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过滤器装置及使用其的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931418 阅读:2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空气过滤器装置及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从而能够在不增大空气过滤器所需要的空间的情况下,实现空气过滤器的清扫的自动化及空气过滤器的维护作业的容易化。第一空气过滤器(40)和自行式清扫部(60)安装在具备空气吸入用的开口部(31)的基体构件(30)上,所述自行式清扫部(60)具备:用于从第一空气过滤器(40)除去尘埃的清扫用刷,具体而言为旋转刷(64);用于贮存通过该清扫用刷除去的尘埃的集尘箱(65);用于自行的电动机。并且,第一空气过滤器(40)向过滤面及基体构件的固定机构配置在从与过滤面成大致直角的方向观察与位于待机位置的自行式清扫部(60)平面不重叠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过滤器装置及使用了该空气过滤器装置的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 尤其涉及具备自行式清扫部的空气过滤器装置中的空气过滤器的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通常使用冷却空气来冷却光源灯或光阀等光学系统设备。另外,使用设备外空气作为冷却空气,在外装壳体的一面上设有用于将设备外空气取入到设备内的空气吸入口。然而,若作为冷却空气而被取入的空气中含有尘埃,则尘埃附着在液晶面板等光学系统设备的表面而导致影像的质量降低。因此,在空气吸入口通常设有用于捕捉空气中的尘埃的空气过滤器,利用该空气过滤器来捕捉空气中的尘埃。然而,安装在空气吸入口的空气过滤器长期使用的话,会发生孔眼堵塞。另外,在空气过滤器发生孔眼堵塞的情况下,产生如下问题空气吸入口的通风阻力增加而向光学系统设备取入的冷却空气量不足,光源灯、液晶面板等光学系统设备的冷却能力降低。因此,不得不对空气过滤器频繁地进行清扫以防孔眼堵塞。然而,通过手动作业进行该清扫很麻烦。尤其在将该空气过滤器用于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的情况下,由于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以各种姿态设置,因此根据设置位置及设置状态的不同,存在成为麻烦的作业的情况。因此,近年来,开发出如下技术,即,通过具备自动地清扫空气过滤器的空气过滤器装置,从而减轻空气过滤器的更换、清扫等维护。作为一例,已知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该技术将能够自动地清扫预滤器的过滤器单元从外部可拆下地设置在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的空气吸入口(在专利文献1中为外部气体的取入口)。该过滤器单元包括安装成清扫时在空气吸入面上沿一定方向移动的预滤器;用于使预滤器移动的驱动机械单元;配置成从上风侧和下风侧将预滤器夹入的、用于除去尘埃的刷子;用于捕获微小尘埃的第二空气过滤器。此外,在该过滤器单元中, 刷子安装成以其长度方向与预滤器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式在预滤器的移动区域的中央部从两面将预滤器夹入。另外,自动地除去被空气过滤器捕捉到的尘埃的空气过滤器装置也作为空气调节器用而被开发。其理由在于,空气调节器中的空气过滤器也会因长期使用而发生孔眼堵塞, 因此当空气过滤器发生孔眼堵塞时,产生如下问题空气吸入口的通风阻力增加,因吸入的空气量的降低而无法发挥正常的空气调节能力。因此,对空气调节器的空气过滤器而言,也不得不频繁地进行清扫以防孔眼堵塞。然而,通过手动作业进行空气调节器中的空气过滤器的清扫也麻烦,因此与所述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同样地使空气过滤器的清扫自动化。专利文献2为其中一例。专利文献2的空气调节器具备尘埃除去机构,该尘埃除去机构具备除去附着在空气过滤器上的尘埃的旋转刷(旋转清扫体)、贮存被旋转刷除去的尘埃的集尘箱、电动机等。并且,该尘埃除去机构在空气过滤器的上风侧表面上下移动,与此同时通过旋转刷除去附着在空气过滤器的上游侧表面上的尘埃。3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8-65021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9_拟837号公报上述专利文献1中,由于将预滤器的表面相对于固定在过滤器单元的中央部的刷子擦蹭并同时使预滤器相对于该刷子移动,因此存在预滤器的收纳空间变大这样的问题。 另外,由于不具有贮存从预滤器除去了的尘埃的集尘箱,因此从预滤器除去了的尘埃可能经由刷子而再次飞散。另外,在具有这样的结构的专利文献1中,虽然通过空气过滤器的自动清扫也能够降低频繁地清扫或更换空气过滤器的频率,但不可能完全免除空气过滤器的更换或清扫作业等维护。