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世鸿专利>正文

氮气发动机专用低温绝热气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67126 阅读:6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专为氮气发动机提供气源的低温绝热气瓶,该气瓶采用卧式结构,包括瓶体、电容式液位计、多功能阀门组件、附属增压器和远程控制系统。其真空绝热层是由具有反射功能的多层铝箔/聚酯薄膜缠绕而成的,并抽至较高的真空度,绝热效果理想、结构简单、方便实用。能作为独立的安装单元,既可与在固定位置上的氮气发动机配套使用,又能与移动或行进中的发动机配套使用,可实现人类想用非燃料资源来驱动发动机工作的夙愿,为节能、环保、安全、低温效应、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闯出一条新的路子,是一种设计合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很显著的新型储气蓄能设备。(*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领域。具体地涉及氮气发动机专用的工作气源一液氮的低温绝热储存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在运行的发动机一般都是采用内燃式的发动机,其中所用的燃油在常温常压下,本身就是液态的,故一般不需要采用低温方法储存;而液化燃气则是采用压力方法进行储存的,是靠燃气的热值驱动内燃机进行工作的。但是,这些天然燃料由于人们过度地开采,已经是日渐减少,能源枯竭正在威胁着人类的未来。因此,人们盼望能开发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来替代这些天然燃料能源,以还给自己一个洁净、温馨的世界。而氮气发动机作为一种非内燃式发动机正好可以满足人们多年来夙愿。这种发动机是非燃料型发动机,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它必定是今后动力原动机的发展方向。然而,因为它的工作介质——氮气在常温常压下是气态的,而在驱动氮气发动机进行工作时,又需要消耗大量的、带一定压力的氮气,这样势必要用很大容量的压力容器来储存这些带压的工作气体,如此一来,就要占用很大的空间,这样既不方便,也很不安全。由于目前还没有一种无论是在运动中或者在固定场合都能比较方便随时连续供应所需氮气的容器,来储存供氮气发动机工作所需要的大量气体,因而制约了氮气发动机的推广和应用。为此,需要生产一种既能储存较多质量的氮气、又不必占用太大空间的容器来满足氮气发动机工作的需要, 且希望这种容器的质量尽可能地轻便,以降低制造成本和使用者的运行成本,从而使人们利用氮气作动力来驱动机器运行的愿望变成现实,以解除人类未来的困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专利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状,提供一种新颖、方便、实用的新型容器,以解决氮气发动机(非内燃式发动机)在工作时需要大量气源的需求,同时又要求储存容器不能占据太大空间的矛盾,以便于对氮气发动机进行大规模的推广和实际应用,这样才能给人们带来真正的实惠。在本技术中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氮气发动机专用低温绝热气瓶,是由卧式圆柱形容器和远程控制系统(1 所组成,所述的卧式圆柱形容器包括瓶外壳 (1)、瓶内胆(2)、增压盘管(3)、刨花铝(4)、汽化盘管(5)、附属增压器(6)、液相管(7)、真空绝热层(8)、抽真空装置(9)、增压阀(10)、爆破片装置(11)、组合调压阀(12)、内胆支撑 (22)、分子筛(23)、吸气剂(M)、紧定带及支座(25),所述的远程控制系统(1 包括压力表(14)、安全阀(15)、进出液阀(16)、气相管(17)、气体使用阀(18)、排放管(19)、排放阀 (20)、电容式液位计;所述的低温绝热气瓶的瓶内胆(2)是通过内胆支撑02)安装在瓶外壳(1)里面的中心部位的,在瓶内胆O)的外表面上缠绕着多圈汽化盘管(5),在瓶内胆O)的下部缠有二圈增压盘管(3),而在瓶内胆O)的内部装有电容式液位计的内置部分、液相管(7)的内置部分、组合调压阀(1 的内管道、气相管(17)的内置部份和刨花铝G),附属增压器(6)、增压阀(10)和远程控制系统(1 则是装在气瓶主体以外的位置。该卧式瓶体是属于低压容器,真空绝热气瓶的真空绝热层(8)、分子筛03)、吸气剂04)是装在瓶外壳(1)与瓶内胆( 之间的夹层中的,其夹层采用的是具有反射功能的多层铝箔/聚酯薄膜(也可以用铝箔/纸的,效果稍差)缠绕式,再抽到高真空度,在制造工艺上对它的封结真空度和夹层漏放气速率都有较高的要求,而抽真空装置(9)是装在瓶外壳(1)上的,真空绝热层(8)是由30至50层铝箔/聚酯薄膜或铝箔/纸缠绕方式构成,再抽到10_3 10_5Pa的高真空度,低温绝热气瓶的封结真空度为彡10_4Pa,夹层漏放气速率为彡· m3/S,以保证有足够多的气体供应氮气发动机工作时使用,瓶体可以利用支架固定在任何所需要的位置上。