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钢垫块轧辊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65551 阅读:2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塑钢垫块轧辊结构,它包括上轧辊(1)、下轧辊(2)、上轧辊垫块(3)和下轧辊垫块(4),上轧辊垫块(3)和下轧辊垫块(4)的厚度包括4mm、7mm、11mm、15mm和19mm五挡,上轧辊(1)与上轧辊垫块(3)之间设置有上轴薄垫块(7),下轧辊(2)与下轧辊垫块(4)之间设置有下轴薄垫块(8),上轴薄垫块和下轴薄垫块的厚度均包括1mm和2mm两挡,上轧辊(1)与下轧辊(2)之间设置有钢衬(9),上轧辊垫块(3)与下轧辊垫块(4)之间设置有钢衬(9),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够通过使用不同规格的垫块即可适应不同规格的型材的加工,并具有结构合理、效率高等优势。(*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塑钢垫块轧辊结构
技术介绍
冷弯型钢机组是利用冷弯成形原理,通过顺序配置的多道次成形轧辊,把卷材、带材等金属板带不断地进行横向弯曲,以制成特定断面的冷弯型钢产品,可广泛用于建筑、汽车制造、矿山机械制造、农业机械及轻工机械制造、造船及交通运输、石油化工电力工业、仪器仪表、集装箱、纺织机械、高速公路、金属货架、民用电器及日常用品制造等各个领域,在经济发展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目前,传统的塑钢轧辊设备都比较老化,结构和工艺不合理,不可通过微调垫块的厚度来调节所需成形的型材宽度,操作复杂,生产过程中浪费卷材、带材等原材料,金属成形的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塑钢轧辊成形设备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 工艺先进、操作简便、质量可靠且节能高效的可通过微调垫块的厚度来调节所需成形的型材宽度的塑钢垫块轧辊结构。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塑钢垫块轧辊结构,它包括上轧辊、下轧辊、上轧辊垫块和下轧辊垫块,上轧辊垫块和下轧辊垫块的厚度包括4mm、7mm、 11mm、15mm和19mm五挡,上轧辊与上轧辊垫块之间设置有上轴薄垫块,下轧辊与下轧辊垫块之间设置有下轴薄垫块,上轴薄垫块和下轴薄垫块的厚度包括Imm和2mm两挡,上轧辊与下轧辊之间设置有钢衬,上轧辊垫块与下轧辊垫块之间设置有钢衬。本技术所述的上轧辊垫块直径大于下轧辊垫块直径。上轧辊垫块和下轧辊垫块的厚度相同。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够通过使用不同规格的垫块即可适应不同规格的型材的加工,并具有结构合理、效率高等优势。附图说明图1塑钢垫块轧辊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轧辊,2-下轧辊,3-上轧辊垫块,4-下轧辊垫块,5-上轴,6-下轴,7_上轴薄垫块,8-下轴薄垫块,9-钢衬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实施例1一种塑钢垫块轧辊结构,它包括上轧辊1、下轧辊2、上轧辊垫块3和下轧辊垫块4,上轧辊1与上轧辊垫块3之间设置有上轴薄垫块7,下轧辊2与下轧辊垫块4之间设置有下轴薄垫块8,上轧辊1与下轧辊2之间设置有钢衬9,上轧辊垫块3与下轧辊垫块4之间设置有钢衬9。上轴5和下轴6的直径为34mm,上轴5与下轴6间距为30mm,型材尺寸要求为 17mm χ 30mm时,不需要加垫块,即上轧辊垫块3和下轧辊垫块4的厚度都为0,上轴薄垫块 7和下轴薄垫块8的厚度也都为0,型材宽度即为轧辊宽度。实施例2一种塑钢垫块轧辊结构,它包括上轧辊1、下轧辊2、上轧辊垫块3和下轧辊垫块4,上轧辊1与上轧辊垫块3之间设置有上轴薄垫块7,下轧辊2与下轧辊垫块4 之间设置有下轴薄垫块8,上轧辊1与下轧辊2之间设置有钢衬9,上轧辊垫块3与下轧辊垫块4之间设置有钢衬9。上轴5和下轴6的直径为34mm,上轴5与下轴6间距为30mm,型材尺寸要求为19mmx 30mm时,只需要加上轴薄垫块7和下轴薄垫块8,其中左上轴薄垫块和左下轴薄垫块的厚度都为1mm,右上轴薄垫块和右下轴薄垫块的厚度为1mm,型材宽度 19mm=17mm+1mm+1mmο实施例3一种塑钢垫块轧辊结构,它包括上轧辊1、下轧辊2、上轧辊垫块3和下轧辊垫块4,上轧辊1与上轧辊垫块3之间设置有上轴薄垫块7,下轧辊2与下轧辊垫块4 之间设置有下轴薄垫块8,上轧辊1与下轧辊2之间设置有钢衬9,上轧辊垫块3与下轧辊垫块4之间设置有钢衬9。