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文和专利>正文

战斗飞碟玩具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1135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战斗飞碟玩具车,主要由一原动装置驱动一齿轮组,进而带动一驱动轴的凸轮旋转,使其上的一飞碟模型升起露于车外,驱动轴并同步带动位于机箱外两侧相对的引导件旋转,该二引导件引动两摇臂做摆动,经由摇臂驱动一弹性连动元件,再由该弹性连动元件连动一升降撑轴作上下运动,并带动车体两侧预设的活动翅翼作展开、回收的动作。(*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一种战斗飞碟玩具车的创新设计,特别是指一种玩具车启动后,除会产生车体上升旋转、下降的动作外,于车体前端具有前后伸缩饰体作规律动作,顶部则设有飞碟模型产生上升伸出车外及车体两侧双翅产生展开、回收等多种特殊精彩动作的传动机构设计。一般常见的玩具车,其设计上渐趋向两极化,一是均以外观造型取胜,且辅以较简易的动作(如车体走动声光效果等),以增其变化性,但由于在传动机构均无下足功夫及无新意,无法使玩具车产生精彩多元的动作,也无法满足现今时下孩童求新求变的高度要求,为此,专业人士将玩具车传动结构朝向另以单一玩具车,且兼具多向特殊动作的特色发展,然而,多元动作,由于其传动机构变得极为复杂,不但成本较高,玩具的故障机率也随之增加,所以如何在成本、耐用性及动作精彩多元化之间,作一平衡选择,为一般专业人士的重要课题。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具多元动作玩具,且其能降低成本、结构简单、操作容易。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主要由机箱内的原动机、齿轮组、主动轴、旋转动力轮组、引导件、顶推件、顶升件、飞碟模型、升降撑轴、滑板翅翼和外壳等组成。至于本技术的详细构造、应用原理、作用与功效,则请参照下列依附图所作的说明即可得到完全的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组合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整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机箱内部组件动作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飞碟模型、车体盖门动作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翅翼、滑板动作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示意图。(图式中元件编号与名称对照)1..............机箱 41..............平板11..........顶升支点座 42..........方孔12..........纵向滑沟 5...........升降撑轴13..........机箱固定架 51..........顶杆衔接杆14..........支点座 52..........撑座15..........槽缝 53..........齿轮16..........导引杆座 6...........引导件161.........导引沟 61..........导槽17、81......钩部 62..........摇臂21..........原动机 63..........支座孔22..........齿轮组 64..........连动元件座23..........主动轴 641.........弹性连动元件231.........旋转盘 65..........凸销2311........凸缘 7...........顶推件232.........导动板 71..........斜压面2321........滑移沟 8...........滑板233.........饰物 81..........钩部24..........旋转动力轮组 82..........透孔25..........引导件驱动轴 83..........弹簧251.........凸轮 9...........翅翼3...........顶升件 91..........凸柱31..........支点孔 10..........外壳32..........凹弧 100.........盖门4...........飞碟模型 101.........弹簧请能图1、图2、图3所示,由图式中可看出,本技术主要是在玩具车外壳10的内部装置有一机箱1,机箱1内一端设有一如马达的原动机21,该原动机21以一齿轮组22分别带动主动轴23及旋转动力轮组24等各构件,齿轮组22并带动一引导件驱动轴25,在引导件驱动轴25两端延伸至机箱1两外侧衔接引导件6(可为凸轮)输出其动力,该引导件驱动轴25上设有一凸轮251随轴转动;上述引导件6周侧设有导槽61,机箱1两侧底部又分别设有机箱固定架13可供锁固于玩具车内,机箱1外缘两侧另设有支点座14、槽缝15、导引杆座16及一钩部17,该支点座14是供一摇臂62的一端支座孔63插定之用,摇臂62内侧以一凸销65滑伸及引导件6的导槽61内,受引导件6转动时引动,该摇臂62另设有一连动原件座64配合一导座支持一弹性连动元件641,该弹性连动元件641端部夹持一顶推件7,该顶推件7贴置于上述机箱1的槽缝15外侧;一升