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内切换型液晶显示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906149 阅读:9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面内切换型液晶显示面板,包括彩色滤光片基板和薄膜晶体管基板,与彩色滤光片基板相对设置,且夹置一液晶层于其中,多数条扫描线和多数条数据线,该多数条扫描线和多数条数据线纵横交错排布于该薄膜晶体管基板上,多数个画素,设置于该多数条扫描线和多数条数据线纵横交错间,其中该画素包含边缘画素和中央画素,且每个画素更包含多数个共通电极条,其中该边缘画素的共通电极条少于中央画素的共通电极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面内切换型液晶显示面板,特别地,涉及一种通过改变周边共通电极条布置的面内切换型液晶显示面板,改善因电场影响产生周边漏光问题。
技术介绍
近年来,液晶显示器(IXD)因其优越特性,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普遍的认同。 LCD是一种通过对同时具有液体流动性和光学特性的液晶施加电场来改变其光穿透率的显示器,作为一种能够替代阴极射线管(CRT)显示器的新型显示器,因其外形薄、重量轻、功耗小、辐射低而备受推崇。LCD器件根据其液晶及图案结构的属性而具有多种类型。更具体地,LCD器件分为扭转向列(TN)型,通过施加电压来控制液晶扭转;多域型,通过将一个像素分为多个域来获得宽视角;光补偿双折射(OCB)型,通过在基板的外表面上形成补偿膜,来根据光的行进方向对光的相位变化进行补偿;面内切换(IPQ型,通过在任一基板上形成两个电极来形成平行的横向电场;以及垂直配向(VA)型,通过使用负型液晶和垂直配向层,使液晶分子的纵轴垂直于配向层的平面。在这些类型中,IPS型IXD器件包括彩色滤光片(CF)基板、薄膜晶体管(TFT)基板和液晶层。此时,彩色滤光片基板和薄膜晶体管基板彼此相对,并且在这两个基板之间形成液晶层。彩色滤光片基板包括用于防止光泄漏的黑色矩阵(black matrix)层,和用于实现各种颜色的R、G和B滤光层。另外,薄膜晶体管基板包括多数条扫描线和多数条数据线纵横交错,多数个画素位于该些扫描和数据线交错间。每个画素包含有画素电极和共同电极。下面,将在下文中描述根据现有技术的IPS型IXD器件。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的IPS型IXD器件的单元像素的平面图。如图1所示,根据现有技术的IPS型IXD器件包括有一 TFT阵列基板。在TFT阵列基板上具有多条扫描线 110、多条数据线120、共通电极线115、多个共通电极116、多个像素电极130、以及多个薄膜晶体管TFT。此时,以固定的间距在一个方向上形成多条扫描线110,并且与所述扫描线110 大致垂直地形成多条数据线120,由此限定了多个像素区。同时,与扫描线平行地形成共通电极线115。另外,在每个像素区内形成共通电极116,其中共通电极116通过第二接触孔 119与共通电极线115相连接,以便从外部驱动电路接收Vcom信号。并且,共通电极包含有多个电极条117。像素电极130位于共通电极下方且被绝缘层(图中未绘示)隔离,与共通电极116在像素区内形成横向电场。此外,在扫描线与数据线的交叉处形成多个薄膜晶体管TFT。薄膜晶体管根据扫描线的扫描信号导通,以将数据线120的数据信号传送到像素电极130。当画素为关闭(off)状态时,液晶分子沿画素的图示配向方向排布,当画素为打开 (on)状态时,画素电极130和共同电极116之间产生横向电场,使得液晶分子旋转,沿图示垂直于电极条117的电场方向排布。然而,如图2所示在TFT基板111上排列的多个画素,除了位于基板最外侧的两列画素以外,其他的每一列的画素都会受到其左右两侧的画素电场的影响,但是位于最外两侧的两列画素,因为只有一侧的画素电场对其产生影响,即最左侧的一列的画素只有右边的画素会影响该列画素,而位于最右侧的一列画素则只有左边的画素会影响该列画素,其他位于中央的画素则因为左右两侧都会产生影响从而使得液晶暗态时的排布是相同的,而位于最边上两侧的两列画素则会在暗态时产生液晶排布异常,亦即边界效应。如图3所示, 位于最左侧的一个由扫描线110和数据线120形成的画素中,共同电极线115和共同电极 116电性相连,共通电极条117位于画素电极130之上,而位于该画素靠近左侧的共通电极条117之间的液晶暗态时产生的液晶异常的排布而造成了暗态时的漏光。