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牌坊轧机的维修车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58900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牌坊轧机的维修车具,所述牌坊轧机下部设有换辊轨道及其间的地沟,而所述维修车具的车轮配合行走在牌坊轧机的换辊轨道上,所述维修车具上部固定有4个起吊车具自身的上吊耳,所述维修车具下部固定有1-8个起吊轧机部件用的下吊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充分利用牌坊轧机的地沟和换辊轨道,轻松高效地将笨重的轧机部件从牌坊内部运出运进、吊出吊进,大幅提高牌坊轧机拆旧换新的维修效率,实现牌坊轧机维修操作的规范化、安全化、高效化,且便于推广实施。(*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械车具,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冶金工业中维修牌坊轧机的机械车具。
技术介绍
冶金工业中,为了轧制不同材质、板型的板材,通常都采用立柱牌坊式四辊轧机, 通过自上而下安装在立柱牌坊中的上支承辊、上工作辊、下工作辊、下支承辊,向通过上、下工作辊间隙中的板坯施加轧制力量和前进力量,对板坯进行连续轧制;显而易见,工作辊的下轧力道、转动力道、辊隙的尺寸精确性等因素对于板材成型的精度和内在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立柱牌坊式轧机的部件尺寸、重量都很庞大;例如现代热轧中厚板的四辊轧机中几乎毫无例外都安装有自动厚度控制的HAGC液压油缸,该HAGC油缸是实现轧机自动化和板型、厚度精密控制的重要而关键的部件,相应地,该HAGC液压油缸部件的尺寸、重量也很庞大。而HAGC油缸有上装式和下装式两种安装方式,上装式油缸安装在轧机上支承辊轴承座的上面,与电动压下装置联合实现轧机辊缝的设置和板型、厚度的动态控制;下装式油缸安装在轧机下支承辊轴承座的下面,其主要作用是补偿轧机工作辊及支承辊的磨损, 保持轧制线标高恒定,实现板型、厚度的动态控制。总之,HAGC油缸上装式和下装式各有优缺点,上装式一般用于热轧带钢或窄中板轧机,而下装式一般用于大型宽中厚板轧机。作为四辊轧机庞大部件代表的HAGC油缸单重十几吨乃至几十吨,且下装式HAGC 油缸安装在轧机牌坊的机架内、位于轧机下支承辊轴承座下面几近深入到轧机的换辊轨道下面的地沟中;需要更换维修HAGC油缸时,需要首先拉出轧机下支承辊,拆除并吊开HAGC 油缸周边部件如阶梯垫、C型架等,但即使周边部件拆卸完毕,天车及其吊钩仍无法进入起吊;而传统维修工作没有合适的更换工具和科学的检修方法,因此必须借助人工或其它临时性工具设备,先把HAGC油缸移出轧机机架外,然后才能把旧的吊走移开、再把新换的 HAGC油缸重新安装到规定位置上。传统HAGC油缸检修工作需要花费36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成拆旧换新,工作困难、效率低下,而且很不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牌坊轧机的维修车具,其具有如下优点能够充分利用牌坊轧机的地沟和换辊轨道,轻松高效地将笨重的轧机部件从牌坊内部运出运进、吊出吊进,大幅提高牌坊轧机拆旧换新的维修效率,实现牌坊轧机维修操作的规范化、安全化、高效化,且便于推广实施。为此,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牌坊轧机的维修车具,所述牌坊轧机下部设有换辊轨道及其间的地沟,而所述维修车具的车轮配合行走在牌坊轧机的换辊轨道上,所述维修车具上部固定有4个起吊车具自身的上吊耳,所述维修车具下部固定有1-8个起吊轧机部件用的下吊耳。本技术采用能够配合行走在牌坊轧机的换辊轨道上的车具,且在车具上部固定有4个可以起吊车具自身的上吊耳,在车具下部固定有1-8个起吊轧机部件的下吊耳,因此,本技术能方便地把笨重部件搁置在车具上面或吊装在车具下部吊耳上,同时再利用现有轨道轻而易举地把笨重部件运出/运进于机架牌坊,同时可利用机架牌坊外的强力天车和钢缆连接车具上部的4个上吊耳,轻松吊出/吊进没有起吊支点的笨重部件,显而易见,本技术结构简单,却能轻松高效地将笨重的轧机部件在牌坊内外运出运进、吊出吊进,大幅提高牌坊轧机部件拆旧换新的维修效率,实现牌坊轧机维修操作的规范化、安全化、高效化,且便于推广实施。为进一步优化结构,提高车具的机械强度、工作稳定性、可靠性和工作寿命,本技术包括如下的具体结构改进所述维修车具为钢板焊接而成,所述上吊耳、下吊耳均焊接在所述维修车具上。