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软篷覆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6891465 阅读:6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软篷覆盖系统,包括导轨、电机和软篷覆盖件,所述导轨为两根,每根导轨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支撑架,上述支撑架通过滚轮与导轨连接;位于同一根导轨上的每两个支撑架之间的上端连接有上活动连杆,位于同一根导轨上的每两个支撑架之间的下端连接有下活动连杆;位于同一根导轨上方装有一组导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电机旋转带动皮带轮机构,皮带轮机构再带动同步传动轴和两端的主动转轮等速旋转,从而拉动导绳移动,导绳移动将带动支撑架以及篷杆沿导轨方向移动,使覆盖在篷杆上的软篷覆盖件自由展开或收缩,达到自动覆盖或开启的目的。本装置使用方便、利于调节、控制灵活,覆盖严实、应用范围广。(*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软篷覆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软篷覆盖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普通自卸车加盖系统存在关闭不严,且用户容易超载、冒载、漏洒、尘土飞扬等系列缺点,给城市空气环境治理和道路安全带来了很多隐患。另外,现有软篷覆盖领域一般应用范围较窄,自动化程度低,一般不能够同时应用于道路运输车辆顶部密封、房屋顶部或阳台的遮盖、大型室外展台的顶部覆盖以及温室大棚的顶部覆盖等领域,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使用方便、便于调节、控制灵活,且关闭严实、应用范围广的自动软篷覆盖系统。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软篷覆盖系统,包括导轨、电机和软篷覆盖件,所述导轨为两根,每根导轨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支撑架,上述支撑架通过滚轮与导轨连接;位于同一根导轨上的每两个支撑架之间的上端连接有上活动连杆,位于同一根导轨上的每两个支撑架之间的下端连接有下活动连杆;位于同一根导轨上方装有一组导绳,上述导绳的其中一根穿过导绳U型卡,导绳U型卡锁固在支撑架上,所述导绳一端与主动转轮连接,另一端与从动转轮连接, 且从动转轮再与张紧机构连接;位于两组导绳一端的两个主动转轮之间通过同步传动轴连接,上述位于一根导轨上的支撑架与位于另一根导轨上的支撑架之间设置篷杆,上述软篷覆盖件设置在篷杆上;上述支撑架沿导轨行程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行程开关;上述同步传动轴上设置有皮带轮机构,上述皮带轮机构与电机连接;上述电机、行程开关分别与控制系统连接。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作为优选上述同步传动轴上设置有传动轴长度调节器。作为优选上述同步传动轴上设置有旋转机构固定件。作为优选上述支撑架为L型支撑架。作为优选上述篷杆的形状可以为平直形、圆弧形或上拱形中的一种。作为优选上述软篷覆盖件通过绳带与篷杆进行绑扎连接。作为优选上述从动转轮距离最近的支撑架处设置有卡锁片。作为优选上述支撑架上设置有导绳U型卡,上述导绳U型卡可对导绳进行自由导向,同时支撑架在导绳张紧的作用下,通过导绳U型卡能防止支撑架过度偏斜,并防止滚轮脱轨。作为优选上述每两个支撑架之间的上活动连杆分为两段,两段中间为铰连接; 上述每两个支撑架之间的下活动连杆分为两段,两段之间为铰连接。拉伸或者收缩时,上活动连杆与下活动连杆两段之间的铰连接处进行相应的旋转移动,以此改变两个支撑架之间的距离,从而达到拉伸或者收缩的目的。拉伸到最大状态时每两个支撑架之间的上活动连杆与下活动连杆形成类似长方形,收缩时类似菱形。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本技术方案还可以是上述导绳可以是钢丝绳或者链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通过电机旋转带动皮带轮机构,皮带轮机构再带动同步传动轴和两端的主动转轮等速旋转,从而拉动导绳移动,导绳移动将带动支撑架以及篷杆沿导轨方向移动,与支撑架相连接的上、下活动连杆呈长方形和菱形变换,使覆盖在篷杆上的软篷覆盖件自由展开或收缩,达到自动覆盖或开启的目的。通过控制电机的正、反两个转向,灵活地控制了软篷覆盖件的展开与收缩,展开长度不受限制,收缩后的篷杆所占空间小,固定方便。通过需要可选用合适尺寸的篷杆以及控制两根导轨之间的距离,再通过传动轴长度调节器上的不同孔距尺寸,来调节同步传动轴的长度,从而调节软篷覆盖件在宽度方向的覆盖范围。本方案的行程开关可以自动切断电机电源,起到保护的作用。