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场致热释电陶瓷材料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936114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备钛酸锶钡场致热释电陶瓷的方法,将重掺杂的BST陶瓷粉体与纯净的预合成的BST粉体按一定的质量比进行混合;然后加入粘合剂,混合均匀和造粒后压片成形;再加热使粘合剂排出;进行烧结、磨片、清洗、上电极和烧电极。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BST场致热释电陶瓷具有较高的热释电系数,低的介电损耗和合适的介电常数,具有良好综合热释电性能,符合制作热释电红外探测器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陶瓷材料制备技术,具体涉及, 用于制备低损耗高性能钛酸锶钡(BST)场致热释电陶瓷材料。
技术介绍
在各种材料中,热释电陶瓷材料由于具有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性能稳定可靠、容易加工、机械性能好和耐电强度高等一系列优点,使其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使用。目前商业化生产中主要应用的是普通陶瓷,这种材料通常是钛酸锶钡(BST)致密陶瓷,其特征是具有场致热释电效应,材料的机械强度高,加工性能好,一致性和重复使用性好,在制作探测器的工业化生产工艺中成品率高。为了满足现代红外探测器件的需要,人们尝试通过掺杂等方法增强材料的热释电性能。BST在居里温度附近出现介电反常现象,介电常数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具有较大的场致热释电系数。在材料中加入适当的掺杂元素,可显著降低介电损耗。另外,材料的居里温度可根据Ba、Sr元素mol比线性可调。因此,BST材料成为研究的热点。虽然普通的掺杂可抑制介电损耗,但同时会使热释电系数下降,使其红外探测能力减弱。材料的场致热释电性由材料介电反常现象的引起,改变材料的掺杂方式以实现特定的微观结构可以提高材料在居里温度点的介电峰陡峭程度,增大材料的场致热释电系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场致热释电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包括:(1)在纯净的BST粉体中进行施、受主元素重掺杂,得到混合物;(2)对混合物进行预烧,温度为800~1200℃,保温时间为1~6小时,得到预烧后的陶瓷粉体;(3)将上述陶瓷粉体与粘合剂混合均匀,造粒,再压片成型;(4)加热使粘合剂排除;(5)进行烧结,烧结温度为1180~1300℃,烧结时间为0.5~3小时;(6)将烧结后的陶瓷材料通过高能球磨粉碎;(7)将粉碎后的重掺杂陶瓷粉与预合成的BST纯净粉体按质量比1∶3~1∶100比例均匀混合;(8)将粉体混合物与粘合剂混合均匀,造粒,再压片成型;(9)加热使粘合剂排除;(10)进行烧结,烧结温度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场致热释电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包括(1)在纯净的BST粉体中进行施、受主元素重掺杂,得到混合物;(2)对混合物进行预烧,温度为800 1200°C,保温时间为1 6小时,得到预烧后的陶瓷粉体;(3)将上述陶瓷粉体与粘合剂混合均勻,造粒,再压片成型;(4)加热使粘合剂排除;(5)进行烧结,烧结温度为1180 1300°C,烧结时间为0.5 3小时;(6)将烧结后的陶瓷材料通过高能球磨粉碎;(7)将粉碎后的重掺杂陶瓷粉与预合成的BST纯净粉体按质量比1 3 1 100比例均勻混合;(8)将粉体混合物与粘合剂混合均勻,造粒,再压片成型;(9)加热使粘合剂排除;(10)进行烧结,烧结温度为1180 1300°C,烧结时间为0.5 3小时;(11)将烧结后的材料进行磨片、清洗、上电极和烧电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场致热释电陶瓷材料的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光祖姜胜林曾亦可刘汉东喻研何俊刚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