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焕昌专利>正文

变速杆防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941260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变速杆防尘装置,包括BG模块、模块导轨、DE模块;所述DE模块设置变速杆孔,所述DE模块设置导轨凹槽;所述模块导轨与BG模块固定连接,所述DE模块的导轨凹槽与模块导轨连接,所述模块导轨卡入导轨凹槽;所述DE模块可沿着模块导轨在所述BG模块上作D方向或E方向的运动;所述BG模块往B方向运动的同时,所述DE模块可往D方向或E方向运动;所述BG模块往G方向运动的同时,所述DE模块可往D方向或E方向运动;所述DE模块往D方向运动的同时,所述BG模块可往B方向或G方向运动;所述DE模块往E方向运动的同时,所述BG模块可往B方向或G方向运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尘装置,具体提供一种变速杆防尘装置。 技术背景1、现时的变速杆防尘装置,绝大部分是皮质的防尘套,这样的防尘套皱褶位置多, 本身就很容易藏积灰尘。2、皮质防尘套在磨损、藏积灰尘之后非常不雅观。3、变速杆设置这样的防尘套,外观不够自动变速箱简洁靓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让变速杆的防尘装置不再存在皱褶位置多、容易藏积灰尘的不足,并使得变速杆防尘装置外观简洁靓丽,本技术提供一种变速杆防尘装置,本技术所述防尘装置不存在皱褶且外观简洁,可配合变速杆往任何方向运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种变速杆防尘装置,包括BG模块、模块导轨、DE模块。其中所述BG模块设置中空腔,所述DE模块设置变速杆孔,所述DE模块设置导轨凹槽。所述模块导轨与BG模块固定连接,所述DE模块的导轨凹槽与模块导轨连接,所述模块导轨卡入导轨凹槽。所述DE模块可沿着模块导轨,在所述BG模块上作D方向或E方向的运动。所述BG模块往B方向运动的同时,所述DE模块可往D方向或E方向运动。所述BG模块往G方向运动的同时,所述DE模块可往D方向或E方向运动。所述DE模块往D方向运动的同时,所述BG模块可往B方向或G方向运动。所述DE模块往E方向运动的同时,所述BG模块可往B方向或G方向运动。所述变速杆穿过DE模块的变速杆孔和BG模块的中空腔与汽车变速箱连接。所述变速杆作D方向运动,所述DE模块随同变速杆沿模块导轨实现D方向的运动。所述变速杆作E方向运动,所述DE模块随同变速杆沿模块导轨实现E方向的运动。所述变速杆作B方向运动,所述DE模块连同BG模块随同变速杆作B方向运动。所述变速杆作G方向运动,所述DE模块连同BG模块随同变速杆作G方向运动。使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所述BG模块与DE模块可随同变速杆的运动而运动,所述变速杆可自由任意往任何方向运动,并且所述BG模块与DE模块严密结合,形成一个防尘的平面,使本技术发挥防尘作用同时外观简洁靓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BG模块示意图。图3是DE模块示意图。图4是DE模块作D方向和E方向运动示意图。图5是DE模块连同BG模块作B方向和G方向运动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安装在变速箱外壳内的外观示意图。图7是所述变速杆处于自由档位的示意图。图8是所述变速杆带动DE模块作D方向运动的示意图。图9是所述变速杆带动DE模块作E方向运动的示意图。图10是所述变速杆带动BG模块和DE模块作G方向运动的示意图。图11是所述变速杆带动BG模块和DE模块作F方向运动的示意图。图12是所述变速杆带动BG模块和DE模块作H方向运动的示意图。图13是所述变速杆带动BG模块和DE模块作B方向运动的示意图。图14是所述变速杆带动BG模块和DE模块作A方向运动的示意图。图15是所述变速杆带动BG模块和DE模块作C方向运动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如附图1、附图2、附图3、附图4、附图6、附图7、附图8、附图9、附图10、附图11、附图12、附图13、附图14和附图15所示,一种变速杆防尘装置,包括BG模块1、模块导轨 2、DE模块3。其中所述BG模块1设置中空腔11,所述DE模块3设置变速杆孔88,所述DE 模块3设置导轨凹槽32。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所述模块导轨2与BG模块1固定连接,所述DE模块3的导轨凹槽32与模块导轨2连接,所述模块导轨2卡入导轨凹槽32。所述DE模块3可沿着模块导轨2,在所述BG模块1上作D方向或E方向的运动。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所述BG模块1往B方向运动的同时,所述DE模块3可往 D方向或E方向运动。所述BG模块1往G方向运动的同时,所述DE模块3可往D方向或E方向运动。所述DE模块3往D方向运动的同时,所述BG模块1可往B方向或G方向运动。所述DE模块3往E方向运动的同时,所述BG模块1可往B方向或G方向运动。所述变速杆99穿过DE模块3的变速杆孔88和BG模块1的中空腔11与汽车变速箱连接。如附图4和附图5所示,所述变速杆99作D方向运动,所述DE模块3随同变速杆 99沿模块导轨2实现D方向的运动。所述变速杆99作E方向运动,所述DE模块3随同变速杆99沿模块导轨2实现E 方向的运动。所述变速杆99作B方向运动,所述DE模块3连同BG模块1随同变速杆99作B方向运动。所述变速杆99作G方向运动,所述DE模块3连同BG模块1随同变速杆99作G方向运动。如附图6所示,本技术安装在变速箱外壳777内的外观示意图。如附图7所示,所述变速杆99处于自由档位。如附图8所示,所述变速杆99带动DE模块3作D方向运动。 如附图9所示,所述变速杆99带动DE模块3作E方向运动。如附图10所示,所述变速杆99带动BG模块1和DE模块3作G方向运动。如附图11所示,所述变速杆99带动BG模块1和DE模块3作F方向运动。如附图12所示,所述变速杆99带动BG模块1和DE模块3作H方向运动。如附图13所示,所述变速杆99带动BG模块1和DE模块3作B方向运动。如附图14所示,所述变速杆99带动BG模块1和DE模块3作A方向运动。如附图15所示,所述变速杆99带动BG模块1和DE模块3作C方向运动。以上所述实施例,只是本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的一种,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原则和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速杆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BG模块(1)、模块导轨(2)、DE模块(3);其中所述BG模块(1)设置中空腔(11),所述DE模块(3)设置变速杆孔(88),所述DE模块(3)设置导轨凹槽(32);所述模块导轨(2)与BG模块(1)固定连接,所述DE模块(3)的导轨凹槽(32)与模块导轨(2)连接,所述模块导轨(2)卡入导轨凹槽(32);所述DE模块(3)可沿着模块导轨(2)在所述BG模块(1)上作D方向或E方向的运动;所述BG模块(1)往B方向运动的同时,所述DE模块(3)可往D方向或E方向运动;所述BG模块(1)往G方向运动的同时,所述DE模块(3)可往D方向或E方向运动;所述DE模块(3)往D方向运动的同时,所述BG模块(1)可往B方向或G方向运动;所述DE模块(3)往E方向运动的同时,所述BG模块(1)可往B方向或G方向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变速杆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BG模块(1)、模块导轨O)、DE模块(3); 其中所述BG模块(1)设置中空腔(11),所述DE模块C3)设置变速杆孔(88),所述DE模块 (3)设置导轨凹槽(32);所述模块导轨( 与BG模块(1)固定连接,所述DE模块(3)的导轨凹槽(3 与模块导轨(2)连接,所述模块导轨(2)卡入导轨凹槽(32);所述DE模块(3)可沿着模块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焕昌
申请(专利权)人:黄焕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