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丝机润滑补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31748 阅读:2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拉丝机润滑补给结构,其包括润滑箱体,所述润滑箱体上设有液下泵,所述液下泵的出液口通过液下管与液压软管相连通,所述液压软管通过出液直管与喷液管相连通;所述喷液管上设有若干喷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润滑箱体内存储有润滑油,润滑箱体的一端上方设有液下泵,液下泵的出液口与液下管相连通,液下管通过液压软管与进液直管相连通,进液直管通过第三直角管接头及连接管与出液直管相连通,出液直管通过第二直角管接头与喷液管相连通,喷液管上设置喷嘴,能够将润滑油向外喷出;出液直管上设置截止阀,能够调节喷液管喷出润滑油的喷射量,调节方便;结构简单紧凑,安装使用方便,延长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润滑效果好,安全可靠。(*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润滑补给结构,尤其是一种拉丝机润滑补给结构,属于拉丝机的

技术介绍
随着金属制品行业的发展,高速、高效、低成本、工艺适应性强已经成为生产企业的追求目标。拉丝机是一种在机械制造、五金加工、石油化工、电线电缆等行业中广泛应用的机械设备,其用于将线材或棒材进行拉拔处理,使线材或棒材的直径、圆度、内部金相结构、表面光洁度和矫直度都达到标准件等金属制品生产需要的原料处理要求。因此拉丝机对线材或棒材的预处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标准件、等金属制品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机械通用的拉丝机可以分为大拉机、中拉机、小拉机和微拉机。而从拉丝机内部控制方式和结构来说,可以分为水箱式、滑轮式、直进式等主要的几种。目前,水箱拉丝机在长期使用时,由于内部相应结构工作时产生磨损,影响水箱拉丝机的使用效果,降低了水箱拉丝机的使用寿命,提高了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拉丝机润滑补给结构,其结构简单紧凑,安装使用方便,延长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润滑效果好,安全可靠。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拉丝机润滑补给结构,包括存储润滑油的润滑箱体,所述润滑箱体上设有液下泵,所述液下泵的出液口通过液下管与液压软管相连通,所述液压软管通过出液直管与喷液管相连通;所述喷液管上设有若干喷嘴。所述液下泵通过安装支架安装在润滑箱体上。所述液压软管通过进液直管与出液直管相连通。所述进液直管上设有管路固定块,所述管路固定块对应于与进液直管相连的另一端与主机墙板相连。所述液下管通过第四直角管接头与液压软管相连。所述喷液管的喷嘴下方设有模子架,所述模子架安装于主机墙板上。所述出液直管通过第二直角管接头与喷液管相连;所述喷液管与出液直管的轴线相垂直。所述进液直管通过第三直角管接头及连接管与出液直管相连;出液直管与进液直管相平行分布。所述液压软管的两端设有软管接头,液压软管通过软管接头分别与液下管、出液直管相连。所述出液直管上设有截止阀。本技术的优点润滑箱体内存储有润滑油,润滑箱体的一端上方设有液下泵, 液下泵的出液口与液下管相连通,液下管通过液压软管与进液直管相连通,进液直管通过第三直角管接头及连接管与出液直管相连通,出液直管通过第二直角管接头与喷液管相连通,喷液管上设置喷嘴,能够将润滑油向外喷出;出液直管上设置截止阀,能够调节喷液管喷出润滑油的喷射量,调节方便;结构简单紧凑,安装使用方便,延长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润滑效果好,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管路固定块1、第一直角管接头2、软管接头3、液压软管4、进液直管5、液下泵6、安装支架7、液下管8、润滑箱体9、模子架10、喷嘴11、喷液管 12、第二直角管接头13、截止阀14、主机墙板15、出液直管16、第三直角管接头17、第四直角管接头18及连接管19。如图1所示所述润滑箱体9内用于存储润滑油,润滑箱体9上设有液下泵6,所述液下泵6通过安装支架7安装于润滑箱体9的一端上方;液下泵6的进液口及出液口均位于润滑箱体9内。液下泵6的出液口通过液下管8与液压软管4相连通,液下管8对应于与液下泵6的出液口相连他另一端穿过安装支架7后通过第四直角管接头18与液压软管4相连,液压软管4的两端均设有软管接头3,液压软管4的一端通过软管接头3及第四直角管接头18与液下管8相连;液压软管4的另一端通过软管接头3及第一直角管接头2 与进液直管5相连通。进液直管5与液下管8均为竖直分布。