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滚齿机行星摆杆式校正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55948 阅读:2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滚齿机行星摆杆式校正机构,该校正机构包括蜗杆周期误差校正端及蜗轮周节累积误差校正端,蜗杆周期误差校正端及蜗轮周节累积误差校正端传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体积减小,在机床中所占空间变小,减少了支承轴和轴承的数量,降低了机构的制造成本,同时由于机构中相应构件的减少,可以减小机构本身的制造和安装误差,大大提高机构本身的精度,从而进一步提高滚齿精度,为机械制造业选择新型的、性能优良的滚齿机校正机构提供了选项,也为老机构的改造提供了有利的途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校正机构,尤其是涉及一种滚齿机行星摆杆式校正机构
技术介绍
滚齿机是一种齿轮加工机床,用于加工齿轮的轮齿部分。滚齿机加工齿轮轮齿的运动包括(1)滚刀旋转并沿工件的轴线方向作直线进给运动,在整个齿宽上切出渐开线齿形;( 工件作分齿运动,也就是滚刀转一转,工件转过一个轮齿,以保证在工件上均勻地分出各个轮齿。事实上,由于滚齿机的相关零部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制造和装配等误差,因此必然会影响到加工中的分齿精度,从而使加工出来的齿轮产生齿形和齿距误差。行星摆杆式校正机构是滚齿机中用于提高分齿精度的一种装置,安装于滚齿机上实现分齿运动的分度挂轮和工作台蜗杆(即分齿运动的始末端)之间。机构由两套基本的行星摆杆机构组合而成,分别用于校正工作台蜗杆的周期误差和蜗轮的周节累积误差, 以提高滚齿机的分齿精度。图1为生产中现有校正机构的运动简图,用于校正蜗杆的周期误差及校正蜗轮的周节累积误差,校正蜗杆的周期误差时,校正凸轮1作为机架,杆2为输入端,杆4是输出端,杆3为行星轮。校正蜗轮的周节累积误差时,杆4和校正凸轮6是输入端,杆7是输出端,杆5为行星轮。在上述机构中,凸轮可使行星轮在公转的同时,产生微量的自转,并经输出端传到蜗杆和蜗轮,达到校正之目的。但是,现有的行星摆杆式校正机构结构比较复杂,支承轴和轴承的数量较多,容易损坏,因此制造和使用成本也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减小、提高滚齿精度的滚齿机行星摆杆式校正机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滚齿机行星摆杆式校正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校正机构包括蜗杆周期误差校正端及蜗轮周节累积误差校正端,所述的蜗杆周期误差校正端及所述的蜗轮周节累积误差校正端传动连接。所述的蜗杆周期误差校正端包括输入杆2、行星轮3及杆4,所述的输入杆2的一端连接所述的行星轮3,另一端支撑在固定机架1上,所述的行星轮3连接杆4,该行星轮3 与固定机架1上的校正凸轮部分支撑连接。所述的蜗轮周节累积误差校正端包括行星轮5及输出杆7,所述的行星轮5 —端连接蜗杆周期误差校正端的杆4,另一端连接输出杆7,该行星轮5支撑连接在校正凸轮6上, 所述的校正凸轮6与固定机架1支撑连接。所述的蜗杆周期误差校正端的杆4及校正凸轮6作为蜗轮周节累积误差校正端的输入端。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体积减小,在机床中所占空间变小,减少了支承轴和轴承的数量,降低了机构的制造成本,同时由于机构中相应构件(支承轴和轴承)的减少,可以减小机构本身的制造和安装误差,大大提高机构本身的精度,从而进一步提高滚齿精度,为机械制造业选择新型的、性能优良的滚齿机校正机构提供了选项,也为老机构的改造提供了有利的途径。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校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蜗杆周期误差校正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蜗轮周节累积误差校正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固定机架、2为输入杆、3为行星轮、4为杆、5为行星轮、6为校正凸轮、7为输出杆。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种滚齿机行星摆杆式校正机构,其结构如图2所示,该校正机构包括蜗杆周期误差校正端及蜗轮周节累积误差校正端,分别如图3及图4所示,蜗杆周期误差校正端及蜗轮周节累积误差校正端经杆4及行星轮5传动连接。蜗杆周期误差校正端包括输入杆2、行星轮3及杆4,输入杆2的一端连接行星轮 3,另一端支撑在固定机架1上,行星轮3除了与输入杆2相连,还连接杆4,该行星轮3支撑连接在固定机架1上的校正凸轮部分上。其中,杆4既是蜗杆周期误差校正端的输出杆,又是蜗轮周节累积误差校正端的输入端。蜗轮周节累积误差校正端包括行星轮5及输出杆7,行星轮5 —端连接蜗杆周期误差校正端的杆4,另一端连接输出杆7,该行星轮5连接在校正凸轮6上,校正凸轮6支撑连接在固定机架1上。本专利所设计的新机构改变了原有机构的构型(1)原机构的输入端是驱动行星轮3作公转的大齿轮,新机构的输入端是驱动行星轮3作自转的小齿轮;(2)原机构中齿轮4同时与两个行星轮(行星轮3和行星轮5)相啮合,新机构中齿轮4只与一个行星轮5相啮合;(3)原机构有四根支承轴用于支承输入杆2、杆4、校正凸轮6和输出杆7,新机构只需两根支承轴,输入杆2和杆4在一根轴上,校正凸轮6和输出杆7在另一根轴上。权利要求1.一种滚齿机行星摆杆式校正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校正机构包括蜗杆周期误差校正端及蜗轮周节累积误差校正端,所述的蜗杆周期误差校正端及所述的蜗轮周节累积误差校正端传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滚齿机行星摆杆式校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蜗杆周期误差校正端包括输入杆O)、行星轮C3)及杆G),所述的输入杆O)的一端连接所述的行星轮(3),另一端支撑在固定机架(1)上,所述的行星轮C3)连接杆0),该行星轮(3) 与固定机架(1)上的校正凸轮部分支撑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滚齿机行星摆杆式校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蜗轮周节累积误差校正端包括行星轮( 及输出杆(7),所述的行星轮( 一端连接蜗杆周期误差校正端的杆G),另一端连接输出杆(7),该行星轮( 支撑连接在校正凸轮(6)上,所述的校正凸轮(6)与固定机架(1)支撑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滚齿机行星摆杆式校正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蜗杆周期误差校正端的杆(4)及校正凸轮(6)作为蜗轮周节累积误差校正端的输入端。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滚齿机行星摆杆式校正机构,该校正机构包括蜗杆周期误差校正端及蜗轮周节累积误差校正端,蜗杆周期误差校正端及蜗轮周节累积误差校正端传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体积减小,在机床中所占空间变小,减少了支承轴和轴承的数量,降低了机构的制造成本,同时由于机构中相应构件的减少,可以减小机构本身的制造和安装误差,大大提高机构本身的精度,从而进一步提高滚齿精度,为机械制造业选择新型的、性能优良的滚齿机校正机构提供了选项,也为老机构的改造提供了有利的途径。文档编号B23F23/10GK102248230SQ20101017708公开日2011年1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17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17日专利技术者华健 申请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滚齿机行星摆杆式校正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校正机构包括蜗杆周期误差校正端及蜗轮周节累积误差校正端,所述的蜗杆周期误差校正端及所述的蜗轮周节累积误差校正端传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华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