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口软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73352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开口软管,包括A管和B管,B管设于A管内,其中A管一侧的管壁上设有横向开口槽,A管管壁上纵向间隔设有内侧空心的弧状凸筋;B管一侧管壁上设有横向开口槽,B管的管壁上也间隔设有弧状凸筋,B管的弧状凸筋位于与所述A管弧状凸筋的内部并与A管弧状凸筋的内侧相配合,B管在对应A管开口槽处的管壁上设有弧状定位筋。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开口槽形式,只要将需要穿管的线缆先放入B管后在将B管复合至A管。节省了时间和精力。适合长距离实用,维修与更换方便,可随时剥开于复合,外观圆整美观,与单管外型相差无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线穿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塑料软管。
技术介绍
现在用于机床电线穿管的保护管为单根不开口式塑料软管,此单管结构及不利生产操作。其主要的缺点为1、不适合软线缆穿管,穿管难,时间长。2、长距离电线穿管难度大,耗工耗时,遇到多股线时,容易堵塞,不易穿出。3、若穿错线或某根线缆损坏需要更换时,则需要抽出该管里所有的线缆,更换损坏的线缆后,重新穿管,线路保养维修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由两个开口软管组成的简便易行的穿线软管。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开口软管,包括A管和B管,所述B管设于A管内,其中所述A管一侧的管壁上设有横向开口槽,所述A管管壁上纵向间隔设有内侧空心的弧状凸筋;所述B管一侧管壁上设有横向开口槽,B管的管壁上也间隔设有弧状凸筋,所述B管的弧状凸筋位于与所述A 管弧状凸筋的内部并与A管弧状凸筋的内侧相配合,所述B管在对应A管开口槽处的管壁上设有弧状定位筋,该定位筋从A管开口槽处凸起并与所述A管凸筋的外形相吻合。A管上的凸筋与B管上的凸筋均优选等间距分布,B管凸筋的宽度略小于A管凸筋,使B管凸筋能够嵌入A管凸筋内。定位筋与A管凸筋的外形相吻合且从外形上构成环状凸筋,定位筋的角度及凸起部分应刚填满A管开口槽部分,使整个开口软管显的饱满、圆整。B管上的各定位筋与各弧状凸筋一一对应且内侧相通,即B管上的定位筋与凸筋为一条筋,只是在定位筋处筋宽略大于凸筋,定位筋的宽度与A管上的凸筋一致且高度明显高于B管凸筋。A管开口槽在A管圆周上的宽度与定位筋在B管圆周上的宽度相同,定位筋嵌入A 管开口槽内可以将B管固定在A管内,以限定A、B管的复合距离。B管开口槽的角度为20度至30度(以管心为圆心以管壁为圆周)。B管开口槽位于A管内,B管开口槽与A管开口槽无重叠之处,二者优选在管直径的两端。B管开口槽和 A管开口槽均为管壁一侧的横向开口槽,管截面均为不完整的C装环形。A、B管均可由挤出设备制造。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因为采用开口槽形式,只要将需要穿管的线缆先放入B管后在将B管复合至A 管。节省了时间和精力。2、适合长距离实用,因为是开口槽的形式,解决了距离与堵塞问题。3、维修与更换方便,可随时剥开于复合。4、外观圆整美观,与单管外型相差无几。 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A管截面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A管部分结构主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B管截面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B管部分结构主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软管截面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软管部分结构主视图。图中,I-A管凸筋,2-A管开口槽,3-B管凸筋,4_B管开口槽,5_定位筋,8_A管,9_B管。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软管(见图5,图6),由A管8外包B管9并通过凸筋1、3和定位筋5复合而成。A管8的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A管8 一侧的管壁上设有横向开口槽2,该开口槽2的角度(以管心为圆心以管壁为圆周)在5度到60度之间。A管8管壁上纵向间隔设有内侧空心的弧状凸筋1,各弧状凸筋1等间距分布。B管9的结构如图3和图4所示,B管9 一侧管壁上也设有横向开口槽4,该开口槽4的角度为20度至30度(以管心为圆心以管壁为圆周)。B管9的管壁上也等间距间隔设有弧状凸筋3,该凸筋3的弧状内侧为空心体,B管凸筋3的宽度略小于A管凸筋1,使 B管凸筋3能够嵌入A管凸筋1内部并与A管凸筋1的内侧相配合。B管凸筋3与A管凸筋1的结构使B管固定于A管内且不使二者纵向滑动。在B管凸筋3上,有一部分凸筋宽度大于B管凸筋3且与A管凸筋1的宽度相同, 其为定位筋5。