电容式液位计可以通过管线延伸安装到任何便于观察的位置,保证操作人员能及时了解瓶内液氮的储存量,以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避免出现无氮气工作的尴尬局面。多功能阀门组件上安装有各种特殊功能的阀门,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对各个阀门的开启程度或时段进行控制或调整,以便达到最佳的操作效果。附属增压器(6)是用来增加瓶内胆(2)中液体的温度和压力的,以使从气体使用阀(18)中出来的氮气能够满足氮气发动机工作时对氮气气流量的需求,并能达到最佳的工作效果。组合调压阀(12)是安装在气瓶的侧端的,远程控制系统(13)内装有进出液阀(16)、气相管(17)、气体使用阀(18)、排放管(19)、排放阀(20)、电容式液位计(21),这些控制元件的起始端都是从瓶内胆⑵中引出的;压力表(14)和安全阀(15)也是装在远程控制系统(13)内的,安全阀(15)管道的另一端与组合调压阀(12)连接,以便于远距离操作的方便,特别是能适用于在行进中的交通工具和移动式的设备上;爆破片装置(11)是装在安全阀(1 的管道上, 这是保证低温绝热液氮瓶不因真空度失效而被损坏的安全措施。由于在本方案中采取了以上这些技术措施,因而可以在减轻瓶体重量、缩小气瓶体积的同时,能够装载尽可能多的液氮,以满足氮气发动机气在工作时对气量和压力的需求,用以提高氮气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和延长它的使用时段。由上可知,这种氮气发动机专用低温绝热气瓶,结构简单、灵巧方便、实用性强,便于充装灌液,也很方便更换气瓶。能配合氮气发动机无论是在固定场合或者是在行驶运动中都能很可靠地进行工作,便于氮气发动机的推广和实际应用。可见,本技术氮气发动机专用低温绝热气瓶设计合理,是一种专业性较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很显著的新型专用液氮储存设备,从而使人们利用氮气来驱动机械运行或车船行驶的愿望变成现实。附图说明图1为本氮气发动机专用低温绝热气瓶的外部示意图。图2为本氮气发动机专用低温绝热气瓶的内部剖面示意图。在图2中1.瓶外壳管6.·附属增压器10.增压阀14.压力表42.瓶内胆3.增压盘管4.刨花铝 5.汽化盘7.液相管8.真空绝热层9.抽真空装置11.爆破片装置12.组合调压阀13.远程控制系统15.安全阀16.进出液阀17.气相管18.气体使用阀19.排放管20.排放阀21.电容式液位计22.内胆支撑 23.分子筛M吸气剂25.紧定带及支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工作流程作进一步阐述。参见图2,本技术氮气发动机专用低温绝热气瓶的结构如下由图2可知,本技术氮气发动机专用低温绝热气瓶的结构简单,能作为一个独立的安装单元,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需要,用紧定带及支座05)固定在交通工具和移动设备上,或安装到其它固定的工作位置,操作起来非常方便。其工作流程是低温液体泵从低温贮罐(或低温槽车) 中将液氮抽出,通过低温管道经进出液阀(16)和液相管(7)进入氮气发动机专用低温绝热气瓶的瓶内胆O)中储存起来。当氮气发动机需要氮气进行工作时,打开气体使用阀(18) 和气相管(17),此时在瓶内胆( 上部的低温氮气会自动地流出,经管道进入氮气发动机中,在发动机内部特殊结构的作用下,驱动发动机的转轴旋转。低温绝热气瓶在向外部供气的过程中,由于其内部气相与液相的平衡发生了变化,促使部分液氮自动汽化,以补充气相空间中减少的氮气量,并且要吸取热量来提高其内能,以形成新的平衡。而当新的平衡形成后,气相和液相就会自动暂时稳定下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氮气发动机专用低温绝热气瓶,是由卧式容器和远程控制系统(13)所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卧式容器包括瓶外壳(1)、瓶内胆(2)、增压盘管(3)、刨花铝(4)、汽化盘管(5)、附属增压器(6)、液相管(7)、真空绝热层(8)、抽真空装置(9)、增压阀(10)、爆破片装置(11)、组合调压阀(12)、内胆支撑(22)、分子筛(23)、吸气剂(24)、紧定带及支座(25),所述的远程控制系统(13)包括压力表(14)、安全阀(15)、进出液阀(16)、气相管(17)、气体使用阀(18)、排放管(19)、排放阀(20)、电容式液位计(21);所述的低温绝热气瓶的瓶内胆(2)是通过内胆支撑(22)安装在瓶外壳(1)里面的中心部位的,在瓶内胆(2)的外表面上缠绕着多圈汽化盘管(5),在瓶内胆(2)的下部缠有二圈增压盘管(3),而在瓶内胆(2)的内部装有电容式液位计(21)的内置部分、液相管(7)的内置部分、组合调压阀(12)的内管道、气相管(17)的内置部份和刨花铝(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芝林世鸿
申请(专利权)人:林世鸿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