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明晖专利>正文

基于光致发光效应的电润湿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929304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光致发光效应的电润湿显示装置,通过在所述第二基板及所述第一流体之间设置所述荧光层或疏水绝缘荧光层,紫外光、紫光或蓝光对荧光层照射后发生光致发光效应,而形成主动发光的彩色图文,使电润湿显示装置亮度高、颜色更加亮丽、色彩更加鲜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润湿显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光致发光效应的电润湿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电润湿显示屏为近年来的一种新技术,因其具有低电耗,高响应速度而倍受重视。目前,彩色电润湿显示器更是研发的重点方向,现有技术彩色电润湿显示器主要有三种,分别是第一种为前置滤色片法。在显示屏的第一基板上设置有彩色滤光片,该彩色滤光片包括多个呈矩阵分布的RGB子像素,每一个子像素与透明电极相对应。该彩色滤光片表面可以设置有透明公共电极。第二种为着色层滤色法。如中国专利(专利文献公开号CN101355838A)公开了一种采用着色层滤色法的电润湿显示器。该技术方案中,在疏水绝缘层表面设置有着色层,该着色层包括多个呈矩阵分布的RGB子像素,每一个子像素与透明电极相对应。第三种为彩油法。该种装置中,第一流体覆盖在疏水绝缘层表面,厚度小于隔断墙的高度,材料通常为油性,不透明。该第一流体具有RGB三种颜色,分布在每一个与子像素相对应的疏水绝缘层表面该第一流体分别具有RGB三种颜色,。第一基板可以设置有透明公共电极。这三种方法均有共同缺点均系被动反射显示,所以显示亮度低,画面较暗,色域较低,从而显示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构建一种基于光致发光效应的电润湿显示装置,克服现在技术中电润湿显示装置显示效果不好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构建一种基于光致发光效应的电润湿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第一流体、第二流体、隔断墙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公共电极,一个或多个疏水绝缘层,设置在第二基板上的矩阵状排列的多个 TFT开关及多个电极,所述相邻电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隔断墙对应该间隙呈格状设置在所述疏水绝缘层上以界定像素单元,所述疏水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第一流体和矩阵状排列的所述多个TFT开关及多个电极之间,所述第二流体填充在所述第一流体与第一基板之间,所述每一个电极设置在一个像素单元内,该显示装置进一步包括荧光层及激发该荧光层发光的激发光源,所述荧光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及所述第一流体之间。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荧光层包括多个呈矩阵分布的RGB子像素,每一个子像素与一个电极对应。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荧光层为荧光粉或荧光油墨制成。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疏水绝缘层为两层,所述荧光层设置在所述两层疏水绝缘层之间。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荧光层设置在TFT开关及电极上及其间隙。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激发光源为荧光层提供蓝光或、紫光或紫外光。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公共电极呈网状、梳状或条状。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构建一种基于光致发光效应的电润湿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第一流体、第二流体、隔断墙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公共电极,设置在第二基板上的矩阵状排列的多个TFT开关及多个电极,所述相邻电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隔断墙对应该间隙呈格状设置在第二基板上以界定像素单元,所述第一流体填充在相邻隔断墙间,所述第二流体填充在所述第一流体与第一基板之间,所述每一个电极设置在一个像素单元内,该显示装置进一步包括具有疏水绝缘特性的疏水绝缘荧光层及激发该荧光层发光的激发光源,所述疏水绝缘荧光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及所述第一流体之间。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疏水绝缘荧光层由荧光材料以颗粒状混合入疏水绝缘材料制成或以溶质的形式溶入疏水绝缘材料制成。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疏水绝缘荧光层包括多个呈矩阵分布的RGB子像素,每一个子像素与一个电极对应。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激发光源为疏水绝缘荧光层提供蓝光或紫光或紫外光。