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潜式起重铺管船的船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17517 阅读:3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半潜式起重铺管船的船型,船体包括:上平台、固定在上平台下面两侧平行排列的数个立柱以及固定在两侧平行排列且与数个立柱连接的两个下浮体,上平台的尾部固定有起重机;其特征在于:位于船首的数个立柱的形状上部与上平台连接处为由下向上向外扩展的椎体结构,立柱下缘外侧与下浮体甲板型线相吻合,上缘上侧与上平台边线相齐,立柱底部与下浮体连接处为球鼻首圆弧形自然过渡,经上述连接后的船首部的船型为流线型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在保证船体结构强度及浮力的条件下,最大限度的降低水流阻力,提高铺管船的航行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铺管船,尤其涉及一种半潜式起重铺管船的船型。属于海洋石油工程领域。
技术介绍
在海上石油开发工程中,通常,在采油平台之间或采油平台与陆地之间铺设海底管道,通过海底管道对油气进行输送。海底管道铺设是深海油气田开发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海上油气田的开发、生产和产品外输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海底管道的铺设通常是在铺管工程船上进行,从船体的船型上,大致可以划分为 驳船式、普通船型式和半潜式。驳船型铺管船相对于其它类型铺管船,其稳定性相对较小,一般用于环境比较平稳,水深相对较浅的海域。驳船式铺管船排水量较大,吃水深度相对较小,因此,多数用于滩海及浅近海的铺管船均为驳船型。普通船型铺管船吃水深度相对较深,适合需要承载较重设备或高起吊力时使用。半潜式起重铺管船是一种大型海上起重铺管船的船型。半潜式铺管船船型巨大, 作业线多设置在船的中央,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稳定性强,可以在比较恶劣的环境中以及深海海域施工作业。由于具有良好的抗风耐波性能、定位性能,具备在深水及恶劣海况下作业的能力,起重量巨大(最大2 X 7100t),满足海洋油气开发和大型海上工程施工的各种需要而广受市场之青睐。半潜式起重铺管船绝大部分使用在钻井平台、油气生产平台上,它与常规船舶最大的不同是其外部形状,行业内称为船型。它不同于驳船型及普通船型船舶的船型是一个浮体,而是由几个浮体组成。如图1,图2所示,典型的半潜式起重铺管船的船体包括上平台1,固定在上平台 1下面两侧平行排列的数个立柱2以及固定在两侧平行排列且与数个立柱2连接的两个下浮体3,上平台1的尾部固定有起重机4;下浮体3提供拖航和作业时所需的浮力。立柱2 主要用于连接下浮体3和上平台1,其截面一般为矩形,也具有一定的浮力。作业时,下浮体 3和立柱2的部分沉入水中,吃水线处于立柱截面。形成了小水线面现象,大大减小了与水线面面积相关的波浪和流作用在平台上的载荷,而其较大的水线面惯性矩又提供了平台作业时所需的稳性。上平台1是设备存放、人员居住工作的主要场所。从半潜式起重铺管船其船体的构造和功能上看,立柱2是最具特色而又是关键的结构,立柱2的数量、形状、布置是影响半潜式起重铺管船航行速度的重要因素。由于现有的半潜式起重铺管船的立柱2其截面多采用矩形或底部为矩形,上部接近与上平台1连接处向外扩展为梯形,连接下浮体3和上平台1后所构成的船首也为梯形, 虽然保证了储备浮力,但是,由于立柱2本身长度较大,航行时,受到水流阻力较大,难以保证铺管船航行的快速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改进的半潜式起重铺管船的船型,其可以在保证船体结构强度及浮力的条件下,最大限度的降低水流阻力,提高铺管船的航行速度。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半潜式起重铺管船的船型,船体包括上平台、固定在上平台下面两侧平行排列的数个立柱以及固定在两侧平行排列且与数个立柱连接的两个下浮体,上平台的尾部固定有起重机;其特征在于位于船首的数个立柱的形状上部与上平台连接处为由下向上向外扩展的椎体结构,立柱下缘外侧与下浮体甲板型线相吻合,上缘上侧与上平台边线相齐, 立柱底部与下浮体连接处为球鼻首圆弧形自然过渡,经上述连接后的船首部的船型为流线型结构。所述立柱采用不同截面设置,排列在船首后部的数个立柱的形状为上半部与上平台连接处为自下而上的倒直角梯形结构,横剖面内侧25m水线以上呈约60度斜角,下半部与下浮体连接处为四角圆弧的矩形结构。所述立柱采用不同间距布置,立柱设置为5排,每2个对称布置成一排;其中,第二排与第三排立柱尺寸相同;第二排与第三排立柱的尺寸小于第四排和第五排立柱的尺寸; 而第四排立柱的尺寸又小于第五排立柱的尺寸。