为了保证进液直管5的连接可靠性,进液直管5对应于靠近第一直角管接头2的一端设有管路固定块1,所述管路固定块1对应于与进液直管5相连的另一端与主机墙板15固定连接。进液直管5对应于远离第一直角管接头2的另一端通过第三直角管接头17及连接管19与出液直管16相连,所述出液直管16与进液直管5位于主机墙板15的两侧;主机墙板15对应于与管路固定块1相连的另一端位于第三直角管接头17及连接管19的结合部;出液直管16与进液直管5相平行分布。出液直管16对应于与连接管19相连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直角管接头13与喷液管 12相连,所述喷液管12与出液直管16相垂直分布。喷液管12上设有若干喷嘴11,通过喷嘴11能够将进入到喷液管12内的润滑油喷射出去。喷液管12对应于设置喷嘴11的下方设有模子架10,所述模子架10安装于主机墙板15上。出液直管16上设有截止阀14,通过调节截止阀14的导通状态,能够控制喷液管12的喷嘴11喷出润滑油的量。如图1所示使用时,向润滑箱体9内添加所需量的润滑油,并将润滑箱体9安装在相应的位置上。工作时,启动液下泵6,液下泵6将润滑箱体9内的润滑油通过液下管8 与润滑箱体9外的液压软管4相连。通过液下泵6的产生的作用力,将液压软管4内的润滑油通过进液直管5输入到出液直管16内。当润滑油到达出液直管16内后,通过控制截止阀14的导通,控制出液直管16与喷液管12的连通状态。当截止阀14导通时,润滑油进入喷液管12内,并在液下泵6产生的压力作用下通过喷嘴11向外喷出,从而能够对喷嘴11 下方的模子架10及相应拉丝机机构进行润滑油的补给,减小拉丝机相应机构工作时的摩擦力,提高拉丝机各机构的工作效率,保证拉丝机的使用安全。当不需要通过喷液管12的喷嘴11向外喷射润滑油时,可以关闭截止阀14或者停止液下泵6,使用方便;便于进行下一次的润滑油喷射。 本技术润滑箱体9内存储有润滑油,润滑箱体9的一端上方设有液下泵6,液下泵6的出液口与液下管8相连通,液下管8通过液压软管4与进液直管5相连通,进液直管5通过第三直角管接头17及连接管19与出液直管16相连通,出液直管16通过第二直角管接头13与喷液管12相连通,喷液管12上设置喷嘴11,能够将润滑油向外喷出;出液直管16上设置截止阀14,能够调节喷液管12喷出润滑油的喷射量,调节方便;结构简单紧凑,安装使用方便,延长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润滑效果好,安全可靠。权利要求1.一种拉丝机润滑补给结构,其特征是包括存储润滑油的润滑箱体(9),所述润滑箱体(9)上设有液下泵(6),所述液下泵(6)的出液口通过液下管(8)与液压软管(4)相连通,所述液压软管(4)通过出液直管(16)与喷液管(12)相连通;所述喷液管(12)上设有若干喷嘴(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丝机润滑补给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液下泵(6)通过安装支架(7)安装在润滑箱体(9)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丝机润滑补给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液压软管(4)通过进液直管(5)与出液直管(16)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丝机润滑补给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进液直管(5)上设有管路固定块(1),所述管路固定块(1)对应于与进液直管(5)相连的另一端与主机墙板(15) 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丝机润滑补给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液下管(8)通过第四直角管接头(18)与液压软管(4)相连。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丝机润滑补给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喷液管(12)的喷嘴 (11)下方设有模子架(10 ),所述模子架(10 )安装于主机墙板(15 )上。7.根据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 一种拉丝机润滑补给结构,其特征是:包括存储润滑油的润滑箱体(9),所述润滑箱体(9)上设有液下泵(6),所述液下泵(6)的出液口通过液下管(8)与液压软管(4)相连通,所述液压软管(4)通过出液直管(16)与喷液管(12)相连通;所述喷液管(12)上设有若干喷嘴(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康建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平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