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机模具换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975469 阅读:3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模具技术领域的压力机模具换模装置,所述的压力机模具换模装置,包括上模台(1),下模台(2),换模装置(3),所述的换模装置(3)设置为杆状结构的换模导杆(4),所述的上模台(1)和下模台(2)上分别设置一个以上的配合孔(5),所述的换模导杆(4)的两端部分别插入上模台(1)和下模台(2)的配合孔(5)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压力机模具换模装置,能够做到既缩短换模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同时现场操作方便。由于不需要吊运重量达到1吨多的原换模装置,明显降级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模具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压力机模具换模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胎模锻而言,由于模具磨损变形,生产中更换模具非常频繁。通常热成形模具先组装于模座中组成上下模台,上下模台通过换模装置贴合在一起,行车吊起模台放到换模小车上。现有的压力机模具如附图3所示。在现有技术中,由于压力机是定台,换模步骤多,每次完成一次换模,换模小车要进出压力机二次,其中有一次是为了取出或放入换模装置。而且,换模小车动作不顺利,现场操作比较困难,一次更换模具时间长达2个小时。故使用传统的定台模锻压力机模具更换方式效率低下,影响生产节奏,与此同时,现有的换模装置体积庞大,重量大,更换时给操作人员带来很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提高上下模台更换效率,降低换模时的劳动强度的压力机模具换模装置。要解决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为一种压力机模具换模装置,包括上模台,下模台,换模装置,所述的换模装置设置为杆状结构的换模导杆,所述的上模台和下模台上分别设置一个以上的配合孔,换模导杆的两端部分别插入上模台和下模台的配合孔内。所述的换模导杆设置为导杆中间部位直径大于导杆端部I和导杆端部II的结构, 所述的导杆中间部位和导杆端部I、导杆端部II与之间,均设置为台阶面结构,所述的导杆端部I和导杆端部II均设置为与配合孔的尺寸相配合的结构。所述的配合孔包括上模台上的配合孔I和下模台上的配合孔II,所述的配合孔I 和配合孔II分别设置为沿上模台表面和下模台表面一周分布多个的结构,所述的配合孔I 和配合孔II设置为上模台和下模台贴合时能够重合的结构。所述的导杆端部I和导杆端部II设置为向导杆边沿位置圆周尺寸逐渐减小的结构。所述的导杆边沿设置为圆弧面的结构。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得到以下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压力机模具换模装置,使每次换模可缩短时间40分钟左右。本技术的压力机模具换模装置,能够做到既缩短换模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同时现场操作方便。本技术的结构,由于不需要吊运重量达到1吨多的原换模装置,明显降级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本技术的压力机模具换模装置,体积小,可以直接人工移动;装配方便、灵活、 可靠性高;制造成本低;工作效率高。附图说明下面对本说明书各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出简要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的压力机模具换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换模导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原压力机模具换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现有的压力机模具换下磨损的模具的过程示意图(换模小车二进二出)图5为换上新的模具过程示意图(换模小车二进二出)图中标记1、上模台;2、下模台;3、换模装置;4、换模导杆;5、配合孔;6、导杆中间部位;7、导杆端部I ;8、导杆端部II ;9、配合孔I ;10、配合孔II ;11、上模台表面;12、下模台表面;13、导杆边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附图1-附图3所示,本技术为一种压力机模具换模装置,包括上模台1,下模台2,换模装置3,所述的换模装置3设置为杆状结构的换模导杆4,所述的上模台1和下模台2上分别设置一个以上的配合孔5,所述的换模导杆4的两端部分别插入上模台1和下模台2的配合孔5内。所述的换模导杆4设置为导杆中间部位6直径大于导杆端部I 7和导杆端部118 的结构,所述的导杆中间部位6和导杆端部I 7、导杆端部118与之间,均设置为台阶面结构,所述的导杆端部I 7和导杆端部118均设置为与配合孔5的尺寸相配合的结构。在设计时,合理设计换模导杆4与配合孔5之间的公差,从而便于导杆4与上下模台上的配合孔 5的准确装配定位。所述的配合孔5包括上模台1上的配合孔I 9和下模台2上的配合孔1110,所述的配合孔I 9和配合孔IIlO分别设置为沿上模台表面11和下模台表面12 —周分布多个的结构,所述的配合孔I 9和配合孔IIlO设置为上模台1和下模台2贴合时能够重合的结构。所述的导杆端部I 7和导杆端部118设置为向导杆边沿13位置圆周尺寸逐渐减小的结构,从而确保上下模台闭合时导杆不会侧向滑动,便于装配。所述的导杆边沿13设置为圆弧面的结构。本技术的压力机模具换模装置,用换模导杆4替代原来的换模装置,应用于定台模锻压力机,所述的换模导杆的最佳结构设置4个,其模具的结构示意图见附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换模导杆4的重量,仅相当于一个哑铃,人工手动即可搬运,从而省去换模小车的一个进出行程。本技术压力机模具换模装置的模具更换过程如下热成形模具先组装于模座中,组成上模台1和下模台2,换模导杆4连接上模台1和下模台2,从而使两者贴合在一起,此时,行车吊起上下模台,放到换模小车上,换模小车将上下模台及换模导杆4 一起载入压力机中。然后,放下压力机上横梁,装配上模台1到压力机上横梁上,装配完成上模台1后, 压力机上横梁抬起,人工取出模台上的换模导杆4,此时,再装配下模台2,上下模台装配完成后,小车开出,完成一次换模。同样过程适用于取出需要更换的磨损模具,模台损坏后,抬起压力机上横梁,小车推入,然后上下模具放在换模小车上,在下模台2上放置换模导杆4,然后放下上横梁,上模台1与下模台2贴合的过程中,换模导杆4的导杆端部I 7、导杆端部118分别插入上模台 1上的配合孔I 9和下模台2上的配合孔1110,此时,再将上模台1和上横梁拆开,抬起上横梁,然后将在换模小车上的上下模具推出即可。本技术的换模装置,结构轻便,能够替代笨重的原换模装置,在上模台安装完成后,人工能取出换模导杆4,从而省掉一个小车进出的动作。本技术的结构,由于不需要吊运重量达到1吨多的原换模装置,可缩短换模时间大约40分钟,并且明显降级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本技术的压力机模具换模装置与传统的定台模锻压力机模具更换方式相比, 能够做到既缩短换模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同时现场操作方便。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技术具体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技术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压力机模具换模装置,包括上模台(1),下模台(2),换模装置(3),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换模装置(3)设置为杆状结构的换模导杆(4),所述的上模台(1)和下模台(2)上分别设置一个以上的配合孔(5),所述的换模导杆(4)的两端部分别插入上模台(1)和下模台 (2)的配合孔(5)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机模具换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模导杆(4)设置为导杆中间部位(6)直径大于导杆端部I (7)和导杆端部II (8)的结构,所述的导杆中间部位(6)和导杆端部I (7)、导杆端部II (8)与之间,均设置为台阶面结构,所述的导杆端部 1(7)和导杆端部11(8)均设置为与配合孔(5)的尺寸相配合的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力机模具换模装置,其特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力机模具换模装置,包括上模台(1),下模台(2),换模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模装置(3)设置为杆状结构的换模导杆(4),所述的上模台(1)和下模台(2)上分别设置一个以上的配合孔(5),所述的换模导杆(4)的两端部分别插入上模台(1)和下模台(2)的配合孔(5)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章泽李翔张磊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