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58621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触控面板,包括一主面板和装设在该主面板下方的一发光触控模块;该主面板上设置有多个显示图样;该发光触控模块至少包括一第一电路板,该第一电路板上设置有多个触控传感器、多个发光装置以及多个导光件,该导光件与该发光装置的侧缘贴接在一起,以将该发光装置发出的光均匀向上投射到显示图样上;该发光触控模块还包括设置在该导光件下方的反光件,该反光件能够将从导光件底面射出的光线反射回导光件,再进一步从显示图样向上射出以提高显示图样的亮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触控面板有利于改善视觉效果和节能环保。(*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尤其涉及一种有利于提高显示图样亮度的触控面板。
技术介绍
现有的机电产品出于美观和操作轻便的考虑,在控制面板中日益广泛采用触控方式,也就是在机电产品的面板上设置有显示图样,再通过在面板下方设置电容或电阻式触控传感器来感应操作者手指的触控位置,并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传送给一触控控制电路, 该触控控制电路可相应地控制对应的发光装置的发光状态,该发光装置发出的光线可以照亮面板上的显示图样,该触控控制电路还可将相应的信号送给主控制电路来控制机电产品的工作状态,从而有效地实现人机互动,提高机电产品的操控便利性。在中国台湾专利TW97208965中揭露了一种触控面板显示设备,主要包含有一触控控制电路,其电连接有至少一触控传感器以及对应之发光装置,该触控传感器可以感应一近接讯号而传递给触控控制电路,以控制该发光装置之明灭;一主面板,该主面板之对应于前述发光装置之位置设有光孔,发光装置则是设置在光孔之一侧边;一铭板,在该铭板上设有面板之显示图样;一导光装置,设置于该光孔;当操作触控传感器使得发光装置发光时,光线透过导光装置平均地散射于光孔内并折射于铭板。在上述这种现有的触控面板中,发光装置发出的部分光线会从导光装置的内表面向内散射到触控控制电路板上,造成照射到显示图样上的光线的衰减,从而需要增加发光装置的发光强度才能够确保显示图样具有设定的光亮度,导致功耗的增加不利于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出一种触控面板,其能够在不增加发光装置功耗的前提下,提高显示图样的亮度。本技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而提出一种触控面板,包括一主面板和装设在该主面板下方的一发光触控模块;该主面板上设置有多个显示图样;该发光触控模块至少包括一第一电路板,该第一电路板上设置有多个触控传感器、多个发光装置以及多个导光件,该导光件与该发光装置的侧缘贴接在一起,以将该发光装置发出的光均勻向上投射到显示图样上;该发光触控模块还包括设置在该导光件下方的反光件,该反光件能够将从导光件底面射出的光线反射回导光件,再进一步从显示图样向上射出以提高显示图样的亮度。该反光件是用反光油墨印制在该第一电路板上的一层反光膜,其贴接设置在该导光件的底面下方。该触控传感器是电容式的触控传感器,该反光膜可以直接印制在触控传感器的上方。该发光触控模块还包括设置在该主面板与第一电路板之间的一间隔件,该间隔件是用不透光的材料制成的,该间隔件在对应该主面板的显示图样处设有上下贯通的容置孔用以对应收容导光件。该导光件的顶面是粗糙的雾面,而其底面是光滑面。该发光触控模块还包括一第二电路板及设置在该第二电路板上的一触控控制电路,该第二电路板与第一电路板电性连接在一起,该第二电路板与第一电路板在空间上间隔一段距离,以减少该触控控制电路对触控传感器的电磁干扰。该发光触控模块还包括并列设置在该第一电路板一侧的一显示模块,该第二电路板是设置在显示模块的底面,而构成触控控制电路的电子元件是设置在第二电路板的背离该主面板的底面。该主面板上还设置有一组合触控区域及与该组合触控区域相对应的多个子显示单元,该子显示单元上设置有相应的显示图样;该第一电路板在该组合触控区域的下方对应设置有多个连续排列的触控传感器,并在这些子显示单元的下方对应设置有发光装置。该组合触控区域呈环形,与该组合触控区域相对应的各个触控传感器是以首尾相互衔接的方式沿旋转方向连续排列在第一电路板上。