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73591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热器。该换热器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排换热器和第二排换热器,第一排换热器包括翅片并且第二排换热器包括翅片。该第一排换热器的翅片的翅片密度与第二排换热器的翅片的翅片密度不同。通过根据不同的层数设置不同的翅片密度,由此减缓微通道换热器的结霜,提高系统运行的能力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换热器
技术介绍
参照图1A、1B、1C,诸如微通道换热器的换热器10'包括第一排换热器Rl以及第二排换热器R2。换热器10'还包括换热器入口端集流管11和换热器出口端集流管12, 分别与换热器入口端集流管11和换热器出口端集流管12连接的换热器入口管21和换热器出口管22,以及换热器中间连接管23。如图IA所示,制冷剂沿R方向流动,风沿方向A吹向换热器10'。第一排换热器 Rl以及第二排换热器R2都包括诸如扁管的换热管14以及翅片32'。现有的多排微通道换热器用于热泵时,第一排换热器Rl以及第二排换热器R2的翅片密度FPI的设置是均勻的。热泵在运行过程中,凝结水会积累在翅片表面,当室外温度较低时,凝结水会在换热器表面冻结为霜。如果翅片密度过大,则会使霜层快速累积,而如果翅片密度过小,则会降低换热器的换热能力。对于不同的热泵运行条件,霜层在多排微通道换热器表面的积累状况是不一样的。例如,采用温度滑移较高的制冷剂的系统,例如R407C,入口的蒸发温度往往比温度滑移较小的制冷剂更低,此时,制冷剂入口侧往往更容易产生结霜。又比如,当制冷剂进口在风的背向时,由于进口温度较低,霜层可能在内侧积累;而当制冷剂进口在风的正向时,由于进口温度较低,霜层可能在外侧积累。当制冷剂进口在风的背向时,如果室外温度偏低,则也有可能外侧积累比内侧积累更多。因此对于不同的结霜状况,采用固定的翅片密度不能延缓结霜时间,提高系统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换热器,以减缓微通道换热器的结霜情况,提高系统运行的能力和效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热器,该换热器包括并排设置的多排换热器,多排换热器中的每一排都包括翅片,所述多排换热器中的至少两排的翅片的翅片密度彼此不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根据使用条件按最不易结霜到最易结霜的顺序将多排换热器编成第一排换热器至第N排换热器,第一排换热器的翅片的翅片密度为12-16个/英寸, 第N排换热器的翅片的翅片密度小于或等于第N-I排换热器的翅片的翅片密度并且大于或等于4个/英寸。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多排换热器的翅片的翅片密度从第一排换热器至第N排换热器逐渐减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换热器,该换热器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排换热器和第二排换热器,第一排换热器包括翅片并且第二排换热器包括翅片,该第一排换热器的翅片的翅片密度与第二排换热器的翅片的翅片密度不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第一排换热器的翅片的翅片密度FPIl为12-16个/英寸, 第二排换热器的翅片的翅片密度FPI2满足如下关系4个/英寸< FPI2 < FPI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所述换热器还包括第三排换热器,第一排换热器、第二排换热器和第三排换热器并排设置,并且第二排换热器设置在第一排换热器与第三排换热器之间,第三排换热器包括翅片,第一排换热器的翅片的翅片密度FPI1为12-16个/英寸,第二排换热器的翅片的翅片密度FPI2满足如下关系12个/英寸彡FPI2 ^FPIl,以及第三排换热器的翅片的翅片密度FPI3满足如下关系4个/英寸< FPI3 ^ FPI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所述换热器还包括第三排换热器,第一排换热器、第二排换热器和第三排换热器并排设置,并且第二排换热器设置在第一排换热器与第三排换热器之间,第三排换热器包括翅片,第二排换热器的翅片的翅片密度FPI2为12-16个/英寸,第一排换热器的翅片的翅片密度FPI1满足如下关系4个/英寸< FPI1 < FPI2,以及第三排换热器的翅片的翅片密度FPI3满足如下关系4个/英寸< FPI3 ^ FPI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第一排换热器在第二排换热器的制冷剂流动方向上的下游或上游。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第一排换热器在第二排换热器的制冷剂流动方向上的下游,第二排换热器在第三排换热器的制冷剂流动方向上的下游。作为选择,第一排换热器在第二排换热器的制冷剂流动方向上的上游,第二排换热器在第三排换热器的制冷剂流动方向上的上游。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换热器,根据多排微通道换热器不同的结霜状况设置翅片密度,结霜较多的层设置更低的翅片密度,结霜较少的层设置较高的翅片密度。由此,较低的翅片密度可有效延缓结霜,同时较高的翅片密度可确保换热器的性能。附图说明图1A、1B、1C是描述现有技术的换热器的示意图。图2A、2B、2C是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换热器结构的示意图。图3A、3B、3C是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另一种换热器结构的示意图。图4A、4B、4C、4D是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换热器结构的示意图。图5A、5B、5C、5D是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另一种换热器结构的示意图。图6A、6B、6C、6D是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再一种换热器结构的示意图。图7A、7B、7C是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施例的换热器结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图2A、2B、2C、3A、;3B、3C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换热器。参照图2A、2B、 2C、3A、;3B、3C,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换热器10可以是微通道换热器,并且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排换热器Rl和第二排换热器R2,第一排换热器Rl包括翅片32并且第二排换热器 R2包括翅片34,该第一排换热器Rl的翅片32的翅片密度与第二排换热器的翅片的翅片密度不同。翅片密度为每英寸长度上波形翅片的半个波峰的个数,该术语的定义为本领域的吊iM ο换热器10还包括换热器入口端集流管11和换热器出口端集流管12,分别与换热器入口端集流管11和换热器出口端集流管12连接的换热器入口管21和换热器出口管 22,以及换热器中间连接管23。第一排换热器Rl在第二排换热器R2的制冷剂流动方向R 的下游。如图2A和3A所示,制冷剂沿R方向流动,风沿方向A吹向换热器10。第一排换热器Rl以及第二排换热器R2都包括诸如扁管的换热管14。在图2A、2B、2C所示的示例中,对于换热器10的外侧(即图2A中的右侧或朝向风扇的一侧)结霜较多的情况,第二排换热器R2的翅片34的翅片密度FPI2可设置为 12-16个/英寸,第一排换热器Rl的翅片32的翅片密度FPIl满足如下关系4个/英寸彡FPIl彡FPI2。由此,外侧的翅片密度降低可有效延缓结霜,同时内侧由于结霜较少,较高的翅片密度可确保换热器的性能。在图3A、3B、3C所示的示例中,对于内侧(即图3A中的左侧或远离风扇的一侧)结霜较多的情况,可设置第一排换热器Rl的翅片32的翅片密度FPI1为12-16个/英寸,第二排换热器R2的翅片34的翅片密度FPI2可设置为满足如下关系4个/英寸< FPI2 < FPIl。实施例2图4A、4B、4C、4D、5A、5B、5C、5D、6A、6B、6C、6D 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换热器。参照图4A、4B、4C、4D、5A、5B、5C、5D、6A、6B、6C、6D,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换热器 10可以是微通道换热器,并且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排换热器R1、第二排换热器R2以及第三排换热器R3,第一排换热器Rl包括翅片32、第二排换热器R2包括翅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器,包括:并排设置的多排换热器,多排换热器中的每一排都包括翅片,所述多排换热器中的至少两排的翅片的翅片密度彼此不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强黄宁杰
申请(专利权)人:三花丹佛斯杭州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