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通常水体饱和溶解氧在10mg/l左右,当水体溶解氧低于%ig/l时会影响大部分鱼虾,水生植物和好氧菌落的生存。一般认为天然溶解氧2成来自水面空气接触,8成来自水体藻类和大型植物光合产氧。一般晴天水面和透光度好的上层水体由于风浪增氧和水生植物光合产氧的原因不会缺氧,但在夜晚,养殖鱼塘水体中下部,低透光率湖泊河道底部,富营养化水体深水区 (通常基本无光线透入,且生物量大)等因植物产氧不足,又缺乏水面溶解氧补充,溶解氧往往仅为o-aiig/i,这种缺氧环境适合厌氧菌大量繁殖,往往导致大量硫化氢,甲烷,氨气等有害代谢气体的产生,这些气体上升到水层上部会污染水体,同时厌氧菌分泌的有机酸导致结合态磷络合分解转化为溶解磷释放到水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此外,很大一部分高经济价值的水产养殖对象如虾蟹鲍鱼等主要栖息于水底,因此水底增氧意义远大于现有常见的水面增氧。常规使用方法是利用增加水与空气接触面积来达到增氧效果的,常见方法有化学法在水中投放过氧化钙,过碳酸钠,缓释过氧化氢等。这些药剂可以下沉到水底产氧,因成本高一般用于应急增氧,在江河湖泊修复和水产养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物理肺式增氧生物礁,固定在水体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物理肺式增氧生物礁采用高强度薄膜材料制作而成,在水下固定的大型开口气囊;气囊开口向下,气囊底部与水底有一定距离;气囊顶部安装有连接管直通水面,且连接管上安装有单向阀门,同时在气囊外壁连接大量亲水的纤维或绳;向连接管内充气后的气体被保留在气囊内的上部,并直接与气囊下部水面接触,形成物理肺式增氧生物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物理肺式增氧生物礁,固定在水体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物理肺式增氧生物礁采用高强度薄膜材料制作而成,在水下固定的大型开口气囊;气囊开口向下,气囊底部与水底有一定距离;气囊顶部安装有连接管直通水面,且连接管上安装有单向阀门,同时在气囊外壁连接大量亲水的纤维或绳;向连接管内充气后的气体被保留在气囊内的上部,并直接与气囊下部水面接触,形成物理肺式增氧生物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理肺式增氧生物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物理肺式增氧生物礁,当为复杂水文状况下时,采用钢、塑或水泥材质的整体沉箱式气囊;所述的高强度薄膜材料采用亲水,不易漏气且难降解的致密编制材料。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物理肺式增氧生物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亲水,不易漏气且难降解的致密编制材料为经加强的玻璃缎纹布且在气囊内侧刷涂少量疏水材料堵孔制成。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物理肺式增氧生物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疏水材料采用蜡类,聚氟树脂,聚硅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或使用各种偶联剂中的一种。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物理肺式增氧生物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疏水材料采用蜂蜡乳液或硅烷偶联剂。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物理肺式增氧生物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囊底部与水底的距离为要增氧的水体层距离水底的高度;所述的气囊大小为使单个气囊容纳气体体积为0. 1-100立方米;所述的气囊采用重物锚固或桩柱固定方式固定在水中。7.—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理肺式增氧生物礁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