本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安装不受长度、宽度及空间限制,所有部件全部为螺栓锁紧固定,安装、拆卸、维修方便,实用范围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软篷覆盖件展开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软篷覆盖件闭合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同步传动轴以及与同步传动轴连接的部件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中的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1-篷杆,2-上活动连杆,3-支撑架,4-滚轮,5-下活动连杆,6_导轨,7_张紧机构, 8-同步传动轴,9-皮带轮机构,10-电机,11-导绳,12-主动转轮,13-从动转轮,14-传动轴长度调节器,15-卡锁片,16-软篷覆盖件,17-旋转机构固定件,18-行程开关,19-导绳U 型卡,31-右一支撑架,32-右二支撑架,33-右三支撑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自动软篷覆盖系统,包括导轨6、电机10和软篷覆盖件16,所述导轨6为两根,本实施例中的每根导轨6采用了八个支撑架3,支撑架3通过滚轮4与导轨6连接;位于同一根导轨6上的每两个支撑架3之间的上端连接有上活动连杆2,位于同一根导轨6上的每两个支撑架3之间的下端连接有下活动连杆5 ;上述每两个支撑架3之间的上活动连杆2分为两段,两段之间为铰连接;上述每两个支撑架3之间的下活动连杆5分为两段,两段之间为铰连接。位于同一根导轨6上的多个支撑架3之间通过导绳U型卡19与同侧的一根导绳11连接,但不固定,导绳U型卡19紧固在支撑架3上, 导绳11对其进行自由导向,同时支撑架3在导绳11张紧的作用下,通过导绳U型卡19能防止支撑架3过度偏斜,并防止滚轮4脱轨。导绳11 一端与一个主动转轮12连接,另一端与一个从动转轮13连接;分别位于两组导绳11 一端的两个主动转轮12之间通过同步传动轴8连接,每组导绳11另一端的从动转轮13都与一个张紧机构7连接;所述位于同一根导轨6上的支撑架3与位于另一根导轨6上的支撑架3之间通过篷杆1连接,软篷覆盖件16 设置在篷杆1上;上述支撑架3沿导轨6行程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行程开关18 ;上述同步传动轴8上设置有皮带轮机构9,上述皮带轮机构9与电机10连接;上述电机10与行程开关18都与控制系统连接;上述同步传动轴8上设置有传动轴长度调节器14 ;上述同步传动轴8上设置有旋转机构固定件17 ;上述支撑架3为L型支撑架;上述软篷覆盖件16通过绳带与篷杆1进行绑扎连接;上述从动转轮13距离最近的支撑架3处安装有卡锁片15,上述卡锁片15在此处卡锁导绳11形成与此处支撑架3相对固定。本实施例中的篷杆1为上拱形,当为平直形和圆弧形或者其它形状时,其工作原理都一致。本实施例中的导绳11采用钢丝绳,当为链条或者其它类似部件时,其工作原理与以上描述一致,所以本申请文件就不再单独列举实施例进行描述,且仍在申请文件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施例中支撑架3的个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改变,其个数的多少不会影响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工作原理电机10通电后旋转,带动皮带轮机构9旋转,在皮带轮机构9的带动下,同步传动轴8进行同向、同步旋转,传动轴长度调节器14通过不同孔距尺寸,可以调节同步传动轴8 的长度,同步传动轴8带动两端的主动转轮12进行旋转,主动转轮12的旋转带动导绳11 发生位移,导绳11通过卡锁片15与支撑架3中的右一支撑架31锁紧固定,当导绳11前后移动时,带动右一支撑架31前后移动,右一支撑架31前后移动后将拉动与之连接的上活动连杆2和下活动连杆5发生拉伸或折叠。上活动连杆2和下活动连杆5在右一支撑架31 的拉动下,将带动与之连接的右二支撑架32移动,右二支撑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软篷覆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导轨(6)、电机(10)和软篷覆盖件(16),所述导轨(6)为两根,每根导轨(6)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支撑架(3),所述支撑架(3)通过滚轮(4)与导轨(6)连接;位于同一根导轨(6)上的每两个支撑架(3)之间的上端连接有上活动连杆(2),位于同一根导轨(6)上的每两个支撑架(3)之间的下端连接有下活动连杆(5);位于同一根导轨(6)的上方安装有一组导绳(11),所述导绳(11)的其中一根穿过导绳U型卡(19),导绳U型卡(19)锁固在支撑架(3)上,所述导绳(11)一端与主动转轮(12)连接,另一端与从动转轮(13)连接,且从动转轮(13)再与张紧机构(7)连接;两个主动转轮(12)之间通过同步传动轴(8)连接,所述位于一根导轨(6)上的支撑架(3)与位于另一根导轨(6)上的支撑架(3)之间设置篷杆(1),所述软篷覆盖件(16)设置在篷杆(1)上;所述支撑架(3)沿导轨(6)行程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行程开关(18);所述同步传动轴(8)上设置有皮带轮机构(9),所述皮带轮机构(9)与电机(10)连接;所述电机(10)、行程开关(18)分别与控制系统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仁松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创奇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