上轴5和下轴6的直径为34mm,上轴5与下轴6间距为30mm,型材尺寸要求为 23mm χ 30mm时,需要加轧辊垫块和上下轴薄垫块,其中上轧辊垫块3和下轧辊垫块4的厚度都为4mm ;左上轴薄垫块和左下轴薄垫块的厚度都为1mm,右上轴薄垫块和右下轴薄垫块的厚度为 1mm,型材宽度 23mm=17mm+4mm+lmm+lmm。实施例4一种塑钢垫块轧辊结构,它包括上轧辊1、下轧辊2、上轧辊垫块3和下轧辊垫块4,上轧辊1与上轧辊垫块3之间设置有上轴薄垫块7,下轧辊2与下轧辊垫块4 之间设置有下轴薄垫块8,上轧辊1与下轧辊2之间设置有钢衬9,上轧辊垫块3与下轧辊垫块4之间设置有钢衬9。上轴5和下轴6的直径为34mm,上轴5与下轴6间距为30mm,型材尺寸要求为 31mm χ 30mm时,需要加轧辊垫块和上下轴薄垫块,其中上轧辊垫块3和下轧辊垫块4的厚度都为Ilmm;左上轴薄垫块和左下轴薄垫块的厚度都为2mm,右上轴薄垫块和右下轴薄垫块的厚度为 Imm,型材宽度 31mm=17mm+llmm+2mm+lmm。实施例5一种塑钢垫块轧辊结构,它包括上轧辊1、下轧辊2、上轧辊垫块3和下轧辊垫块4,上轧辊1与上轧辊垫块3之间设置有上轴薄垫块7,下轧辊2与下轧辊垫块4 之间设置有下轴薄垫块8,上轧辊1与下轧辊2之间设置有钢衬9,上轧辊垫块3与下轧辊垫块4之间设置有钢衬9。上轴5和下轴6的直径为34mm,上轴5与下轴6间距为30mm,型材尺寸要求为 35mm χ 30mm时,需要加轧辊垫块和上下轴薄垫块,其中上轧辊垫块3和下轧辊垫块4的厚度都为15mm;左上轴薄垫块和左下轴薄垫块的厚度都为1mm,右上轴薄垫块和右下轴薄垫块的厚度为 2mm,型材宽度:35mm=17mm+15mm+lmm+2mm。加垫块时只需松开有齿方的锁紧螺母,移开有齿方的轧辊,将垫块套在轴上,止口插入主辊孔内,锁紧即可;如果还需要使用上下轴薄垫块,步骤是先松开有齿方螺母,将4薄垫块凹口插入主垫块止口。当型材宽度尺寸增加量小时,只在主垫块的一边加入;当型材宽度尺寸增加量大时,可在主垫块的两边加入;但要注意薄垫块叠加厚度每边不宜大于 3mm,以免两端辊与主垫块止口脱离。权利要求1.一种塑钢垫块轧辊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轧辊(1)、下轧辊(2)、上轧辊垫块(3)和下轧辊垫块(4),上轧辊垫块(3)和下轧辊垫块(4)的厚度包括4mm、7mm、11mm、15mm 和19mm五挡,上轧辊(1)与上轧辊垫块(3)之间设置有上轴薄垫块(7),下轧辊(2)与下轧辊垫块(4)之间设置有下轴薄垫块(8),上轴薄垫块(7)和下轴薄垫块(8)的厚度包括Imm 和2mm两挡,上轧辊(1)与下轧辊(2)之间设置有钢衬(9),上轧辊垫块(3)与下轧辊垫块(4)之间设置有钢衬(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钢垫块轧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轧辊垫块(3) 直径大于下轧辊垫块(4)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钢垫块轧辊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轧辊垫块(3)和下轧辊垫块(4)的厚度相同。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塑钢垫块轧辊结构,它包括上轧辊(1)、下轧辊(2)、上轧辊垫块(3)和下轧辊垫块(4),上轧辊垫块(3)和下轧辊垫块(4)的厚度包括4mm、7mm、11mm、15mm和19mm五挡,上轧辊(1)与上轧辊垫块(3)之间设置有上轴薄垫块(7),下轧辊(2)与下轧辊垫块(4)之间设置有下轴薄垫块(8),上轴薄垫块和下轴薄垫块的厚度均包括1mm和2mm两挡,上轧辊(1)与下轧辊(2)之间设置有钢衬(9),上轧辊垫块(3)与下轧辊垫块(4)之间设置有钢衬(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够通过使用不同规格的垫块即可适应不同规格的型材的加工,并具有结构合理、效率高等优势。文档编号B21B2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塑钢垫块轧辊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轧辊(1)、下轧辊(2)、上轧辊垫块(3)和下轧辊垫块(4),上轧辊垫块(3)和下轧辊垫块(4)的厚度包括4mm、7mm、11mm、15mm和19mm五挡,上轧辊(1)与上轧辊垫块(3)之间设置有上轴薄垫块(7),下轧辊(2)与下轧辊垫块(4)之间设置有下轴薄垫块(8),上轴薄垫块(7)和下轴薄垫块(8)的厚度包括1mm和2mm两挡,上轧辊(1)与下轧辊(2)之间设置有钢衬(9),上轧辊垫块(3)与下轧辊垫块(4)之间设置有钢衬(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世义张泽勋张峻嘉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青神神力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