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纱浸润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882750 阅读:4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纱浸润剂,为5~15wt%的水溶液,该水溶液中溶质由以下占溶质重量含量的组分构成:淀粉40~70%、油剂15~40%、乳化剂1.0~5.0%、阳离子表面活性剂3~10.0%、环氧树脂1.0~5.0%;其中,所述油剂为植物油、矿物油或植物混合油。还公开了上述浸润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浸润剂为纺织型淀粉浸润剂,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浸润剂生产出的玻璃纤维集束性好,纱线硬挺度适中,飞行性高,兼顾了经纱与纬纱两者对纱线物性的要求,同时打纬经过喷吹后,易开纤,不仅能有效的节约打纬及开纤所消耗的能源,还能降低坯布的透气度,降低生产成本,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玻璃纤维纱
,尤其是一种电子织造用纱的浸润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玻璃纤维细纱按其用途大体上可分为电子织造用纱和工业用纱,而电子织造用纱在玻璃纤维纱中有最大宗的用途,尤其型号为G75纱在目前市场中占据了大笔江山,且预计在短时间内市场格局不会有大的变动。电子织造用电子纱,有经纱和纬纱两种;经纱要求纱线有一定的硬挺度,耐磨性好;而纬纱则需要纱线较软,扁平,同时集束性又不能太差,利于织造,布面毛羽少。这就导致目前市场上的常用的G75纱浸润剂类型,分有经纱配方与纬纱配方两种,这样在电子布的织造过程中,经纱与纬纱用纱需要分开生产、管理和销售。大量使用的电子级G75纱的经纱浸润剂,集束性好,纱束较硬,但在作纬纱织造时空气压力大,耗气量大,能耗大,且纱线的开纤性能较差,经纱配方中使用较大比例(60%或以上)的集束力强的改性玉米淀粉做主成膜剂,来达到纱线的耐磨性好,集束性高;使用纬纱浸润剂配方类型生产的纱在作经纱时经纱集束性较差,纱束较软,整经时纱线易产生毛羽,导致布面疵点多,不能使用,且在目前要求高速打纬的条件下,纬纱配方作纬纱也存在缺陷纱散导致布面毛羽多。纬纱配方 配方中使用40 %左右的玉米和土豆改性淀粉做主成膜剂,来达到纱线柔软。如果开发经纬兼用G75电子细纱,可以使织造厂和纱厂生产管理和库房的管理简单,且减少库存,也降低电子布厂的能源消耗,使产品在市场中更具有竞争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不足,提出一种电子纱浸润剂,经纱和纬纱均可使用;采用此浸润剂生产出的玻璃纤维兼顾了经纱与纬纱两者对纱线物性的要求。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子纱浸润剂,为5 15wt%的水溶液,该水溶液中溶质由以下占溶质重量含量的组分构成淀粉 40 - 70%油剂 15 ~ 40%乳化剂 1.0-5. 0%阳离子表面活性剂3 ~ 10. 0%环氧树脂 1.0-5. 0%其中,所述油剂为植物油、矿物油或植物混合油。优选的,所述淀粉为醋酸酯类改性玉米淀粉。 优选的,所述淀粉由两种淀粉组成淀粉A与淀粉B,重量比为5 8 3 6 ;所述淀粉A的直链成份为50 70%,pH4 8,粘度9 30CPS ;所述淀粉B的直链成份为20 40%, pH5 8,粘度 5 15CPS。 优选的,所述油剂为氢化棕榈油。优选的,所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选自脂肪酸酰胺醋酸盐、多乙酸稀铵缩合物、四乙烯戊铵衍生物和烷基咪唑啉衍生物中的一种。优选的,所述环氧树脂为分子量为100 800的水溶性环氧树脂。优选的,该浸润剂还包含有防腐剂和消泡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采用淀粉A、淀粉B、油剂、乳化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环氧树脂衍生物复配构成的电子纱浸润剂。其中淀粉A 醋酸酯类改性玉米淀粉,碳链结构较为稳定,其直链成份为50 70%, PH4 8,灰分0. 05 0. 5%,粘度9 30CPS (糊化后,60°C ),能很好的溶解,膜强度高,集束力强。与玻璃纤维较好的结合,对玻纤表面形成很好的保护。淀粉B 醋酸酯类改性玉米淀粉,碳链结构较为稳定,其直链成份为20 40%, PH5 8,灰分0. 08 0. 6%,粘度5 15CPS(60°C ),粘度较小,能很好的溶解,其膜较软, 柔韧性较好,集束力弱。与A淀粉较好的相容。对玻璃纤维表面形成很好的保护。淀粉A和淀粉B的确定和比例的选择是本专利技术的实验测试重点,其中根据两种淀粉集束力的差异来调整其比例,优选为7 3、6 4或8 2。油剂具体为氢化棕榈油,外观常温下为固态,熔点35 45°C,酸值2. 5MAX,皂化值150 300。乳化剂由极性的亲水基团和非极性的亲油基团组成,这使得它一部分可溶于水, 另一部分可与油相结合。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优选脂肪酸酰胺醋酸盐,可有效的减低动摩擦系数,减少毛羽的产生,同时有一定的抗静电作用。环氧树脂衍生物所述的环氧树脂衍生物为水溶性环氧树脂,其分子量范围在 100 800。防腐剂淀粉型浸润剂玻璃产品在一定的环境,温湿度下,经过一定的时间,会发生变质,即通常所说的发霉现象,为了防止此现象的发生(或使淀粉型浸润剂玻璃纤维产品能存放更长的时间)。消泡剂在浸润剂的制备过程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消泡剂,可有效的减少泡沫的产生及提高浸润剂的有效利用率,同时使浸润剂能很好的涂敷的在玻璃纤维表面。泡沫的产生主要是浸润剂的使用过程中为使浸润剂各组分均勻,需要一直搅拌以及拉丝过程中的浸润剂回流。