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加平专利>正文

地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30956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地板,包括木质材料制成的板体,板体具有上表面及下表面、连接上表面与下表面的两对侧壁,每一对侧壁包括相互平行且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其中,下表面靠近第一侧壁处固定连接有一块金属制成的扣合件,扣合件具有与下表面固定连接的固定端以及自第一侧壁向外延伸的外伸端,外伸端伸出一个第一侧壁且设有扣合部,下表面靠近第二侧壁处还设有用于与相邻地板的扣合部配合的第一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地板扣合部件的强度较大,提高了地板拼装后的牢固性与稳定性。(*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地板,尤其是安装有可与相邻地板扣接的金属锁扣的木质地板。
技术介绍
现代家居普遍使用地板铺砌地面,尤其喜欢使用铺装方便的木质地板,现有的木质地板主要包括原木地板、强化复合木地板、木塑地板等。上述木质地板多为矩形板条状,多块木质地板可通过设在与地板上下表面垂直的侧面的连接部实现对接。以现有的一种复合地板为例,其结构如图1所示,地板10由木质材料制成,且具有相对且平行设置的上表面11以及下表面12,地板10具有两对侧壁,每一对侧壁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侧壁13以及第二侧壁14,第一侧壁13上设有自第一侧壁 13向外延伸的凸榫15,第二侧壁14上设有与凸榫15配合的凹槽16。参见图2,两块地板10、20拼接后,地板10的凸榫15插入地板20的凹槽26内,且地板10的第一侧壁13与地板20的第二侧壁24邻接。但是,由于现有地板10的凸榫15使用木质材料制成,地板10、20多次拼装后容易损坏,导致凸榫15断裂而无法使用。此外,木质凸榫15的强度不够,无法确保地板10、20 拼装后牢固、稳定,给地板10、20的使用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新型连接结构的地板。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拼装后能牢固连接的地板。为实现上述的主要目的,本技术提供的地板包括木质材料制成的板体,板体具有上表面及下表面、连接上表面与下表面的两对侧壁,每一对侧壁包括相互平行且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其中,下表面靠近第一侧壁处固定连接有一块金属制成的扣合件,扣合件具有与下表面固定连接的固定端以及自第一侧壁向外延伸的外伸端,外伸端伸出一个第一侧壁且设有扣合部,下表面靠近第二侧壁处还设有用于与相邻地板的扣合部配合的第一凹槽。由上述方案可见,地板还设有金属制成的扣合件,扣合件一端固定在板体的下表面,另一端的扣合部能扣合在相邻的地板的第一凹槽内,实现相邻两块地板的扣合。由于金属的强度大于木质材料的强度,地板的扣合部强度也随之增大,使用金属制成的扣合件实现相邻两块地板的扣合,能提高地板拼接后的牢固性与稳定性。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板体下表面靠近第一侧壁处形成一燕尾榫,固定端设有一条弯折边,扣合件的中部设有翻折部,弯折边与翻折部在第一侧壁延伸的方向上形成与燕尾榫配合的燕尾槽。由此可见,通过燕尾榫与燕尾槽的配合,可将扣合件牢固地固定在板体上,避免扣合件从板体上松脱。进一步的方案是,板体的第一侧壁上设有自第一侧壁向外延伸的凸榫,板体的第二侧壁上设有第二凹槽。可见,板体上仍设置木质的凸榫与第二凹槽,能实现相邻两块地板的精确定位,加强了相邻两块地板拼接后的牢固性与稳定性。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扣合件的数量为二块,二块扣合件固定在靠近相邻的两个第一侧壁的下表面上。由此可见,板体的两个第一侧壁上均设置扣合件,地板与四个侧壁方向上相邻的其他地板拼装时均可使用金属制成的扣合件进行扣合,有利于地板的拼装。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木地板的横剖面图。图2是现有一块木地板与相邻另一块木地板拼接后的横剖面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以上表面为主面的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以下表面为主面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以上表面为主面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6是图5中A局部的放大图。