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ZigBee网络的交通信息发布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通过Zigbee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组建网络,包括中心节点、路由节点、路侧节点、车载节点或终端节点;2)中心节点根据获取的道路交通流量信息,实时计算路段交通流密度、交通流安全行驶速度;3)中心节点将所述路段交通流密度和交通流安全行驶速度信息及时地通过路由节点传递至路侧节点;4)配置车载节点的车辆进入路侧节点覆盖范围后,路侧节点将中心节点经路由节点传递过来的信息发布至所述车载节点。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低成本、低功耗、无线的数据传输,实现高速公路车辆与控制中心的互联性,减少交通事故发生频率,提高高速公路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交通信息
,具体说是一种智能交通信息发布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机动车的数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高速路的交通拥堵, 交通事故频繁发生,二次事故更有严重后果,交通事故导致的死亡人数居高不下,驾驶者对交通安全系数要求也越来越高,交通安全逐渐成为交通管理部门的首要任务。目前,针对城市的高速路来说,容易出现突发事件,一旦出现事故,如高速公路前方路段施工、事故、拥挤等情况发生时,后方行驶车辆不能够及时得到前方路况信息,容易造成二次事故的发生,带来严重的人员伤亡。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交通信息发布方法的成本高、功耗大、实时性较差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将基于ZigBee技术的硬件装备引进智能交通控制领域,通过组建ZigBee网络实现低成本、 低功耗、无线的数据传输,实现高速公路车辆与控制中心的互联性,减少交通事故发生频率,提高高速公路的安全性。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包括以下步骤1)通过Zigbee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组建网络,包括中心节点、路由节点、路侧节点、车载节点或终端节点;2)中心节点根据道路上获取的交通流量信息,实时计算路段交通流密度、交通流安全行驶速度,具体过程如下所述中心节点接收到路侧节点t时段内发回的信息后,对所述信息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所述路侧节点所在路段的交通流密度和交通流安全行驶速度,并将这些信息实时发布至路侧节点;所述路段交通流密度计算公式为[001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通过Zigbee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组建网络,包括中心节点、路由节点、路侧节点、车载节点或终端节点;2)中心节点根据获取的道路交通流量信息,实时计算路段交通流密度、交通流安全行驶速度;所述中心节点接收到路侧节点t时段内发回的信息后,对所述信息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所述路侧节点所在路段的交通流密度和交通流安全行驶速度,并将这些信息实时发布至路侧节点;所述路段交通流密度计算公式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中心节点是指Zigbee网络的中心节点,负责信息及指令的上传和下行;所述路由节点是指为拓展延伸网络的覆盖范围而安置的节点,用于信息传递;所述路侧节点是指能够接收中心节点和车载节点信息的具有无线传输功能的节点,具有存储转发功能; 所述车载节点是指安装于机动车内部,具有无线传输功能的节点。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幻中,所述车载节点实时采集车辆的自身状态信息,包括车辆瞬时速度、经纬度坐标、方向角,并在进入路侧节点范围内时将所述车辆瞬时速度、经纬度坐标、方向角信息发送至路侧节点;所述路侧节点将一段时间t内接收到的所有车载节点发送的车辆状态信息进行汇总, 然后经路由节点传递至中心节点。全文摘要,包括以下步骤1)通过Zigbee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组建网络,包括中心节点、路由节点、路侧节点、车载节点或终端节点;2)中心节点根据获取的道路交通流量信息,实时计算路段交通流密度、交通流安全行驶速度;3)中心节点将所述路段交通流密度和交通流安全行驶速度信息及时地通过路由节点传递至路侧节点;4)配置车载节点的车辆进入路侧节点覆盖范围后,路侧节点将中心节点经路由节点传递过来的信息发布至所述车载节点。本专利技术实现低成本、低功耗、无线的数据传输,实现高速公路车辆与控制中心的互联性,减少交通事故发生频率,提高高速公路的安全性。文档编号G08G1/09GK102280037SQ20111020481公开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0日专利技术者张乐飞, 张志建, 张秀华, 杨洁, 赵俊波, 郭海锋 申请人: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ZigBee网络的交通信息发布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通过Zigbee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组建网络,包括中心节点、路由节点、路侧节点、车载节点或终端节点;2)中心节点根据获取的道路交通流量信息,实时计算路段交通流密度、交通流安全行驶速度;所述中心节点接收到路侧节点t时段内发回的信息后,对所述信息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所述路侧节点所在路段的交通流密度和交通流安全行驶速度,并将这些信息实时发布至路侧节点;所述路段交通流密度计算公式为:(math)??(mrow)?(msub)?(mi)k(/mi)?(mi)j(/mi)?(/msub)?(mo)=(/mo)?(mfrac)?(mrow)?(msubsup)?(mi)Σ(/mi)?(mrow)?(mi)i(/mi)?(mo)=(/mo)?(mn)1(/mn)?(/mrow)?(mi)n(/mi)?(/msubsup)?(msub)?(mi)V(/mi)?(mi)i(/mi)?(/msub)?(mrow)?(mo)((/mo)?(mi)x(/mi)?(mo),(/mo)?(mi)y(/mi)?(mo),(/mo)?(mi)v(/mi)?(mo))(/mo)?(/mrow)?(/mrow)?(mrow)?(msub)?(mi)m(/mi)?(mi)j(/mi)?(/msub)?(mo)×(/mo)?(msub)?(mi)l(/mi)?(mi)j(/mi)?(/msub)?(/mrow)?(/mfrac)?(/mrow)?(/math)kj表示路侧节点j所在路段t时段内的交通流密度;Vi(x,y,v)表示发送车辆i状态信息的车辆,其中x,y表示车辆所在的经纬度,v表示车辆的速度,Vi(x,y,v)=1;mj表示路侧节点j所覆盖路段的车道数;lj表示路侧节点j所覆盖路段的长度;交通流安全行驶速度由以下公式计算:(math)??(mrow)?(msub)?(mi)v(/mi)?(mi)j(/mi)?(/msub)?(mo)=(/mo)?(mn)40(/mn)?(mo)×(/mo)?(msup)?(mrow)?(mo)[(/mo)?(mo)-(/mo)?(mn)0.864(/mn)?(mo)+(/mo)?(mn)0.864(/mn)?(mo)×(/mo)?(msup)?(mrow)?(mo)((/mo)?(mfrac)?(msub)?(mi)k(/mi)?(mi)j(/mi)?(/msub)?(mn)167(/mn)?(/mfrac)?(mo))(/mo)?(/mrow)?(mrow)?(mo)-(/mo)?(mn)0.49(/mn)?(/mrow)?(/msup)?(mo)](/mo)?(/mrow)?(mn)1.015(/mn)?(/msup)?(/mrow)?(/math)vj表示路侧节点j所在路段的安全行驶速度。3)中心节点将所述路段交通流密度和交通流安全行驶速度信息及时地通过路由节点传递至路侧节点;4)配置车载节点的车辆进入路侧节点覆盖范围后,路侧节点将中心节点经路由节点传递过来的信息发布至所述车载节点或终端节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乐飞,张志建,赵俊波,郭海锋,杨洁,张秀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