该组合触控区域所对应的各个触控传感器均为电容式触控传感器,其中相邻的两个触控传感器之间的分界线呈雁尾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触控面板的有益效果包括通过在该导光件的下方设置反光件,可以将发光装置向下散射出导光件底面的光线重新反射回导光件,再进一步从显示图样向上射出,从而能够在不增加发光装置功耗的前提下,提高显示图样的亮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触控面板一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和图3是本技术的触控面板优选实施例的两个不同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的触控面板优选实施例在除去主面板后的俯视图。图5是图4中的A-A向剖面图。图6是图5中的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图7是本技术的触控面板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8是本技术的触控面板优选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显示模块与第二电路板的立体分解图。图9是本技术的触控面板优选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的俯视图。图10是图9中的C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其中对触控传感器区域做了部分透视处理以示意出各个触控传感器的物理分布状态。图11是本技术的触控面板的触控控制电路的原理框架图。图12是本技术的触控面板的触控控制电路的主工作流程图。图13是本技术的触控面板的触控控制电路中的发光装置控制电路的显示驱动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以应用在洗衣机上的触控面板为例,对本技术予以进一步地详尽阐述。如图1至图8所示,本技术的触控面板包括一主面板1、装设在该主面板1下方的一发光触控模块2以及装设在该主面板1上的电源开关4。该触控面板上主要设置有两种不同类型的触控显示模式,第一类是较为传统的触控与显示一体结合型,第二类是本技术独创的组合触控区域与组合显示区域对应型。该主面板1是一透明的ABS塑料件,为一整体仅下端开口的框体结构,具有一基部 11和由该基部11的四周向下延伸出的侧板12。该发光触控模块2是收容在该基部11与四侧板12包围形成的腔体内。该基部11只在一个角落上开设有用于装设电源开关4的开孔,在装设到洗衣机中去时,只需要在开孔处进行必要的处理即可实现防水防尘,防止发光触控模块2受损。基部11上设有对应于上述第一类触控模式的多个第一触控显示区域111、一显示窗口 112以及对应于上述第二类触控模式的一个第二触控显示区域113。第二触控显示区域113主要包括一环形的组合触控区域114及与该组合触控区域 114相对应的一组合显示区域115,该组合显示区域115包括设置在该组合触控区域114左右两侧的多个子显示单元118,每个子显示单元118上印制有相应的功能显示图样(图未示出,其可以分别对应于洗衣机的一种洗衣模式)。第二触控显示区域113还包括位于环形的组合触控区域114中央的一功能执行用触控显示区域116。基部11的下表面在不用透光的部位印刷有一层不透明的油墨,在需要透光的部位,比如第一触控显示区域111以及组合显示区域115中的子显示单元118由字符和/或图案构成的显示图样的背面,则印刷有一层透明的油墨,从而构成透明窗的效果,在没有光照的情况下该显示图样处呈黑色,在有光线从透明窗背面照射出来时,则相应的显示图样可见。该发光触控模块2包括一第一电路板21、若干导光件22、若干反光件23、一间隔件对、一主电路模块3以及装设在该主电路模块3上的一触控控制电路25。参见图4至图8, 第一电路板21的顶面在主面板1的第一触控显示区域111的下方对应设置有第一触控传感器211和第一发光装置212。第一电路板21的一侧还形成有一缺口 213。参见图9和图10,第一电路板21在朝向主面板1的顶面还设置有对应于主面板1 的组合触控区域114的多个第二触控传感器214、对应于功能执行用触控显示区域1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触控面板,包括一主面板和装设在该主面板下方的一发光触控模块;该主面板上设置有多个显示图样;该发光触控模块至少包括一第一电路板,该第一电路板上设置有多个触控传感器、多个发光装置以及多个导光件,该导光件与该发光装置的侧缘贴接在一起,以将该发光装置发出的光均匀向上投射到显示图样上;其特征在于,该发光触控模块还包括设置在该导光件下方的反光件,该反光件能够将从导光件底面射出的光线反射回导光件,再进一步从显示图样向上射出以提高显示图样的亮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崇军曾志华王强范炳权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莫列斯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