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97960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数个导电端子以及金属壳体,其中绝缘本体具有一容置空间、数个端子插槽及一通道,通道与容置空间及绝缘本体的上表面相互连通,导电端子设置于端子插槽。金属壳体组装于绝缘本体,且金属壳体具有一框体包围绝缘本体,框体设有至少一接地弹片及一弹性操作部,弹性操作部自框体沿着绝缘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且位于金属壳体外,弹性操作部设有一延伸至通道的连接部,连接部上设有一位于容置空间内的止退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关于一种连接器,特别关于一种可防止电磁波干扰并且具有卡扣机构的连接器。
技术介绍
连接器为一种以电气方式连接电线、电路板和其它电路组件的连接装置。因此,广泛地运用于人们生活周遭的各种电子产品,例如笔记本型计算机、手机以及个人数字助理器(PDA)等。一般的连接器为焊固于电路板上,利用其连接端子与电路板上经电路布局的接触端接触,以形成电气连接,然而在某些运用上,连接器作为固定另一电路组件,例如固定软性排线的用途。因此,连接器介于软性排线及印刷电路板之间,作为电气讯号的转接。一般传统用来固定软性排线的连接器,其结构主要包括有绝缘本体、数个导电端子以及上盖,上盖可相对于绝缘本体旋转移动而产生开启与闭合的状态,当上盖开启时,可将软性排线插入于绝缘本体中,当上盖闭合时,可将软性排线电性搭接于导电端子上并且固定于绝缘本体内。然而,此种用来固定软性排线的连接器由于没有设置其它的辅助结构来减少电磁波的干扰(EMI),所以连接器中所传递的电气讯号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导致噪声过大,进而影响电气讯号的传递,导致产生客诉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可防止电磁波干扰,保证电气讯号的传递效果,进而避免产生客诉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其具有一容置空间、数个端子插槽及至少一通道,该通道与该容置空间及该绝缘本体的上表面相互连通;数个导电端子,设置于该绝缘本体的端子插槽;以及一金属壳体,组装于该绝缘本体,其中该金属壳体具有一框体包围该绝缘本体,该框体设有至少一接地弹片及一弹性操作部,该弹性操作部自框体沿着该绝缘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且位于该金属壳体外,该弹性操作部一端设有一延伸至通道的连接部,该连接部上设有一位于该容置空间内的止退部。该绝缘本体具有至少一凹槽,该容置空间的开口位于该绝缘本体前侧,该凹槽的开口位于该绝缘本体后侧,且该凹槽连通于该容置空间以及该通道,该金属壳体自该绝缘本体的后侧组装于该绝缘本体上,该止退部穿过该凹槽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该金属壳体的该框体、该接地弹片、该弹性操作部、该连接部以及该止退部为金属冲压一体成型的结构。该框体包括一中间遮蔽部以及位于该中间遮蔽部两侧的一侧边连接部,该侧边连接部的长度实质等于该弹性操作部、该连接部以及该止退部的长度总和。该金属壳体的该框体、该接地弹片、该弹性操作部、该连接部以及该止退部为金属冲压一体成型的结构。该弹性操作部的下方设有一止挡部。该框体包括一上壳、一下壳以及位于该上壳与该下壳之间的两相对设置的一侧壳,该侧壳上设有该弹性操作部。该侧壳上设有一卡合部干涉固定于该绝缘本体上。该卡合部邻近于该弹性操作部。该框体更包括一后壳,该后壳连接该上壳与该下壳,该后壳抵靠于该绝缘本体后侧,该后壳设有该接地弹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连接器,其在绝缘本体上覆盖一金属壳体,此金属壳体的接地弹片可搭接于软性传输单元上的金属层,之后再透过此金属壳体的接地部接地,如此可达到防止外界电磁波干扰的效果,以解决现有连接器容易受到外界电磁波干扰而导致客诉的问题。另外,此金属壳体上还设有弹性操作部、连接部以及止退部,可用来取代现有连接器的上盖来达到卡扣固定软性传输单元的目的。