定位筋在B管上的高度大于B管凸筋3。定位筋5在B管圆周上的宽度与 A管开口槽在A管圆周上的宽度相同,A、B管复合时,定位筋5恰好嵌入A管开口槽内可以将B管固定在A管内,以限定A、B管的复合距离,两管复合后定位筋5从A管开口槽2处凸起并与所述A管凸筋1的外形相吻合。使用时,先将电线通过B管开口槽4放入B管内,再通过A管开口槽2将B管送入 A管内,B管凸筋3嵌入A管凸筋1的内部防止两管纵向滑动,B管定位筋5嵌入A管开口槽2内以定位两管的距离,防止两管轴向滑动。定位筋5与A管凸筋1的外形相吻合且从外形上构成环状凸筋,定位筋的角度及凸起部分应刚填满A管开口槽部分,使整个开口软管显的饱满、圆整。B管开口槽4位于A管内,B管开口槽与A管开口槽无重叠之处,二者优选在管直径的两端。如上所述,我们完全按照使用新型的宗旨进行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并非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子和实施方法。相关
的从业者可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思想许可的范围内进行不同的变化及实施。权利要求1.一种开口软管,包括A管⑶和B管(9),所述B管(9)设于A管⑶内,其特征在于所述A管(8) —侧的管壁上设有横向开口槽(2),所述A管(8)管壁上纵向间隔设有内侧空心的弧状凸筋(1);所述B管(9) 一侧管壁上设有横向开口槽(4),B管(9)的管壁上也间隔设有弧状凸筋(3),所述B管(9)的弧状凸筋(3)位于与所述A管弧状凸筋(1)的内部并与A管弧状凸筋⑴的内侧相配合,所述B管(9)在对应A管开口槽⑵处的管壁上设有弧状定位筋(5),该定位筋(5)从A管开口槽(2)处凸起并与所述A管凸筋(1)的外形相吻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口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筋(5)与A管凸筋(1)的外形相吻合且从外形上构成环状凸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口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B管(9)上的各定位筋(5)与各弧状凸筋⑶一一对应且内侧相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口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A管开口槽(2)在A管圆周上的宽度与所述定位筋(5)在B管圆周上的宽度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口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B管开口槽(4)的角度以管心为圆心为20度至30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口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B管开口槽(4)位于A管(8)内。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开口软管,包括A管和B管,B管设于A管内,其中A管一侧的管壁上设有横向开口槽,A管管壁上纵向间隔设有内侧空心的弧状凸筋;B管一侧管壁上设有横向开口槽,B管的管壁上也间隔设有弧状凸筋,B管的弧状凸筋位于与所述A管弧状凸筋的内部并与A管弧状凸筋的内侧相配合,B管在对应A管开口槽处的管壁上设有弧状定位筋。本专利技术采用开口槽形式,只要将需要穿管的线缆先放入B管后在将B管复合至A管。节省了时间和精力。适合长距离实用,维修与更换方便,可随时剥开于复合,外观圆整美观,与单管外型相差无几。文档编号H02G3/04GK102290749SQ20101020340公开日2011年12月21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18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18日专利技术者刘伟, 沈考权 申请人:江苏兴海线缆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2)处凸起并与所述A管凸筋(1)的外形相吻合。B管(9)的管壁上也间隔设有弧状凸筋(3),所述B管(9)的弧状凸筋(3)位于与所述A管弧状凸筋(1)的内部并与A管弧状凸筋(1)的内侧相配合,所述B管(9)在对应A管开口槽(2)处的管壁上设有弧状定位筋(5),该定位筋(5)从A管开口槽(1.一种开口软管,包括A管(8)和B管(9),所述B管(9)设于A管(8)内,其特征在于所述A管(8)一侧的管壁上设有横向开口槽(2),所述A管(8)管壁上纵向间隔设有内侧空心的弧状凸筋(1);所述B管(9)一侧管壁上设有横向开口槽(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考权刘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兴海线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