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态乙烯储罐、液态乙烯储存和气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6977023 阅读:5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态乙烯储罐及应用该储罐的液态乙烯储存和气化系统。该储罐包括:外罐、储存液态乙烯的内罐、绝热材料、向内罐输入液态乙烯的输入管、对液态乙烯加压的输送泵、将加压过的液态乙烯输出的输送泵井、将液态乙烯送至使用设备的输出管;外罐为中空平底拱顶封闭容器,下底面在地面或基础上;内罐在外罐内部,为中空圆柱形平底杯状容器,设置开口的圆形吊顶通过吊杆与外罐拱顶连接;绝热材料充满内外罐之间;输入管依次穿过外罐拱顶、绝热材料和内罐吊顶与内罐相通;输送泵井依次穿过内罐吊顶、绝热材料和外罐拱顶与外罐外部的输出管相连;输送泵位于输送泵井内液面以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防止储罐破裂和输送泵的汽蚀。(*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乙烯储运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液态乙烯储罐、一种液态乙烯储存系统和一种液态乙烯气化系统。
技术介绍
乙烯是石油化学工业最重要的基础原料之一。自上世纪50年代起,一些石油化学工业技术先进的国家相继发展烃类裂解技术,这大大促进了合成材料工业的发展。目前,利用烃类物质所生产的聚乙烯、聚丙烯、苯乙烯等通用型塑料已遍布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随着我国石化工业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对乙烯的需求量在持续增加,国内乙烯装置生产量已不能满足需求,因而需要大量进口。乙烯的进口通常采用常压低温槽船的方式,将液态乙烯船运回国。常压下等重量的_104°C液态乙烯的体积约为常压下气态乙烯的1/490,可见等压下液态乙烯的体积比同等重量的气态乙烯的体积要小得多,因而储运液态乙烯也就比储运气态乙烯有利得多。液态乙烯船运回国后,需要储存在液态乙烯储罐中,当得到下游用户的需求指示时,通过设置在储罐外且与储罐相连通的液态乙烯输送泵对储罐内的液态乙烯加压输送至气化器,经气化器的气化,得到高压的气态乙烯输送给下游用户使用。现有的液态乙烯输送泵设置于液态乙烯储罐外,液态乙烯储罐的侧壁底部设置开口,通过液态乙烯输出管与液态乙烯输送泵相连通。由于液态乙烯储罐为中空的圆柱形平底拱顶容器,在其内部储有大量液态乙烯的情况下,其侧壁底部的开口处的压力就很大,温度也很低(约_104°C ),从储罐的结构来看,此处还集中了很大的应力,因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液态乙烯储罐有破裂的安全隐患。为了防止储罐破裂后溢出的大量低温液态乙烯造成冻伤、大量蒸发、燃烧、爆炸等事故,通常将液态乙烯储罐安置于围堰中央,从而利用围堰来拦蓄溢出的液态乙烯,避免溢出的液态乙烯到处流淌,引发更大的事故。因围堰的容积至少要设置得与液态乙烯储罐容积一样大,而在高度设置方面按照消防部门的规定,不能太高, 所以通常情况下液态乙烯储罐围堰的占地面积非常大,这样,液态乙烯储罐与围堰外的液态乙烯输送泵之间的液态乙烯输出管就比较长,低温的液态乙烯沿该输出管从储罐到输送泵的过程中吸收环境的热量会产生大量的蒸发气(B0G,Boil Off Gas),要将这些BOG重新转化为液态乙烯,或者将其压缩输出,都需要耗费很多的能量。而且,BOG在液态乙烯输出管中的存在会造成输送泵的汽蚀,引起泵运行的震动进而损坏泵,带来经济损失和安全环保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液态乙烯储罐、一种液态乙烯储存系统和一种液态乙烯气化系统,能防止液态乙烯储罐破裂和液态乙烯输送泵的汽蚀。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液态乙烯储罐,该储罐包括 外罐、储存液态乙烯的内罐、绝热材料、向所述内罐内部输入液态乙烯的液态乙烯输入管、对液态乙烯加压的液态乙烯输送泵、将所述液态乙烯输送泵加压过的液态乙烯从所述内罐内部输出的输送泵井、与所述输送泵井相通以将其输出的液态乙烯输送至液态乙烯使用设备的液态乙烯输出管;其中,所述的外罐为中空的平底拱顶圆柱形封闭式容器;所述内罐位于所述外罐的内部,为中空的圆柱形平底杯状容器,其顶部的圆形吊顶设置开口以使内罐和外罐之间气相相通,所述吊顶通过一个以上的吊杆与所述外罐的拱顶相连接;所述外罐的下底面位于地面上或位于地面上的基础上;所述绝热材料充满所述内罐外表面与外罐内表面之间的空间;所述液态乙烯输入管依次穿过所述外罐拱顶的输入口、所述绝热材料和所述内罐吊顶的输入口与所述内罐内部相通;所述输送泵井依次穿过所述内罐吊顶的输出口、绝热材料和所述外罐拱顶的输出口与位于所述外罐外部的所述液态乙烯输出管相连;所述液态乙烯输送泵位于所述输送泵井内,其最顶端位于所述内罐内部的液态乙烯的液面以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液态乙烯输送泵位于内罐内部的输送泵井内,且顶端位于液态乙烯的液面以下,输送泵井依次穿过内罐吊顶的输出口、绝热材料和外罐拱顶的输出口与位于外罐外部的液态乙烯输出管相连,这样,液态乙烯输送泵可从内罐内部对液态乙烯加压,液态乙烯在压力作用下沿输送泵井、液态乙烯输出管到达外部的液态乙烯使用设备(如气化器等),并且液态乙烯输入管也依次穿过外罐拱顶的输入口、 绝热材料和内罐吊顶的输入口与内罐内部相通,这样,圆柱体形的液态乙烯储罐的所有开口都设置于其上部拱顶位置,这些开口处没有压力作用,也无法集中应力,因而不会破裂。 