降撑轴5设置于机箱1内,底端设有撑座52伸出机箱1底部,且升降撑轴5顶侧设有一横向顶杆衔接杆51,该杆二端伸出于机箱1槽缝15与顶推件7相插接合,升降撑轴5顶端上位于顶杆衔接杆51下方连设有一齿轮53;上述的主动轴23一端设有一旋转盘231,该旋转盘231设有一凸缘2311套入一导动板232的一预设滑移沟2321内,导动板232上则可装设饰物233受其推动,且主动轴23另一端则衔接上述旋转动力轮组24;导引杆座16设有一导引沟161可供一滑板8插入,且该滑板8设有一钩部81,利用一弹簧83衔接拉持于上述机箱1外侧的钩部17,滑板于适当位置设有一透孔82,可供一预设翅翼9上的一凸柱91伸入,机箱1内设有一顶升支点座11可供一顶升件3的一端的支点孔31枢插之用,且该顶升件3另一尾端则伸入一飞碟模型4的底部结合,又机箱1内设有一纵向滑沟12是供飞碟模型4两侧滑嵌结合,可令飞碟模型4其规范方向受引动面上下滑移。请参图3、图4所示,由图式可看出,飞碟模型4可在原动机21转动时由引导件驱动轴25的凸轮251旋转顶起顶升件3,使该顶升件3的尾端以顶升支点座11为支点向上摆动而撑持飞碟模型4升起;而引导件6的转动可使凸销65延导槽61内滑动,进而带动摇臂62以支点座14为中心作摆动,摇臂62则以连动元件座64带动弹性连动元件641摆动,该弹性连动元件641则在摆动中,以其尾端拉持顶推件7延槽缝15作上下滑动,当弹性连动元件641压制顶推件7向槽缝15的下端位移时,顶杆衔接杆51只得随顶推件7下降,于是升降撑轴5受顶杆衔接杆51的下压,而由机箱1下方撑抵制地面,使机箱1(玩具车外表)相对上升,且升降撑轴5上端的齿轮53可在此时与齿轮组22产生啮合而使升降撑轴5与机箱1间相对旋转,反之,当弹性连动元件641拉持顶推件7上升至槽缝15的上端时,升降撑轴5则朝机箱1内收入,齿轮53并脱离齿轮组22使升降撑轴53与机箱1间停止相对旋转;另,当顶推件7被弹性连动元件641压制至槽缝15的下端时,滑板8受顶推件7上方的一斜压面71推压而向外滑移,使翅翼9随之向外引动展开,反之,则滑板8失去外推力,则可由弹簧83的恢复力,使翅翼9回收至原始状态,主动轴23由原支机21驱动而转动,带动主动轴23一端旋转盘231凸缘2311,驱使导动板232做前后规律运动,令饰物233随之呈现前后规律运动。请参图4、图5所示,由图式可知是玩具车外壳10的顶部对应上述飞碟模型4的上方处设有一盖门100,并以一弹簧101拉持固定于车内装置,当未驱动引导件驱动轴25旋转时,引导件驱动轴25的凸轮251尚未顶起升件3,故飞碟模型4无法升起,而当引导件驱动轴25的凸轮251旋转顶起顶升件3时,飞碟模型4即受推而上升,且迫顶上述盖门100向外张开,使飞碟模型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战斗飞碟玩具车,主要由机箱内的原动机、齿轮组、主动轴、旋转动力轮组、引导件、顶推件、顶升件、飞碟模型、升降撑轴、滑板、翅翼和外壳等组成;其特征在于:其中玩具车外壳(10)的内部装有一机箱(1),机箱(1)内设有原动机(21),原动机(21)以一齿轮组(22)分别带动主动轴(23)、引导件驱动轴(25)及旋转动力轮组(24),引导件驱动轴(25)两端延伸至机箱(1)两外侧衔接引导件(6),引导件驱动轴(25)上设有一凸轮(251),引导件(6)周侧设有导槽(61);机箱(1)外缘两侧设有支点座(14)、槽缝(15)、导引杆座(16),支点座(14)由一摇臂(62)的一端支座孔(63)插定,摇臂(62)内侧以一凸销(65)滑伸及引导件(6)的导槽(61)内,摇臂(62)另设有一连动原件座(64)配合一导座支持一弹性连动元件(641),该弹性连动元件(641)端部夹持一顶推件(7),该顶推件(7)贴置于机箱(1)的槽缝(15)外侧;一升降撑轴(5)设置于机箱(1)内,底端设有撑座(52)伸出机箱(1)底部,且升降撑轴(5)顶侧设有一横向顶杆衔接杆(51),该杆两端伸出于机箱(1)槽缝(15)与顶推件(7)相插接合,升降撑轴(5)顶端设有一齿轮(53);主动轴(23)一端设有一旋转盘(231);导引杆座(16)设有一导引沟(161)由一滑板(8)插入,顶升件(3)的一端的支点孔(31)枢插于机箱(1)内的顶升支点座(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战斗飞碟玩具车,主要由机箱内的原动机、齿轮组、主动轴、旋转动力轮组、引导件、顶推件、顶升件、飞碟模型、升降撑轴、滑板、翅翼和外壳等组成;其特征在于其中玩具车外壳(10)的内部装有一机箱(1),机箱(1)内设有原动机(21),原动机(21)以一齿轮组(22)分别带动主动轴(23)、引导件驱动轴(25)及旋转动力轮组(24),引导件驱动轴(25)两端延伸至机箱(1)两外侧衔接引导件(6),引导件驱动轴(25)上设有一凸轮(251),引导件(6)周侧设有导槽(61);机箱(1)外缘两侧设有支点座(14)、槽缝(15)、导引杆座(16),支点座(14)由一摇臂(62)的一端支座孔(63)插定,摇臂(62)内侧以一凸销(65)滑伸及引导件(6)的导槽(61)内,摇臂(62)另设有一连动原件座(64)配合一导座支持一弹性连动元件(641),该弹性连动元件(641)端部夹持一顶推件(7),该顶推件(7)贴置于机箱(1)的槽缝(15)外侧;一升降撑轴(5)设置于机箱(1)内,底端设有撑座(52)伸出机箱(1)底部,且升降撑轴(5)顶侧设有一横向顶杆衔接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文和
申请(专利权)人:蔡文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