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晋荣专利>正文

旋动玩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4492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旋动玩具,采用一驱动装置配合一可叠置的陀螺构成,驱动装置内设有由马达传动、具有锁卡作用的离合轮,陀螺顶部中心形成一卡座,可暂时嵌卡在离合轮上固结以被带动产生旋转力,且驱动装置上设置一控制钮连动内部动力及连动机构,适通过控制钮的按压使马达启动运转带动离合轮持续旋转,复再压入控制钮使离合轮卡结构造解除,从而释放陀螺自行转动;此外,通过陀螺顶部与底部形成的相互叠置结构,可在旋转状态下叠置数个陀螺,增进娱乐功效。(*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旋动玩具。陀螺为孩童幼年常玩的玩具,尤其是中国儿童幼年玩具,但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此传统玩具已比不上高科技的声光电动玩具,难以获取儿童们的青睐;但,陀螺旋转的曼妙姿态及所运用的物理原理仍为一相当具吸引力的条件,令有心经营者依其原理形态利用科技制作出更利于孩童操作及娱乐性的产品,以达吸引购买者的目的及提供更佳的玩乐效果。而,常见的电动陀螺如图8所示,主要以一内具马达61的驱动器6在相对马达轴611之上暂时嵌放陀螺7,并让陀螺7由此离开,而于驱动器6上盖尾侧中央设置一扳杆62,使一推杆63以其尾端轴接在扳杆62,且推杆63的前端设有一叉状的推顶斜头631,推顶斜头631的叉状部份内侧可相对包含马达轴611;由此,如图9所示,陀螺7以底部凸出的中空旋转轴71套在马达轴611上,受马达61驱动旋转,当旋转至一定速度,通过扳杆62向后扳压带动推杆63向前移动,使推杆63的推顶斜头631沿马达轴611移近,而使推顶斜头631的斜面推拨套在马达轴611的陀螺7的旋转轴711上,以予分离陀螺7使其自行转动。然,详观上述习用品的结构形态,该陀螺7是于底部形成旋转轴711而由驱动器6顶部弹射脱离于地面转动,其推顶弹离的动作乃致难以控制陀螺7的落地位置,且整个驱动器6的操作需一手持拿本体,一手扳动扳杆62,方可控制陀螺7旋脱,相当不顺手;同时,陀螺7因旋转轴71需设成中空以套于马达轴611,其旋转轴71的轴端不能呈尖锥状,造成旋转的稳定性不佳,且旋转轴71套于马达轴611日久易致扩孔而造成套结配合形态松动,陀螺7容易因旋转离心力即自行脱离,未能达到当初设计的要求,再者,此陀螺7形态仅可单个操作旋转,亦显单调乏味,趣味性不足。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旋动玩具,使被驱动旋转的玩具具有操作容易且旋转位置易控制的特点。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动玩具,使陀螺具有叠置旋转的作用,以增进娱乐效果。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由一驱动装置配合陀螺组合使用,驱动装置采用上、下壳体在内部设有电池组、导电板、马达、传动杆、离合轮、推块、导电滑座及控制钮等主要构件,导电板与马达相接形成回路,而陀螺于底面中心成型一尖锥轴,顶面中心形成一卡座;导电滑座容置在下壳体内面上一滑移框座内受一弹簧推顶,其上具有对应上述导电板可相抵接控制通路与否的导电片;马达在其心轴固结一齿轮啮连传动杆上的齿轮,传动杆另端穿结离合轮;离合轮以一圆座在背面安装一组对应而活动搭接的左、右夹座与一固定片,及设一推盘,上述传动杆依序穿经推盘连结固定片并插固在圆座上,左、右夹座活置在固定片与圆座间呈可向两外侧位移的形态,其中,该圆座前侧形成凹陷空间,其内底面对称侧成型二开槽,左、右夹座端侧相对成型的二弧片伸置于二开槽中,且圆座背面成型限位片,限位片围抵左、右夹座周边;又该左、右夹座采用二片状本体搭接,且本体中央形成供传动杆穿过的槽孔,并在一侧缘各形成一块体,块体上套置一推顶用弹簧,而二弧片的顶部内弧面上成型卡齿;固定片环缘对应二弧片的径向处开设二缺口,推盘上相对固定片的二缺口设具二斜推片,斜推片伸抵于左、右夹座二弧片交接在槽孔的底缘;该推块枢装在近推盘之处,其推块的一端延伸一片体抵接在推盘背面上;控制钮架置在导电滑座上相连动,并在钮体内端延接一杆体对应于推块;陀螺顶面卡座设成圆形,其座体顶部环周设具环齿沟。其中,导电滑座侧缘与滑移框座内壁相对形成弹卡凸粒及凹槽。陀螺于底面中心成型一尖锥轴,顶面中心形成一卡座,卡座顶面形成一具圆孔的凹面。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规划一枪型驱动装置方便人手一手握持控制其上的控制钮,且使驱动装置设有一具卡结作用的离合轮,以使旋动玩具可适予自动暂时被锁定带动产生旋转力,复是释放自行旋转,而此旋转与释放的动作均可由控制钮的分段按压配合内部动力及连动机构一贯式达成。