所述上吊耳几何对称地分布在所述维修车具结构件的上部。所述下吊耳为2或4个且几何对称地分布在所述维修车具结构件的下部、并均在同排车轮轮距的范围内。为进一步发挥车具构件的受力合理性,提高工作稳定性、可靠性和工作寿命,本技术包括如下的具体结构改进所述维修车具包括两排4个对称分布的车轮和两排4个对称分布的下吊耳,两排下吊耳分别处于两排车轮的轴线上。为进一步利用轧机原有换辊小车固有的动力,提高维修车具的工作适应性、运行的自动化、动力化水平,本技术包括如下的具体结构改进所述维修车具的前端、后端分别固定有牵引用的前吊耳、后吊耳。前后吊耳能够通过钢缆与带有动力的换辊小车相互连接,从而得到动力换辊小车的拉力和推力,进一步大幅减少人工劳动强度,提高工人操作安全性。为进一步利提高维修车具的工作平稳性、可靠性、灵活性、可控性,本技术包括如下的具体结构改进所述前吊耳、后吊耳均位于所述维修车具的中心轴线上。所述维修车具为钢板焊接而成,所述前吊耳、后吊耳均焊接在所述维修车具上。所述换辊轨道包括相互平行的平轨和V形轨,所述维修车具包括一边的平轨车轮和另一边的V形轨轮。 所述维修车具还包括悬挂在所述下吊耳上的手拉葫芦吊。本技术维修车具的主要优点包括1)维修车具可放置在原有工作辊的换辊轨道上,通过前后各设置的一个吊耳,与换辊小车或预置在轧机主传动轴上的手拉葫芦连接,可以在轧机牌坊实现拉入或移出功能。2)维修车具的车轮一侧为平辊,一侧为V型辊,与轧机换辊轨道相适应,可以同时实现可靠定位和导向。3)维修车具上部两侧设置两个吊耳,以便通过天车起吊。4)维修车具下面设置四个吊耳,可分别悬挂四个提升手拉葫芦,手拉葫芦的起吊重量可灵活地与所需拆换的部件重量相匹配。采用本技术维修车具后,轧机上单个HAGC油缸的检修更换的总时间缩短为 M小时以内,如果同时更换两个HAGC油缸,维修的时间可更大幅缩短,有效地节约了检修时间,降低了劳动强度。本技术特别适用于热轧中厚板厂四辊轧机下装式HAGC油缸的更换。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维修车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主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阶梯剖视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左视示意图。图4为用图1实施例从牌坊轧机下部拆卸下装式油缸的工作示意图。图5为用图1实施例把拆下的油缸从地沟和轨道向上吊出的工作示意图。图6为用图1实施例把换新的油缸重新装入牌坊轧机下部的工作示意图。图7为图4工况时换辊小车与本车具实施例相连接的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分别为本技术牌坊轧机的维修车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不同视角的示意图。参见图4-7可见,所述牌坊轧机包括自上而下安装在立柱牌坊Z中的上支承辊、上工作辊、下工作辊、下支承辊(用4根辊的水平轴心点划线分别表示)且附设有地沟G 和换辊轨道10,轨道10上运行有可对接前后双向牵引力且尺寸较大的换辊小车H,所述轨道10包括平行延伸的平轨11和V形轨12,而本实施例所述维修车具20为钢板焊接而成, 其包括两排4个对称分布的车轮,一边是平轨车轮21、另一边是V形轨轮22,车轮配合行走在牌坊轧机的地沟G和换辊轨道10上,所述维修车具20上部焊接有4个起吊车具自身的上吊耳23,所述维修车具20下部焊接有4个起吊轧机部件用的下吊耳M。所述上吊耳23 几何对称地分布在所述维修车具20结构件的上部。所述下吊耳M为两排4个几何对称地分布在所述维修车具20结构件的下部、且均在同排车轮21、22轮距的范围内,两排下吊耳 24分别处于两排车轮的轴线上。所述维修车具20的前端、后端的中心轴线上分别焊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牌坊轧机的维修车具,所述牌坊轧机下部设有换辊轨道及其间的地沟,其特征在于:所述维修车具的车轮配合行走在牌坊轧机的换辊轨道上,所述维修车具上部固定有4个起吊车具自身的上吊耳,所述维修车具下部固定有1-8个起吊轧机部件用的下吊耳。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祯伟姜海军赵磊徐启扬陈功彬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韶关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