另外,由于液态乙烯输送泵是在内罐内部对液态乙烯加压,因而液态乙烯从储罐进入液态乙烯输送泵的过程不需要管道,也不会产生B0G,液态乙烯输送泵就不会汽蚀。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还包括顶部法兰、吊缆、底部阀门;其中,所述顶部法兰将所述输送泵井位于所述外罐外部的井口封闭;所述吊缆位于所述输送泵井内部,其上端与所述顶部法兰相连,下端与所述液态乙烯输送泵相连;所述底部阀门将所述输送泵井位于所述内罐内部的井口封闭,其上表面与所述液态乙烯输送泵接触,并在所述液态乙烯输送泵的重力作用下开启所述输送泵井位于所述内罐内部的井口。所述内罐、输送泵井、液态乙烯输入管和液态乙烯输出管均由耐低温不锈钢制成; 和/或,所述外罐由碳钢制成;和/或,所述绝热材料包括充满所述内罐外侧面和外罐内侧面之间环隙的弹性玻璃布和膨胀珍珠岩、充满所述内罐下底面与外罐下底面之间空隙的泡沫玻璃砖、充满所述内罐吊顶和外罐拱顶之间空隙的隔热毯。所述内罐内部的气压与所述内罐吊顶和外罐拱顶之间空间的气压相同,均大于大气压。另外,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液态乙烯储存系统,该系统可储存液态乙烯运输船运来的液态乙烯;该系统包括卸船臂、液态乙烯储罐;所述液态乙烯储罐包括外罐、储存液态乙烯的内罐、绝热材料、向所述内罐内部输入液态乙烯的液态乙烯输入管、对液态乙烯加压的液态乙烯输送泵、将所述液态乙烯输送泵加压过的液态乙烯从所述内罐内部输出的输送泵井、与所述输送泵井相通以将其输出的液态乙烯输送至液态乙烯使用设备的液态乙烯输出管;其中,所述卸船臂包括外臂、内臂、连接关节、立柱、驱动所述外臂伸缩和内臂上下移动的液压驱动机构;所述外臂通过所述连接关节与所述内臂相通,所述内臂与所述立柱内部相通;所述外臂与所述液态乙烯运输船的乙烯输出汇管端部相连,所述立柱与所述液态乙烯输入管相通;所述的外罐为中空的平底拱顶圆柱形封闭式容器;所述内罐位于所述外罐的内部,为中空的圆柱形平底杯状容器,其顶部的圆形吊顶设置开口以使内罐和外罐之间气相相通,所述吊顶通过一个以上的吊杆与所述外罐的拱顶相连接;所述外罐的下底面位于地面上或位于地面上的基础上;所述绝热材料充满所述内罐外表面与外罐内表面之间的空间;所述液态乙烯输入管依次穿过所述外罐拱顶的输入口、所述绝热材料和所述内罐吊顶的输入口与所述内罐内部相通;所述输送泵井依次穿过所述内罐吊顶的输出口、绝热材料和所述外罐拱顶的输出口与位于所述外罐外部的所述液态乙烯输出管相连;所述液态乙烯输送泵位于所述输送泵井内,其最顶端位于所述内罐内部的液态乙烯的液面以下。还包括对所述内罐内部的液态乙烯加压的输入管冷循环泵、将所述输入管冷循环泵加压过的液态乙烯从所述内罐内部输出的冷循环泵井、两端分别与所述冷循环泵井、 所述液态乙烯输入管与所述立柱的连接点相通以将所述冷循环泵井输出的液态乙烯输送至所述液态乙烯输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态乙烯储罐,其特征在于,该储罐包括:外罐、储存液态乙烯的内罐、绝热材料、向所述内罐内部输入液态乙烯的液态乙烯输入管、对液态乙烯加压的液态乙烯输送泵、将所述液态乙烯输送泵加压过的液态乙烯从所述内罐内部输出的输送泵井、与所述输送泵井相通以将其输出的液态乙烯输送至液态乙烯使用设备的液态乙烯输出管;其中,所述外罐为中空的平底拱顶圆柱形封闭式容器;所述内罐位于所述外罐的内部,为中空的圆柱形平底杯状容器,其顶部的圆形吊顶设置开口以使内罐和外罐之间气相相通,所述吊顶通过一个以上的吊杆与所述外罐的拱顶相连接;所述外罐的下底面位于地面上或位于地面上的基础上;所述绝热材料充满所述内罐外表面与外罐内表面之间的空间;所述液态乙烯输入管依次穿过所述外罐拱顶的输入口、所述绝热材料和所述内罐吊顶的输入口与所述内罐内部相通;所述输送泵井依次穿过所述内罐吊顶的输出口、绝热材料和所述外罐拱顶的输出口与位于所述外罐外部的所述液态乙烯输出管相连;所述液态乙烯输送泵位于所述输送泵井内,其最顶端位于所述内罐内部的液态乙烯的液面以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改玲王红宋媛玲黄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寰球工程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