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48782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连接器的改良结构,包括有至少一绝缘本体、接地脚和螺钉,该接地脚通过螺钉固定于绝缘本体上,该接地脚上设置有一螺孔,该螺孔中设有与该螺钉相螺合的内螺纹,该螺钉与该螺孔相螺合;藉此,通过于接地脚上设置有螺孔,利用该螺钉与该螺孔直接螺合连接固定,以此实现螺钉与接地脚的导通连接,不存在有接触不良等隐患,使得接地脚与螺钉的导通连接之稳定性和可靠性有效提高,电磁兼容性(EMC)效果更佳,提升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连接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电连接器之接地脚连接固定的结构改良。
技术介绍
D-SUB是D-subminiature的简称,是一种接口形状、结构的标准,于1952年由ICC 公司专利技术,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D-SUB是D型接口连接器中一种,已经成为应用广泛的接口之一。如图1和图2所示,为现有技术中D-SUB的具体结构,包括有一绝缘本体10'、一组导电端子(图中未示)和一金属外壳30',该绝缘本体10'包括有基座11'和凸部12', 该凸部12'于该基座11'上一体延伸出,该凸部12'上设置有复数个插接孔102'。该组导电端子设置于绝缘本体10'上,每一导电端子的焊接部均伸出基座11'外,每一导电端子的接触部均露出插接孔102'的内壁面,以便与外部插头电连接。该金属外壳30'为由平板拉伸形成的壳体,该壳体包覆于绝缘本体10'的凸部12'外,该平板覆盖于基座11' 的端面上,且该平板的两端分别通过螺钉50'固定于绝缘本体10',同时,该两螺钉50' 均连接固定有一接地脚40',以起到接地的作用。然而,该接地脚40 ‘为一简单的金属折弯片,该金属折弯片上开设有通孔41 ‘, 在组装的过程中,螺钉50'穿过对应的通孔41',并且需要配合利用螺母60'才能使得接地脚40'与螺钉50'连接固定,其使用的零部件较多,成本高,组装更是不方便,并且接地脚40'和螺钉50'之间连接存在接触不良等隐患,使得接地脚与螺钉的导通连接之稳定性和可靠性较低,容易导致D-SUB电连接器的电磁兼容性(EMC)效果欠佳,进而影响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的改良结构,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连接器电磁兼容性(EMC)效果不佳的问题。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的改良结构,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电连接器组装不便、成本高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的改良结构,包括有至少一绝缘本体、接地脚和螺钉,该接地脚通过螺钉固定于绝缘本体上,该接地脚上设有一螺孔,该螺孔中设有与该螺钉相螺合的内螺纹, 该螺钉与该螺孔相螺合。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连接器为D型接口连接器,其还包括一组导电端子和一金属外壳;该绝缘本体包括有基座和于该基座上延伸出的凸部,该组导电端子设置于绝缘本体上;该金属外壳包括有固定板和于该固定板延伸出一上端开口的框体,该固定板覆盖于基座的端面上,该框体包覆住该绝缘本体的凸部周边,该螺钉穿过该固定板与该螺孔直接螺合连接固定。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接地脚包括有定位块、连接板和引脚;该基座上设置有与该定位块相对应的定位槽,该定位块嵌于该定位槽中;该连接板于该定位块的一端向外折弯延伸出,该连接板夹设于前述固定板和基座之间,前述螺孔设置于该连接板上;该引脚呈鱼叉型,该引脚于该定位块的另一端向外折弯延伸出,且该引脚伸出基座外。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定位块上开设有通槽。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座的左右两侧面上均设置有前述接地脚。