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以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附图中,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连接器组合软性传输单元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连接器在另一方向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连接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为图3中的金属壳体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图3中的金属壳体在另一方向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图3中的绝缘本体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图3中的绝缘本体在另一方向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结合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请参照图1至图7,本技术提供一种连接器,此连接器1包含绝缘本体2、数个导电端子4、金属壳体5以及软性传输单元6,其中绝缘本体2具有一容置空间20、设于容置空间20的数个端子插槽沈以及至少一通道对,且通道M与容置空间20及绝缘本体2的上表面相互连通,数个导电端子4设置于绝缘本体2的端子插槽沈中。金属壳体5组装于绝缘本体2上,其中金属壳体5具有一框体50,框体50包围绝缘本体2,在本实施例中,框体50包括一上壳502、一下壳504、位于上壳502与下壳504之间的两相对设置的侧壳508以及连接上壳502与下壳504的后壳506,后壳506上设有数个接地弹片51且抵靠于绝缘本体2后侧,侧壳508上设有弹性操作部56且包围绝缘本体2左右两侧。弹性操作部56自框体50沿着绝缘本体2的长度方向延伸且位于金属壳体5夕卜, 弹性操作部56 —端设有一延伸至通道M的连接部52,该连接部52上设有一位于容置空间20内的止退部M。金属壳体5的框体50、接地弹片51、弹性操作部56、连接部52以及止退部M为金属冲压一体成型的结构,且框体50、接地弹片51、弹性操作部56、连接部52 以及止退部M的弯折延伸的形状结构有利于将金属壳体5组装固定于绝缘本体2上。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说明起见,以绝缘本体2的容置空间20与软性传输单元 6互相连接的方向设定为前方,因此容置空间20的开口位于绝缘本体2的前侧,绝缘本体2 具有至少一凹槽22,凹槽22的开口位于绝缘本体2的后侧,且凹槽22连通于容置空间20 以及通道对。金属壳体5自绝缘本体2的后侧组装于绝缘本体2上,止退部M穿过凹槽 22设置于容置空间20内且位于上壳502与下壳504之间。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侧壳508上设有一卡合部55可干涉固定于绝缘本体2上,卡合部55邻近于弹性操作部56,如此可增加弹性操作部56在受到压力作动时的稳定性。弹性操作部56沿着绝缘本体2的长度方向延伸,如此使得弹性操作部56在金属冲压成形时不会受到绝缘本体2的短边长度的限制而导致力臂过短,造成使用时的操作不便、施力困难与容易降伏的问题,并且弹性操作部56设置于侧壳508上可具有较大的R角,使得弹性操作部56具有较佳的弹性强度且不易降伏的特性,此外配合金属壳体5的长度设计还具有节省材料使用的优点,并且在弹性操作部56的下方还设有一止挡部观,此止挡部观位于绝缘本体2的上表面上,可防止弹性操作部56受到过大的压力而导致降伏变形的问题。在本实施例中,框体50的上壳502包括一中间遮蔽部57以及位于中间遮蔽部57 两侧的一侧边连接部59,侧边连接部59连接于侧壳508上,且侧边连接部59的长度实质上约略等于弹性操作部56、连接部52以及止退部M的长度总和,然不限于此,只要弹性操作部56的长度尺寸小于绝缘本体2的长边长度尺寸的二分之一,就可以实际制作并应用于本技术的连接器1中。导电端子4的前端具有一接触端,导电端子4的后端具有一焊接端,接触端位于容置空间20内,焊接端延伸凸出于绝缘本体2外。在本实施例中,位于容置空间20中的导电端子4的接触端与软性传输单元6电性连接,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其具有一容置空间、数个端子插槽及至少一通道,该通道与该容置空间及该绝缘本体的上表面相互连通;数个导电端子,设置于该绝缘本体的端子插槽;以及一金属壳体,组装于该绝缘本体,其中该金属壳体具有一框体包围该绝缘本体,该框体设有至少一接地弹片及一弹性操作部,该弹性操作部自该框体沿着该绝缘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且位于该金属壳体外,该弹性操作部一端设有一延伸至该通道的连接部,该连接部上设有一位于该容置空间内的止退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冠仰蔡旺昆林志杰
申请(专利权)人: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禾昌兴业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