图7是图5中B局部的放大图。图8是图3中C-C向的剖视旋转放大图。图9是两块本技术实施例拼接后的结构图。图10是图9中D-D向的局部剖视旋转放大图。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3与图4,本实施例30具有木质材料制成的板体31,板体31可以是复合板材制成,也可以是原木材料或者木塑材料制成。板体31大体呈长方形,具有上表面32以及与上表面32相对的下表面33,地板30铺装在地面后,下表面33贴在地面上。板体31还设有两对侧壁,每一对侧壁具有两个平行且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以及第二侧壁,其中第一侧壁35与第二侧壁36构成一对侧壁,第一侧壁37与第二侧壁38构成另一对侧壁。板体31的下表面33上固定有两块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扣合件51、71,其中扣合件51固定在靠近第一侧壁35的下表面33上,且扣合件51的一部分外伸到第一侧壁35 外,扣合件71固定在靠近第一侧壁37的下表面33上,且扣合件71的一部分外伸到第一侧壁37外。由于两块扣合件51、71固定在靠近两个相邻第一侧壁35、37的下表面33上,因此,本实施例中,两块扣合件51、71 —体成型。参见图5与图6,第一侧壁35上设有自第一侧壁35向外延伸的凸榫41,凸榫41 与板体31 —体成型,因此凸榫41是由木质材料制成。并且,在靠近第一侧壁35的下表面 33处形成一个燕尾榫47。与第一侧壁35相对的第二侧壁36上设有凹槽46,地板30与另一地板拼装后,凸榫41将插入相邻地板第二侧壁的凹槽内。第二侧壁38上也设有凹槽48,凹槽48与第一侧壁37上的凸榫相对设置。扣合件51大致呈扁平的板状,其具有一个固定端53,固定端53固定在板体31的下表面33上。下表面33上开设有安装槽42,安装槽42沿着扣合件51延伸的方向延伸,即与第一侧壁35平行设置。扣合件51的固定端53上设有弯折边M,弯折边M扣合在安装槽42的一个侧壁上。在扣合件51的中部设有多个翻折部55,翻折部55位于第一侧壁35外,且自扣合件51 的板面向上翻折。从图5可见,多个翻折部55沿着第一侧壁35延伸方向依次排列分布。从图6可见,在平行于第一侧壁35延伸的方向上,弯折边M与翻折部55形成一个燕尾槽,板体31的燕尾榫47扣合在燕尾槽内,从而实现扣合件51与板体31之间的固定连接。与固定端53相对的为外伸端,外伸端延伸到第一侧壁35外,且外伸端设有扣合部 52,扣合部52自扣合件51的板面向上凸起,且扣合部52的端部背向第一侧壁35延伸,扣合件51与板体31的连接如图8所示。参见图7,板体31的下表面33上开设有凹槽44,凹槽44与扣合件51的扣合部52 配合,且凹槽44位于靠近第二侧壁36的下表面33上,凹槽44与第二侧壁36平行设置。扣合件71与扣合件51具有相同的结构,且靠近第二侧壁38的下表面33上也设有与扣合件71的凸榫相配合的凹槽。参见图9与图10,地板30与相邻的地板80拼装后,地板30第一侧壁35上的凸榫 41插入到地板80第二侧壁83的凹槽84内,并且地板30的扣合件51的扣合部52扣合在地板80下表面82上的凹槽85内,从而实现地板30与地板80的固定连接。地板30与地板80拼装后,地板30的第一侧壁35与地板80的第二侧壁83邻接。由上述方案可见,地板30的下表面33上固定有金属制成的扣合件51、71,相邻的两块地板30、80可通过扣合件51实现固定连接,且金属扣合件51的扣合部52强度较大, 不容易断裂,确保拼装的地板30、50能牢固地连接。当然,上述实施例仅是本技术较佳的实施方案,实际应用时还可以有更多的变化,例如,地板板体的第一侧壁上设置凹槽、第二侧壁上设置自第二侧壁向外延伸的凸榫,且该凸榫与第一侧壁上的凹槽相配合;或者,仅在其中一个第一侧壁上设置一个扣合件,另一个第一侧壁上不设置扣合件;又或者,板体的下表面不设置燕尾榫,扣合部的固定端通过胶水等粘接剂粘接在板体靠近第一侧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地板,包括木质材料制成的板体,所述板体具有上表面及下表面、连接所述上表面与所述下表面的两对侧壁,每一对侧壁包括相互平行且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表面近所述第一侧壁处固定连接有一块金属制成的扣合件,所述扣合件具有与所述下表面固定连接的固定端以及自所述第一侧壁向外延伸的外伸端,所述外伸端设有扣合部,所述下表面近所述第二侧壁处设有用于与相邻地板的所述扣合部配合的第一凹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加平
申请(专利权)人:王加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