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一、通过于接地脚上设置有螺孔,利用该螺钉该螺孔直接螺合连接固定,以此实现螺钉与接地脚的导通连接,不存在有接触不良等隐患,使得接地脚与螺钉的导通连接之稳定性和可靠性有效提高,电磁兼容性(EMC)效果更佳,提升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二、通过于接地脚上设置有螺孔,利用该螺钉穿过固定板与该螺孔直接螺合连接固定,不需要配合使用螺母等配件,零部件较少,利于降低生产制造成本,而且组装简便,利于提高生产组装效率。三、通过将引脚设计成鱼叉型,并利用该引脚相对定位块折弯延伸出,使得接地脚的弹性有效增强,插入电路板安装时不易变形,利于提高产品的组装质量。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传统之电连接器的组装立体示图;图2是传统之电连接器的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图 图4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5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组装图。附图标识说明10'、绝缘本体11'、基座12'、凸部102'、插接孔30'、金属外壳40'、接地脚41'、通孔50'、螺钉60'、螺母10、绝缘本体11、基座12、凸部101、定位槽102、插接孔20、导电端子21、接触部22、焊接部30、金属外壳31、固定板32、框体301、固定孔40、接地脚41、定位块42连接板43、引脚401、通槽402、螺孔50、螺钉。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3至图5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一绝缘本体10、一组导电端子20、一金属外壳30和两接地脚40。其中,该绝缘本体10包括有基座11和设置于该基座11上的凸部12,该基座11的左右两侧面上均设置有定位槽101。该凸部12和基座11为一体成型结构,该凸部12的端面上内凹形成设置有复数个插接孔102。该组导电端子20设置于前述绝缘本体10上,每一导电端子20均具有一接触部21 和一焊接部22,每一导电端子20的接触部21露出前述插接孔102的内壁面,每一导电端子 20的焊接部22均向下伸出基座11外。该金属外壳30包括有固定板31和于该固定板31延伸出一上端开口的框体32, 该固定板31覆盖于前述基座11的端面上,该固定板31与基座11勾合连接,并且该固定板 31的两端均设置有固定孔301。该框体32包覆住前述绝缘本体10的凸部12的周边。该两接地脚40分别设置于基座11的左右两侧面上,每一接地脚40包括有定位块 41、连接板42和引脚43。该定位块41上开设有通槽401,定位块41嵌于前述对应的定位槽101中。该连接板42于该定位块41的上端向外折弯延伸出,该连接板42夹设于前述固定板31和基座11的端面之间,该连接板42上设置有螺孔402,该螺孔402中设有与螺钉相螺合的内螺纹,一螺钉50依次穿过前述固定板31的固定孔301而与该螺孔402直接螺合连接固定,并且以此实现了螺钉50与对应的接地脚40电连接;该引脚43呈鱼叉型,该引脚43于该定位块41的另一端向外折弯延伸出,且该引脚43伸出基座11外,该引脚43用于插入PCB板上实现接地。详述本实施例的组装过程如下本实施例的组装过程很简单,如图4和图5所示,首先,将各导电端子20通过插装或镶嵌成型的方式设置于绝缘本体10上,并使各导电端子20的接触部21露出对应插接孔 102的内壁面,使各导电端子20的焊接部22伸出基座11外。接着,将两接地脚40分别安装于基座11左右两侧的定位槽101中,以防止接地脚40松动,该接地脚40的引脚43伸出基座11外,以便与外部电路板连接。接着,将金属外壳30的框体32包覆住绝缘本体10的凸部12,并使得固定板31覆盖固定于绝缘本体10之基座11的端面上。然后,使用两螺钉 50穿过对应的固定孔301分别与对应的接地脚40之螺孔402螺合连接固定,组装完毕(如图3所示)。使用时,将各导电端子20的焊接部22与外部电路板焊接电连接,同时使接地脚40 之引脚43与电路板连接固定,即可达到很好的电磁兼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的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至少一绝缘本体、接地脚和螺钉,该接地脚通过螺钉固定于绝缘本体上,该接地脚上设有一螺孔,该螺孔中设有与该螺钉相螺合的内螺纹,该螺钉与该螺孔相螺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敏钱恒盼彭雪胡光才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宇球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