本专利技术浸润剂为纺织型淀粉浸润剂,使用本专利技术浸润剂生产出的玻璃纤维集束性好,纱线硬挺度适中,飞行性高,兼顾了经纱与纬纱两者对纱线物性的要求,同时打纬经过喷吹后,易开纤,不仅能有效的节约打纬及开纤所消耗的能源,还能降低坯布的透气度,降低生产成本,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电子纱浸润剂对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①、分别称取下述组分,组分总量占浸润剂的5 15wt%,其余为水;各组分在组5分总量中的重量比为 淀粉40 - 70%油剂15~40%乳化剂1. 0~5. 0%阳离子表面活性剂3~10. 0%环氧树脂1. 0~5. 0%其中,所述油剂为植物油、矿物油或植物混合油;②、配制油剂乳液i、分别加热油剂、乳化剂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至60 V 80°C ;ii、将油剂加入乳化罐,搅拌;再依次加入乳化剂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搅拌;iii、加入60°C 80°C的水,至出现转化点停止加水;继续搅拌5min lOmin,备用;③、向浸润剂的总水量30% 60%的水中加入淀粉;蒸煮至90°C 98°C,搅拌,保温糊化20min 60min ;④、依次加入步骤②油剂乳液、环氧树脂和余量的水,搅拌。优选的,步骤③中淀粉为8 15wt%的水溶液。优选的,步骤①和③中淀粉由两种醋酸酯类改性玉米淀粉组成淀粉A与淀粉B, 重量比为5 8 3 6 ;所述淀粉A的直链成份为50 70%,pH4 8,粘度9 30CPS ; 所述淀粉B的直链成份为20 40%,pH5 8,粘度5 15CPS。具体实施例方式一种电子纱浸润剂,为5 15wt%的水溶液,该水溶液中溶质由以下占溶质重量含量的组分构成淀粉40 - 70%油剂15~40%乳化剂1. 0~5. 0%阳离子表面活性剂3~10. 0%环氧树脂1. 0~5. 0%其中,所述油剂为植物油、矿物油或植物混合油;淀粉由两种醋酸酯类改性玉米淀粉组成淀粉A与淀粉B,重量比为5 8 3 6;所述淀粉A的直链成份为50 70%, PH4 8,粘度9 30CPS ;所述淀粉B的直链成份为20 40%,pH5 8,粘度5 15CPS。上述电子纱浸润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①、分别称取上述电子纱浸润剂的各组分;②、配制油剂乳液i、分别加热油剂、乳化剂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至60 V 80°C ;ii、将油剂加入乳化罐,搅拌;再依次加入乳化剂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搅拌;iii、加入60°C 80°C的水,至出现转化点停止加水;继续搅拌5min lOmin,备用;③、向浸润剂的总水量30% 60%的水中加入淀粉;蒸煮至90°C 98°C,搅拌,保温糊化20min 60min ;④、依次加入步骤②油剂乳液、环氧树脂和余量的水,搅拌。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纱浸润剂,为5~15wt%的水溶液,该水溶液中溶质由以下占溶质重量含量的组分构成:其中,所述油剂为植物油、矿物油或植物混合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纱浸润剂,为5 15wt%的水溶液,该水溶液中溶质由以下占溶质重量含量的组分构成淀粉40 - 70%油剂15~40%乳化剂1. 0~5. 0%阳离子表面活性剂3~10. 0%环氧树脂1. 0~5. 0%其中,所述油剂为植物油、矿物油或植物混合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纱浸润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淀粉为醋酸酯类改性玉米淀粉。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纱浸润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淀粉由两种淀粉组成淀粉 A与淀粉B,重量比为5 8 3 6 ;所述淀粉A的直链成份为50 70%,pH4 8,粘度 9 30CPS ;所述淀粉B的直链成份为20 40%,pH5 8,粘度5 15CPS。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纱浸润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剂为氢化棕榈油。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纱浸润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选自脂肪酸酰胺醋酸盐、多乙酸稀铵缩合物、四乙烯戊铵衍生物和烷基咪唑啉衍生物中的一种。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纱浸润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树脂为分子量为100 800的水溶性环氧树脂。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纱浸润剂,其特征在于该浸润剂还包含有防腐剂和消泡剂。8.一种电子纱浸润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玉华刘大伟夏逐波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国际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