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单片式导光膜的按键结构及其单片式导光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17732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具单片式导光膜的按键结构及其单片式导光膜,其中,一种具单片式导光膜的按键结构,包括一键帽、一单片式导光膜、及一电路板;单片式导光膜抵接于该键帽的底面,单片式导光膜包括一导光层、及一可透光的光反射层是一体成型地形成于该导光层的顶面,导光层的底面形成至少一微导光结构,其中该光反射层的折射率小于该导光层的折射率;该电路板设于该单片式导光膜的该导光层的下方,且具有至少一导通电路对应于该键帽、及至少一弹性拱顶件覆盖该导通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单片式导光膜,使得按键的整体结构简化,厚度变薄,仍维持其导光功能及光学均匀性,光线得以良好地在导光层内全反射传输,减少外泄而影响键盘背光的均匀性;此外,相较现有技术,也省略隔离层的组装步骤,可节省成本。(*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具导光膜的按键结构及其导光膜,尤指一种单片式导光膜即可达到导引光线及使光线均勻照明,以及具有单片式导光膜的按键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键盘的导光结构,特别是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小型键盘,其相关技术的结构可参考图1。键盘包括有一电路板10,、一导光膜20,、一隔离层30,、及一键帽40,。电路板 10’以双面胶Al黏贴于导光膜20’的底面,导光膜20’与隔离层30’之间以双面胶A2贴合,借此于导光膜20’的上下各形成一空气层,再利用空气的折射率小于导光膜20’的物理现象,使光线于导光膜20,内全反射前进。键盘40,一侧设有发光二极管50,。键盘40,含有不透光部42’、及透光部44’。上述结构不可避免地需要隔离层30’,且需要以双面胶黏于导光膜20’上。一面需要人力组装,另一面也增加整体键盘的厚度。若是假设移除隔离层30’,以键帽40’直接贴合于导光膜20’的情形,虽然结构会降低,然而此种结构会影响导光膜的导光功能以及光学的均勻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具单片式导光膜的按键结构及其单片式导光膜,其简化键盘内的导光结构成为一单片式的导光膜,进而降低键盘的厚度,也减少组装的步骤。为达上面所描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单片式导光膜,乃是黏贴于键帽的底部,单片式导光膜包括一导光层及一可透光的光反射层。导光层的底面形成至少一微导光结构;光反射层一体成型地形成于该导光层的顶面,该光反射层的折射率比该导光层的折射率小;借此射入该导光层的光线由该光反射层反射。换句话说,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单片式导光膜,黏贴于键帽的底部,包括一导光层,该导光层的底面形成至少一微导光结构;及一可透光的光反射层,一体成型地形成于该导光层的顶面,该光反射层的折射率比该导光层的折射率小;借此射入该导光层的光线由该光反射层反射。为达上面所描述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具单片式导光膜的按键结构,包括一键帽、一单片式导光膜、及一电路板。单片式导光膜抵接于该键帽的底面,单片式导光膜包括一导光层、及一可透光的光反射层一体成型地形成于该导光层的顶面,导光层的底面形成至少一微导光结构,其中该光反射层的折射率小于该导光层的折射率;该电路板设于单片式导光膜的导光层的下方,且具有至少一导通电路对应于该键帽、及至少一弹性拱顶件覆盖该导通电路。换言之,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单片式导光膜的按键结构,包括一键帽;一单片式导光膜,抵接于该键帽的底面,包括一导光层,该导光层的底面形成至少一微导光结构;及一可透光的光反射层,一体成型地形成于该导光层的顶面,该光反射层的折射率小于该导光层的折射率;及一电路板,设于该单片式导光膜的该导光层的下方,且具有至少一导通电路对应于该键帽、及至少一弹性拱顶件覆盖该导通电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相较现有技术,不用在导光层的上方再设置一隔离层,使导光层的顶面产生一空气层。本技术利用单片式导光膜,使得按键的整体结构简化,厚度变薄,仍维持其导光功能及光学均勻性。光线得以良好地在导光层内全反射传输,减少外泄而影响键盘背光的均勻性。此外,相较现有技术,也省略隔离层的组装步骤,可节省成本。因此,本技术在于考虑如何改善相关键盘的导光结构,使之可以降低键盘的厚度,也可减少组装的步骤,进而降低成本。此外,仍需使光线均勻照明。以上关于本
技术实现思路