第二排与第三排立柱具体尺寸为长25. 2m,下底宽24. lm,上底宽30m,高19. 5m ; 第四排立柱的具体尺寸为长25. 2m,下底宽30m,上底宽34. 5m,高19. 5m ;第五排立柱的具体尺寸为39. 2m,下底宽30m,上底宽34. 5m,高19. 5m ;其中,第5排立柱2即尾端立柱内、 外侧为不对称形,外侧采用大圆弧与下浮体和上平台对齐,内侧为60度倒直角梯形。所述下浮体的具体尺寸为长223. 6m,宽度为30m,高为15m,两下浮体间间距为 30mo所述位于船首的数个立柱侧面依船首线型呈不规则梯形,具体尺寸为上底长 34. 6m、下底长约 26. 4m,宽 30m,高 19. 5m。所述船体长225m,船宽90m,型深47m,下浮体高度15m,立柱高19. 5m,上平台高 12. 5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以在保证船体结构强度及浮力的条件下,最大限度的降低水流阻力,提高铺管船的航行速度。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船首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横截面侧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船首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船首立柱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主视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立柱结构俯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下浮体结构示意图。图中主要标号说明1上平台、2立柱、3下浮体、4起重机。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4-图8所示,本专利技术船体包括上平台1、固定在上平台1下面两侧平行排列的数个立柱2以及固定在两侧平行排列的数个立柱2下面的且与数个立柱2连接的两个下浮体2,起重机4固定在上平台1的尾部;其中,位于船首的数个立柱2的形状上部与上平台 1连接处为由下向上向外扩展的近似三角形的椎体结构,立柱2底部与下浮体3连接处为与球鼻首圆弧形自然过渡,经上述连接后的船首部的船型为流线型结构。此种结构可以减小行进中的水流阻力,同时,在保证结构强度及浮力的条件下,最大限度的降低水流阻力。本实施例的整体船长225m,船宽90m,型深47m,下浮体高度15m,立柱高19. 5m,上平台高12. 5mο下浮体的具体尺寸为长223. 6m,宽度为30m,高为15m,两下浮体间间距为30m,目的是减小波浪干扰阻力。实施例根据平台浮态和稳性的要求,本专利技术采用5排不同截面、不同间距的立柱结构,立柱2每排左右两舷对称布置各一个,共10个立柱2。立柱采用不同截面设置,排列在船首后部的数个立柱的形状为上半部与上平台连接处为自下而上的倒直角梯形结构,横剖面内侧25m水线以上呈约60度斜角,下半部与下浮体连接处为四角圆弧的矩形结构。从船首起,第1排立柱2侧面依船首线型呈不规则梯形,上底长34. 6m、下底长约 26. 4m,宽 30m,高 19. 5m。排列在船首后部的后八个立柱2的形状为上半部与上平台连接处为自下而上的倒直角梯形结构,横剖面内侧25m水线以上呈约60度斜角,下半部与下浮体连接处为四角圆弧的矩形结构。立柱2设置为5排,每2个对称布置成一排;其中,第二排与第三排立柱尺寸相同; 其具体尺寸长25. 2m,下底宽24. Im,上底宽30m,高19. 5m。第二排与第三排立柱2的尺寸小于第四排和第五排立柱2的尺寸;其具体尺寸 第4排立柱长25. 2m,下底宽30m,上底宽34. 5m,高19. 5m。而第四排立柱的尺寸又小于第五排立柱的尺寸;其具体尺寸第5排立柱2为最大,39. an,下底宽30m,上底宽34. 5m,高19. 5m。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半潜式起重铺管船的船型,船体包括:上平台、固定在上平台下面两侧平行排列的数个立柱以及固定在两侧平行排列且与数个立柱连接的两个下浮体,上平台的尾部固定有起重机;其特征在于:位于船首的数个立柱的形状上部与上平台连接处为由下向上向外扩展的椎体结构,立柱下缘外侧与下浮体甲板型线相吻合,上缘上侧与上平台边线相齐,立柱底部与下浮体连接处为球鼻首圆弧形自然过渡,经上述连接后的船首部的船型为流线型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松甫钟文军周健康为夏刘菊娥何宁王琮罗超毛建辉戴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