同时,本技术于陀螺的本体顶部中心形成一卡座,卡座中心顶面设一具圆孔的凹面,以供另一陀螺以其本体底部尖锥轴在旋转状态下得予旋抵于圆孔,而令多数个陀螺可依序叠置,增进了娱乐效果。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述。附图说明图1系本技术分解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系本技术组合状态的剖视图;图3系图21-1方向的离合轮局部视图;图4系本技术卡结陀螺的示意图;图5系本技术旋转状态的动作示意图;图6系本技术释放状态的动作示意图;图7系本技术叠置陀螺旋转的示意图;图8系习用品的构造示意图;图9系习用品的动作示意图。首先参阅图1,本技术主要由一枪型的驱动装置配合陀螺组合使用,其中(一并参图2的组合图面)驱动装置系以二剖半对合的上、下壳体11、12在内部设置有电池组21、导电板22、马达23、传动杆31、离合轮4、推块32、导电滑座24及控制钮33等构件,其相关的构成为令电池组21具导电线路(图中未示出)相接至导电板22与马达23的其中一接点,导电板22上亦由另一接点相接导电线路连至马达23另一接点,导电滑座24适设在对应导电板22之处,其座体容置在下壳体12内面上一滑移框座121并受一弹簧25推顶,且座体上设具导电片241相对于导电板22上二断离接点221,及在座体侧缘与滑移框座121内壁相对形成弹卡凸粒242与凹槽1211;另,马达23设在顶部,其心轴231上固结一齿轮232啮连传动杆31上的齿轮311,且传动杆31穿枢一轴套34定置于下壳体12上成型的定位座122,离合轮4是以一圆座41在背面安装一组对应活动搭接的左、右夹座42、43与一固定片44,及设有一推盘45,而使传动杆31为依序穿经推盘45连结固定片44再插固于圆座41,适使左、右夹座42、43活置在固定片44与圆座41间呈可向两外侧位移的形态,其中(并参图3),该圆座41为前侧形成圆形凹陷空间411,其内底面对称侧成型二开槽412,此二开槽412适供左、右夹座42、43端侧相对成型的二弧片421、431伸置,且圆座41背面成型数限位片413围抵左、右夹座42、43周边限定活动范围,又该左、右夹座42、43采用二片状本体搭接,且本体中央形成槽孔422、432供传动杆31穿过,并于一侧缘各形成一块体423、433套置一弹簧46推顶,而使二侧的弧片421、431为恒相向朝中心位移,且二弧片421、431的顶部内弧面上成型卡齿4211、4311;再则,该固定片44在相向圆座41背面一侧的限位片413形成一挡片441抵接,且固定片44环缘对应二弧片421、431的径向处开设二缺口442,及于另一侧面中心延伸轴管443,同时,推盘45上相对固定片44的二缺口442设具二斜推片451,适令斜推片451可伸抵于左、右夹座42、43二弧片421、431交接在槽孔422、432的底缘,而利用斜面作用推动左、右夹座42、43相对向外张移;另,该推块32枢装在近推盘45之处,其推块32的一端延伸一片体321抵接在推盘45背面上,且使控制钮33架置在导电滑座24相连动,并于钮体内端延接一杆体331穿置一定位片123对应于推块32,而得推抵块体摆动以片体321抵压推盘45;此外,该上壳体11的壳面上形成一开口111,而予配置一电池盖112;陀螺5是在底面中心成型一尖锥轴51,顶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动玩具,由一驱动装置配合陀螺组合使用,驱动装置采用上、下壳体在内部设有电池组、导电板、马达、传动杆、离合轮、推块、导电滑座及控制钮等主要构件,导电板与马达相接形成回路,而陀螺于底面中心成型一尖锥轴,顶面中心形成一卡座;其特征在于:导电滑座容置在下壳体内面上一滑移框座内受一弹簧推顶,其上具有对应上述导电板可相抵接控制通路与否的导电片;马达在其心轴固结一齿轮啮连传动杆上的齿轮,传动杆另端穿结离合轮;离合轮以一圆座在背面安装一组对应而活动搭接的左、右夹座与一固定片,及设一推盘,上述传动杆依序穿经推盘连结固定片并插固在圆座上,左、右夹座活置在固定片与圆座间呈可向两外侧位移的形态,其中,该圆座前侧形成凹陷空间,其内底面对称侧成型二开槽,左、右夹座端侧相对成型的二弧片伸置于二开槽中,且圆座背面成型限位片,限位片围抵左、右夹座周边;又该左、右夹座采用二片状本体搭接,且本体中央形成供传动杆穿过的槽孔,并在一侧缘各形成一块体,块体上套置一推顶用弹簧,而二弧片的顶部内弧面上成型卡齿;固定片环缘对应二弧片的径向处开设二缺口,推盘上相对固定片的二缺口设具二斜推片,斜推片伸抵于左、右夹座二弧片交接在槽孔的底缘;该推块枢装在近推盘之处,其推块的一端延伸一片体抵接在推盘背面上;控制钮架置在导电滑座上相连动,并在钮体内端延接一杆体对应于推块;陀螺顶面卡座设成圆形,其座体顶部环周设具环齿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晋荣
申请(专利权)人:杨晋荣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