器进行供电。其中逆变器主要是将直流电源转换为交流电源,而检测控制电路系统可以通过如下的方法对逆变器系统进行控制,流程图如图2所示,包括步骤101,对变压器原边的参数进行检测;步骤102,根据检测的参数计算变压器等效阻抗的压降;可以理解,对检测控制电路系统对变压器原边的参数的检测,主要是对逆变器输出端的参数检测,比如电流等,且检测的参数和具体计算变压器等效阻抗的压降的方法相关。其中,变压器等效阻抗的压降即为由于变压器自身阻抗引起的压降,其计算方法有多种。例如,一个变压器的等效电路可以包括等效电感和等效电阻,其中等效电感两端的电压u和自感电动势ε L之间的关系是u =-ε L,而自感电动势ε L = _Ldi/dt,因此 u = Ldi/dt,而等效电阻两端的电压则为RI,可知,变压器自身阻抗产生的压降即变压器等效阻抗的压降U = L*(di/dt)+RI,其中L为等效电感的感量,R为等效电阻的阻抗,I为流经逆变器的电流,di/dt为流经逆变器的电流变化率。可见,如果忽略温度等因素对L和R 的影响,这里L和R近似等效为常数,这样变压器等效阻抗的压降就与流过变压器的电流和电流变化率相关。又例如,变压器等效电感两端的电压位相超前电流位相π /2,而频率相同,则等效电感两端的电压u还可以通过如下的公式来计算,即等效电感两端的电压u为等效电感电流I*感抗XL,在左移90度的位相。其中感抗XL= coL,这里ω为交流发电机运转的角速度,L为等效电感的感量。且上述阻抗R和感量L可以是储存在检测控制电路系统中,也可以通过检测的参数计算得到,具体地,:R =巧I1I , L =感抗XL/ ( π f),其中,Pci是变压器的有功功率,I0是变压器的额定电流,提交流发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逆变器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变压器原边的参数进行检测,并根据所述检测的参数计算所述变压器等效阻抗的压降,所述变压器连接在所述逆变器系统中逆变器的输出端与负载之间;将所述等效阻抗的压降,或经过至少一次处理后的等效阻抗的压降作为所述逆变器系统的电压补偿量,叠加到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迟屹楠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英威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