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公共电极呈网状、梳状或条状。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光致发光效应的电润湿显示装置,通过在所述第二基板及所述第一流体之间设置所述荧光层或疏水绝缘荧光层,紫外光或蓝光对荧光层照射后发生光致发光效应,而形成主动发光的彩色图文,使电润湿显示装置亮度高、颜色更加亮丽、色彩更加鲜艳。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优选方式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网状公共电极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条状公共电极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梳状公共电极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是本专利技术基于光致发光效应的电润湿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1、与所述第一基板1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2、第一流体7、第二流体9、隔断墙8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1上的公共电极12,一个或多个疏水绝缘层5,设置在第二基板2上的矩阵状排列的多个TFT开关4及多个电极6,所述相邻电极6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隔断墙8对应该间隙呈格状设置在疏水绝缘层5上以界定像素单元,所述疏水绝缘层5 设置在所述第一流体7和矩阵状排列的所述多个TFT开关4及多个电极6之间,所述第二流体9填充在所述第一流体7与第一基板1之间,所述每一个电极设置在一个像素单元内, 该显示装置进一步包括荧光层3及激发该荧光层发光的激发光源10,所述荧光层3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2及所述第一流体7之间。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基板1上布置有公共电极12,公共电极12呈网状(如图6所示)、梳状(如图8所示)或条状(如图7所示)以增加紫外光和可见光的透过率。所述第一流体7具有遮蔽紫外光和可见光的特性,所述第一基板1、所述第二流体9、所述公共电极12、所述疏水绝缘层5都具有透紫外光和可见光的特性。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在电润湿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一流体7为油性遮光流体,遮光流体溶有黑色染料或颜料,目的是吸收可见光和紫外光,黑色染料或颜料为亲油性,不溶于极性液,遮光流体厚度小于隔断墙。激发光源10发出激发荧光层3的光线,所述光线透过第二流体9射到第一流体7,由于所述第一流体7在荧光层3上部,对射入的光线吸收,显示装置呈黑色,需要显示图像或文字时,相应的TFT开关4打开,第二流体9为透光的极性流体,此时的第二流体9与电极6之间有电压差,由于电润湿效应,遮光流体被推移,显露所覆盖的疏水绝缘层5,由于疏水绝缘层5具有透光性,光线透过疏水绝缘层5射在荧光层3 上,荧光层3受激发而发光,显示出彩色图文。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荧光层包括多个呈矩阵分布的RGB子像素,每一个子像素与一个电极6对应。荧光层3为无色荧光层时,既可以显示黑白双色,也可以显示彩色。所述荧光层3的荧光材料为荧光粉或荧光油墨。所述荧光粉为紫外光激发荧光粉、紫光激发荧光粉、蓝光激发荧光粉。所述荧光油墨为紫外光激发荧光油墨、紫光激发荧光油墨、 蓝光激发荧光油墨。所述电极6为反光的厚膜金属(如银或铝)电极。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激发光源10为荧光层提供蓝光或紫光或紫外光,所述激发光源10为面光源、点光源中任一种,所述激发光源10放置的结构为设置在荧光层3的侧面或正面。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为所述第一基板1为透明基板,由可以透过紫外光和可见光的材料制成,第二流体9填充在第一流体7与第一基板1之间,第二流体9与第一流体7互不相溶,第二流体9为水或酒精或电解液中任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光致发光效应的电润湿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第一流体、第二流体、隔断墙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公共电极,一个或多个疏水绝缘层,设置在第二基板上的矩阵状排列的多个TFT开关及多个电极,所述相邻电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隔断墙对应该间隙呈格状设置在所述疏水绝缘层上以界定像素单元,所述疏水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第一流体和矩阵状排列的所述多个TFT开关及多个电极之间,所述第二流体填充在所述第一流体与第一基板之间,所述每一个电极设置在一个像素单元内,其特征在于,该显示装置进一步包括荧光层及激发该荧光层发光的激发光源,所述荧光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及所述第一流体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明晖
申请(专利权)人:陈明晖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