的说明以及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是用以举例并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并且提供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进一步的解释。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键盘结构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具单片式导光膜的按键结构的剖视图。主要元件附图标记说明现有技术电路板10,导光膜20,隔离层30,键帽40,不透光部42,透光部44,双面胶A1、A2发光二极管50,本技术电路板10导通电路12弹性拱顶件14凸柱16单片式导光膜20导光层22微导光结构221光反射层24键帽40不透光部42符号部44发光二极管50双面胶A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对本技术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现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图2,为本技术的具单片式导光膜的按键结构的剖视图。本技术的按键结构包括有一键帽(keyCap)40、一单片式导光膜20抵接于该键帽40的底部、及一电路板10设于该单片式导膜20的下方。本技术上述单片式导光膜20包括一导光层22、及一可透光的光反射层M — 体成型地形成于该导光层22的顶面。其中该导光层22与该电路板10之间相隔一小段距离而形成一空气层。上述光反射层M的顶面还可以再进行遮光印刷,进一步将不需要透光的部位涂布可遮光的漆料,甚至是可反射光的漆料,而形成一遮光层(图中未示出)。再进一步可以进行油墨印刷,而形成对应的符号。待完成后,视键盘的形状,将单片式导光膜冲切成型。然后,贴合键帽40,再贴合电路板10。本技术利用上述光反射层M的折射率小于上述导光层22的折射率的特点, 特别的是,两者折射率较佳是相差至少0. 1以上。导光层22以一般导光膜的材料来看,折射率约为1. 58,光反射层M可以利用可透光且折射率约为1. 50以下的材料。利用折射率相差的特性,光线得以在该导光层22内以全反射方式前进,向上遇到顶面时,借由光反射层M可形成全反射,向下遇到底面时,由于与电路板10之间存在空气层,空气的折射率可当作1,也可形成全反射。其中该导光层22的底面形成至少一微导光结构221,光线遇到微导光结构221时,被折射而向上透出,以照亮键帽40。上述键帽(keycap) 40的一些部分形成可透光的符号部44,其他部分为不透光部 42。一种可行的方式,键帽40为一片式,借由双料塑料射出的技术,形成上述的结构。上述电路板10是设于该单片式导光膜20的该导光层22的下方,两者之间可以是用透明双面胶A黏贴。电路板10具有至少一导通电路12对应于该键帽40、及至少一弹性拱顶件(dome) 14覆盖该导通电路12。弹性拱顶件14可以是塑料或金属制成,在键帽40按下时一面导通该导通电路12而产生一对应的信号,另一面提供回弹的力量,提供操作的手感。本实施例较佳的,可以进一步包括一凸柱(plunger) 16位于该弹性拱顶件14的顶面。本技术的按键结构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发光二极管(LED) 50乃位于该导光层 22的一侧,以提供光源。本实施例中该光反射层M可以借由塑料射出的技术,使其厚度控制约为0. 05毫米(mm)相较现有技术,不用导光层在上方再设置一隔离层,使导光层的顶面产生一空气层。本技术主要利用单片式导光膜20,使得按键的整体结构简化,厚度有效地变薄,仍维持其导光功能及光学均勻性。光线得以良好地在导光层22内全反射传输,减少外泄而影响键盘背光的均勻性。此外,相较现有技术,也省略隔离层的组装步骤,可节省成本。但是以上所揭示的内容,仅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而已,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依本技术所做的均等变化或修饰,仍属本技术所涵盖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单片式导光膜,黏贴于键帽的底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导光层,该导光层的底面形成至少一微导光结构;及一可透光的光反射层,一体成型地形成于该导光层的顶面,该光反射层的折射率比该导光层的折射率小;借此射入该导光层的光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片式导光膜,黏贴于键帽的底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导光层,该导光层的底面形成至少一微导光结构;及一可透光的光反射层,一体成型地形成于该导光层的顶面,该光反射层的折射率比该导光层的折射率小;借此射入该导光层的光线由该光反射层反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英德陈介泓黄宇正钱朝贤
申请(专利权)人:旭荣电子深圳有限公司闳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