然而,在该专利文献1中,没有进行考虑以防在对预滤器进行维护时刷子成为障碍。另一方面,专利文献2不像专利文献1那样使空气过滤器移动,而使具备旋转刷、 集尘箱、电动机等的尘埃除去机构在空气过滤器的上风侧表面部沿上下方向移动,因此,与专利文献1相比,具有空气过滤器的收纳空间小就足矣这样的优点。然而,在该专利文献2 中,由于尘埃除去机构安装在俯视观察下始终与空气过滤器重叠的位置,因此空气过滤器的维护作业可能会变得困难。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在对预滤器进行维护时尘埃除去机构成为障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的课题而作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过滤器装置及使用了该空气过滤器装置的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从而能够在不增大空气过滤器所需要的空间的情况下,实现空气过滤器的清扫的自动化及空气过滤器的维护作业的容易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空气过滤器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第一空气过滤器,其捕捉吸入空气中的尘埃;基体构件,其具备空气吸入用的开口部,并且形成为在该开口部的上风侧且在该开口部的周围的框部安装所述第一空气过滤器;自行式清扫部, 其在所述基体构件上安装成非清扫时位于所述基体构件的所述框部上而清扫时在第一空气过滤器的上风侧表面部移动,自行式清扫部具备清扫用刷,其用于从第一空气过滤器除去尘埃;集尘箱,其用于贮存通过该清扫用刷除去的尘埃;用于自行的电动机,所述第一空气过滤器向过滤面及基体构件的固定机构配置在从与过滤面成大致直角的方向观察与位于待机位置的所述自行式清扫部平面不重叠的位置。这里,待机位置在本说明书中是指自行式清扫部在非清扫时待机的位置。另外,固定机构是指用于将空气过滤器相对于基体构件的框部安装的机构。该机构在例如通过螺钉安装的情况下指该螺钉,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包括通过弹性爪等卡合机构所进行的固定。另外,过滤面是指空气过滤器中的过滤空气的过滤材料部的表面。根据这样构成的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空气过滤器装置,通过自行式清扫部在第一空气过滤器的上风侧表面部移动,从而能够利用清扫用刷除去附着在第一空气过滤器上的尘埃。从而,第一空气过滤器不需要像现有技术那样在基体构件上移动,因此第一空气过滤器的收纳空间变小。另外,由于第一空气过滤器向基体构件的固定机构配置在从与过滤面成大致直角的方向观察与位于待机位置的自行式清扫部平面不重叠的位置,因此能够在不与自行式清扫部发生干涉的情况下进行第一空气过滤器的拆下等维护作业,以更换、清扫第4一空气过滤器。另外,由于第一空气过滤器的过滤面配置在从与过滤面成大致直角的方向观察与位于待机位置的自行式清扫部平面不重叠的位置,因此最大地活用第一空气过滤器的有效面积。另外,优选所述空气过滤器装置被单元化成包括所述第一空气过滤器、所述基体构件、所述清扫用刷、所述集尘箱及所述电动机,且该空气过滤器装置构成为能够作为单元而相对于应用制品装拆自如地安装。若这样构成,则通过成为将该空气过滤器装置从应用制品拆下的状态,能够容易地进行第一空气过滤器的维护作业。另外,由于通过与应用制品不同的管理来制作空气过滤器装置,因此制造管理变得容易,制造成本得以降低。优选所述第一空气过滤器固定成能够相对于所述基体构件的所述框部从与过滤面成大致直角的方向装拆。若这样构成,则能够在狭小的空间中更换第一空气过滤器。另外,能够利用螺纹紧固件等简单的固定构件将第一空气过滤器相对于基体构件安装。在这样构成的空气过滤器装置中,优选在所述基体构件的下风侧表面部安装有第二空气过滤器,该第二空气过滤器能够捕捉比所述第一空气过滤器捕捉的尘埃更微细的尘埃,进而,所述第一空气过滤器及第二空气过滤器分别安装成能够相对于基体构件的所述框部从与过滤面成大致直角的方向装拆。若这样构成,则对第一空气过滤器及第二空气过滤器而言,都能够在狭小的空间中进行拆下、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气过滤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空气过滤器,其捕捉吸入空气中的尘埃;基体构件,其具备空气吸入用的开口部,并且形成为在该开口部的上风侧且在该开口部的周围的框部安装所述第一空气过滤器;自行式清扫部,其在所述基体构件上安装成非清扫时位于所述基体构件的所述框部上而清扫时在第一空气过滤器的上风侧表面部移动,自行式清扫部具备:清扫用刷,其用于从第一空气过滤器除去尘埃;集尘箱,其用于贮存通过该清扫用刷除去的尘埃;用于自行的电动机,所述第一空气过滤器向过滤面及基体构件的固定机构配置在从与过滤面成大致直角的方向观察与位于待机位置的所述自行式清扫部平面不重叠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畑阳介宫永明有冈庆治冈庭秀明
申请(专利权)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