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6931932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发动机水套、水泵和节温器,所述节温器设置在所述发动机水套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水箱、第二水箱和三通管接头,所述第一水箱上设有第一冷却风扇,所述第二水箱上设有第二冷却风扇,第一水箱与第二水箱之间通过第一水管连通,所述节温器与所述第二水箱之间通过第二水管连接,所述三通管接头的第一接头通过第三水管与第一水箱连通,三通管接头的第二接头和第三接头分别通过第四水管、第五水管与发动机水套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方便布置在车架上,并能够避免发动机过热现象发生,缩短冷启动时间,从而提高发动机性能,节省燃料,降低排放,突出整车性能,延长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功用是维持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均在最适宜的温度内工作,以使发动机工作可靠,并得到良好的动力性与经济性。根据所用冷却介质的不同,发动机的冷却系统有两种形式,即水冷式和风冷式。风冷却系统是指高温零部件的热量直接散入大气中进行冷却,对应的装置称为风冷却系统;水冷却系统是以冷却液为冷却介质。目前发动机上均采用强制水循环式水冷却系统,就是利用水泵强制提高冷却液的压力,使冷却液在发动机整个冷却系统中循环流动。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散热能力应满足发动机满负荷时的散热需求,因为此时发动机产生的热量最大。现有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发动机水套、水泵、节温器、膨胀水壶和一个水箱,水箱上设有冷却风扇,现有的这种发动机冷却系统仅包括一个水箱和一个冷却风扇,其散热能力不佳,会使发动机过热,加剧零件的摩擦和磨损,冷却系统会发生功率损失,虽然能够通过增大水箱和冷却风扇的体积来提高散热效果,但是由于摩托车车架的安装空间狭小,水箱和冷却风扇的体积增大后,不便于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散热性能的发动机冷却系统。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发动机水套、水泵和节温器,所述节温器设置在所述发动机水套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水箱、第二水箱和三通管接头,所述第一水箱上设有第一冷却风扇,所述第二水箱上设有第二冷却风扇,第一水箱与第二水箱之间通过第一水管连通,所述节温器与所述第二水箱之间通过第二水管连接, 所述三通管接头的第一接头通过第三水管与第一水箱连通,三通管接头的第二接头和第三接头分别通过第四水管、第五水管与发动机水套连通。所述第一水箱的加注口处设置有膨胀水壶,一用于气流通过的通气管连接在所述发动机水套与所述第一水箱之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能具有两个水箱,每个水箱分别设有冷却风扇,增加了水箱的整体体积和风扇的散热性能,同时由于两个水箱的安装位置能够相互独立,因此能够方便布置在车架上。同时,本技术能够避免发动机过热现象发生,缩短冷启动时间,从而提高发动机性能,节省燃料,降低排放,突出整车性能,延长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发动机水套1、水泵2和节温器3,节温器3设置在发动机水套1上,其还包括第一水箱4、第二水箱5和三通管接头6,第一水箱4上设有第一冷却风扇7,第二水箱5上设有第二冷却风扇8,第一水箱4与第二水箱5之间通过第一水管9a连通,节温器3与第二水箱5之间通过第二水管9b连接,三通管接头6的第一接头通过第三水管9c与第一水箱4连通,三通管接头6的第二接头和第三接头分别通过第四水管9d、第五水管9e与发动机水套1连通。第一水箱4的加注口处设置有膨胀水壶10,一用于气流通过的通气管11连接在发动机水套1与第一水箱4之间。本技术是这样安装的把第一水箱4与第二水箱5安装到车架上,再用第一水管9a进行连接,第一水管 9a的两端分别通过喉箍与第一水箱4和第二水箱5固定,将三通管接头6安装于摩托车车^K O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第一水箱4中的冷却液的体积约为第一水箱4容积的95%,第一水箱4中预留有一定的膨胀空间,膨胀水壶10中加注的冷却液为膨胀水壶10体积的1/2左右。当摩托车发动机工作时,发动机水套1中的冷却液通过水泵2的带动,由第四水管9d流入到三通管接头6,再通过第五水管9e流回到发动机水套1中,此时冷却系统正在进行小循环。当冷却液温度高于85°C时,设置在发动机水套1上的节温器3阀门打开,发动机水套1中的冷却液通过第二水管9b流入到第二水箱5中,再从第二水箱5通过第一水管9a流入第一水箱4中, 然后通过第三水管9c流入三通管接头6,最后通过第五水管9e流入发动机水套1,此时冷却系统进行大循环。节温器3的作用是改变冷却液的循环路线和流量,根据冷却液的温度自动调节冷却强度,以防止发动机水套1出现高温,以保证发动机水套1工作在正常的温度范围内,即 85°C 95°C。节温器3安装在发动机水套1的出水口附近,这样布置使得组成冷却液流动的管路的总长度较短。当发动机水套1中的冷却液温度升到91. 5°C左右时,第一冷却风扇 7和第二冷却风扇8同时开启,由于有两个冷却风扇的强力抽取,空气流从前向后高速流过第一水箱4和第二水箱5,从而将第一水箱4和第二水箱5中的冷却液热量带走,实现冷却液在冷却系统中的不断循环,从而保证了发动机水套1的高温部件的温度得以控制。在冷却系统工作时,发动机水套1中的冷却液和各水管中的冷却液中都附有气体,为了排除气体,使冷却效果更佳,第一水箱4的加注口处设置有膨胀水壶10,通气管11 连接在发动机水套1与第一水箱4之间。发动机水套1的水气进通气管11流入膨胀水壶 10中,通过膨胀水壶10进行水气分离。随温度升高体积膨胀,冷却液会从第一水箱4的加注口处溢出,由于在第一水箱4的加注口处设置有膨胀水壶10,从第一水箱4中溢出的冷却液能够流入膨胀水壶10中,从而减少了冷却液的溢失和耗损,保持冷却系统内水位稳定和压力稳定,避免了空气不断侵入减小了对冷却系统内部的氧化腐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发动机水套(1)、水泵(2)和节温器(3),所述节温器(3)设置在所述发动机水套(1)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水箱(4)、第二水箱(5)和三通管接头(6),所述第一水箱(4)上设有第一冷却风扇(7),所述第二水箱(5)上设有第二冷却风扇(8),第一水箱(4)与第二水箱(5)之间通过第一水管(9a)连通,所述节温器(3)与所述第二水箱(5)之间通过第二水管(9b)连接,所述三通管接头(6)的第一接头通过第三水管(9c)与第一水箱(4)连通,三通管接头(6)的第二接头和第三接头分别通过第四水管(9d)、第五水管(9e)与发动机水套(1)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发动机水套(1)、水泵(2)和节温器(3),所述节温器(3) 设置在所述发动机水套(1)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水箱(4)、第二水箱(5)和三通管接头(6),所述第一水箱(4)上设有第一冷却风扇(7),所述第二水箱(5)上设有第二冷却风扇 (8),第一水箱(4)与第二水箱(5)之间通过第一水管(9a)连通,所述节温器(3)与所述第二水箱(5 )之间通过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明强周祥安黄菲菲杨增智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建设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