因此,在现有的IPS画素设计下,因为边界效应的影响造成了最外侧两列画素液晶的异常排布,使得在暗态下漏光,通常解决此现象都是通过增加TFT基板对侧的黑色矩阵(Black matrix)的宽度来进行遮挡最外侧的两列画素。而这样的做法会降低面板的光穿透率。使得周边非显示区域的宽度增加,显然这样的设计是不符合目前窄边框的设计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应用于IPS显示技术面板,避免其面板周边画素区域液晶受边际效应的电场影响而旋转角度,当暗态画面组件未驱动下液晶仅依靠与配向膜分子间吸引力而排列,本专利技术将周边画素进行共同电极的特别设计,在避免损失面板光的穿透率的情况下,利用该电极条特殊图案和排布迫使液晶角度旋转达到避免液晶异常旋转的设计。TFT基板上包含了多数条扫描线和多数条共通电极线。多数条数据线沿大致垂直扫描线的方向折线排布。多数条的扫描线和多数条的数据线纵横排布形成了多数个的画素,每个画素通过扫描线和数据线的交叉处的薄膜晶体管开关和扫描线和数据线相连。每个画素包含一共通电极,其中共通电极为梳状更包含了多数的共通电极条,共通电极条的方向平行于数据线,沿大致垂直扫描线的方向折线排布,共通电极通过连接孔和共通电极线电性连接,并通过共通电极线接入外部的Vcom电压。每个画素内的共通电极还通过图示的连接部彼此相连。每个画素还包含一画素电极,该画素电极位于画素区域内的共通电极之下,并且和共通电极通过一绝缘层电性隔离。每个画素内的画素电极覆盖整个画素区域,通过接触孔和TFT开关相连接,当TFT开关打开后通入数据线的电压信号,和共通电极的电极条之间形成一横向电场驱动液晶的旋转。本专利技术中边缘画素的共通电极条少于中央画素的共通电极条,更具体的,边缘画素中的共通电极条比中央画素的共通电极条少一条。其中边缘画素中的共通电极条更包含了最外侧的两条次电极条和其他的主电极条。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该些主电极条和次电极条均等间距排列,边缘画素中的电极条的间距大于中央画素的间距。在另一实施例中,该些主电极条和次电极条为非等间距排列,且主电极条之间为等间距,次电极条之间和主次电极条之间间距相同。在另一实施例中,该次电极条之间通过多数的电极分支连接,主电极条之间为等间距排列。总之,本专利技术通过改变边缘画素内共通电极的排布和形状来改变电场的强度使得边缘画素内液晶分子和中央画素内的液晶分子排布趋于一致。附图说明图1是IPS驱动示意2边缘画素显示异常示意3边缘画素边界效应示意4第一实施例图示图5第二实施例图示图6第三实施例图示具体实施方式为让本专利技术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详细介绍。本专利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均配以对应的图示标号。实施例一,请参照图4,TFT基板上包含了多数条扫描线410沿水平方向排布,同时形成的还有多数条平行于扫描线410的共通电极线415。多数条数据线420沿大致垂直扫描线的方向折线排布。多数条的扫描线410和多数条的数据线420纵横排布形成了多数个的画素400,每个画素400包括有一薄膜晶体管开关且其设置在扫描线410和数据线420的交叉处,并和扫描线410和数据线420相连。每个画素400包含一共通电极416,其中共通电极416为梳状更包含了多数的共通电极条417,共通电极条417的方向平行于数据线420,沿大致垂直扫描线410的方向折线排布,共通电极416通过连接孔431和共通电极线415电性连接,并通过共通电极线415 接入外部的Vcom电压。每个画素400内的共通电极416还通过图示的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描线和多数条数据线纵横交错间,其中该画素包含边缘画素和中央画素,且每个画素更包含多数个共通电极条,其中该边缘画素的共通电极条少于中央画素的共通电极条。1.一种面内切换型液晶显示面板,包括:一彩色滤光片基板;一薄膜晶体管基板,与彩色滤光片基板相对设置,且夹置一液晶层于其中;多数条扫描线和多数条数据线,该多数条扫描线和多数条数据线纵横交错排布于该薄膜晶体管基板上;多数个画素,设置于该多数条扫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得俊柳智忠
申请(专利权)人:深超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