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山大学专利>正文

胺基亚胺镍乙烯聚合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6877000 阅读:3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胺基亚胺镍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催化乙烯聚合上的应用。该配合物具有式(I)和式(II)的结构,其中R1为氢或烃基,R2为氢或烃基,R3为氢或烃基,R4为氢或烃基,X为卤素。该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二酮化合物与苯胺通过酮胺缩合反应得到二亚胺化合物;然后与三甲基铝反应并水解后得到胺基亚胺配体;最后在无水无氧条件下通过胺基亚胺配体与(DME)NiX2的配位反应得到镍配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配合物具有特定的配体取代结构,在改性甲基铝氧烷或烷基铝的活化下可催化乙烯聚合,在特定条件下表现出活性聚合特征,得到高分子量的窄分布支化聚乙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烯烃催化聚合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胺基亚胺镍配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催化乙烯活性聚合方面的应用。
技术介绍
活性聚合是在聚合过程中没有明显链转移和链终止的聚合反应,可用于分子量可控的窄分布聚合物、末端功能化聚合物以及嵌段共聚物等各种新型材料的合成。过渡金属催化的烯烃配位聚合,反应活性高,催化剂性能可通过改变配体结构方便地进行调节,聚合物立体结构可控性好,因此,配位活性聚合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能够实现烯烃活性聚合的催化体系较多集中在前过渡金属催化剂(如钛、锆等)。在优化条件下,这些催化剂能够得到高分子量的窄分布线形聚乙烯,对于α -烯烃还具备一定的立体选择性。其中效果较好的有Fujita研究组报道的双(酚氧亚胺)钛系烯烃聚合催化剂(Angew. Chem. Int. Ed. 2001, 40, 2918-2920)和双(吲哚亚胺)钛系烯烃聚合催化剂(Chem. Lett. 2001,566-567),可催化乙烯活性聚合,得到窄分子量分布的线形聚乙烯。Mecking课题组报道的β-酮亚胺钛催化剂,可在0 1到75 °C的范围内催化乙烯活性聚合,聚合物分子量分布在1. 2以内(J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胺基亚胺镍配合物,其结构式如式(I)或式(II)所示:其中R1为氢或碳原子数为1~20的烃基,R2为氢或碳原子数为1~20的烃基,R3为氢或碳原子数为1~20的烃基,R4为氢或碳原子数为1~20的烃基,X为卤素。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海洋胡海斌伍青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