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大质量、大长径比工件外表面用浮动支承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53842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加工大质量、大长径比工件外表面用浮动支承机构,它由位于工件下方的浮动支承机构底座、对称安装于底座上呈夹角为90~120度的两个浮动支承装置组成,每个浮动支承装置由支柱装置、通过销轴铰接安装于支柱装置上端的小轴、对称安装于小轴两端的滚轮组成,所述工件支承于上述滚轮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浮动支承,减少了支承时的工件振动,保证了支承的平稳性,可方便于加工如离心式混凝土管桩模这类工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加工大质量、大长径比工件外表面用浮动支承机构。属于机械加工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机械切削加工大质量、大长径比工件外表面较为困难。由于此类工件质量大、长径比大,采用通常对旋转工件进行切削加工时,工件会由于其大质量、大长径而变形,特别是中间无支承段变形严重,工件回转时跳动严重,因而无法加工出合格的工件。 现有技术中,缺少加工大质量、大长径比工件外表面用浮动支承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加工大质量、大长径比工件外表面用浮动支承机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一种加工大质量、大长径比工件外表面用浮动支承机构,其特征在于它至少由位于工件下方的浮动支承机构底座、对称安装于底座上呈夹角为90 120度的两个浮动支承装置组成,每个浮动支承装置由支柱装置、通过销轴铰接安装于支柱装置上端的小轴、对称安装于小轴两端的滚轮组成,所述工件支承于上述滚轮上。上述机构可安装于圆柱状、圆筒状工件的中间段,对工件进行支承,保证在进行切削加工时,工件不变形。特别是小轴采用铰接结构,实现了浮动支承,减少了支承时的工件振动,保证了支承的平稳性,方便地实现了专利技术目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支柱装置包括支柱套筒、安装于底部的支承盖、自外而内依次安装于支柱套筒内的可调支撑杆、调节螺杆,它还包括安装于支柱套筒内侧、调节螺杆外侧并支承可调支撑杆的螺母,上述调节螺杆下端伸出支承盖外,与螺母螺旋连接,所述小轴中部铰接安装于支柱装置中可调支撑杆的上端。该技术方案充分考虑了支承大质量工件时,支柱装置所承受的巨大作用力,保证了浮动支承机构工作的可靠性。同时可方便地调节滚轮的位置。又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支柱套筒上开有径向调节孔并安装有锁紧螺丝,调节孔内置有一定弹性的材料。该技术方案用于定位可调支撑杆,并同样考虑了支柱装置所承受的巨大作用力, 对缓解工件的振动起积极作用。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对于外表呈非圆柱状、圆筒状的工件,它还包括固定于工件外侧的圆筒状滚筒,所述滚筒的宽度大于小轴两端的滚轮外侧间的距离。该技术方案方便于加工如离心式混凝土管桩模这类工件。本专利技术较好地解决了机械切削加工大质量、大长径比工件外表面的难题,加工时工件不变形,振动小,能够加工出合格的工件。附图说明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浮动支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图2的C向示意图。附图4为图3中A-A示意图。附图5为图1中B部分局部放大图。附图中各序号分别为1、浮动支承装置;2、底座;3、滚筒;4、轴承外盖;5、螺丝; 6、尼龙棒;7、锁紧螺丝;8、锁紧螺钉;9、小轴;10、可调支撑杆;11、调节螺杆;12、支柱套筒;13、螺母;14、支承盖;15、垫圈;16、圆螺母;17、销轴;18、滚轮;19、调节螺钉;20、工件;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附图1、2、3、4、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示为加工离心式混凝土管桩模跑轮用浮动支承机构,它包括位于管桩模中段下方的浮动支承机构底座2、对称安装于底座上呈夹角为 120度的两个浮动支承装置1,每个浮动支承装置1由支柱装置、通过销轴17铰接安装于支柱装置上端的小轴9、对称安装于小轴两端的滚轮18组成,所述支柱装置包括支柱套筒 12、安装于支柱套筒12底部的支承盖14、自外而内依次安装于支柱套筒12内的可调支撑杆10、调节螺杆11,它还包括安装于支柱套筒内侧、调节螺杆外侧并支承可调支撑杆的螺母13,上述调节螺杆10下端伸出支承盖14外,与螺母13螺旋连接,支柱装置中可调支撑杆 10的上端安装有销轴17,通过销轴17,小轴中部铰接安装于可调支撑杆10的上端。圆筒状滚筒3通过调节螺钉19固定于离心式混凝土管桩模的外侧,滚筒3的宽度大于小轴两端的滚轮18外侧间的距离。滚筒3同时支承于两侧呈夹角为120度的两个浮动支承装置上端的小轴9两端的滚轮18上,共四个支承点。转动调节螺杆11,由于螺母13与调节螺杆10螺旋连接,螺母13产生位移,推动可调支撑杆产生位移,滚轮18的位置随之变化。支柱套筒12的侧壁上开有径向调节孔(图中未标注),调节孔内置有一定弹性的尼龙棒6起缓冲作用,尼龙棒6外侧安装有锁紧螺丝7。这对减小振动、减小噪音起到积极的作用。上述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上述如此结构构成的本专利技术,对于现今同行业的技术人员来说均具有许多可取之处,而确实具有技术进步性。特别是支柱装置上端小轴9两端的滚轮18通过销轴17铰接安装于可调支撑杆10的上端,充分考虑了工件转动时可能出现的工件失圆等导致每根可调支撑杆10的上端的两滚轮18承载力不平衡的情况,实现了自行动态调节,两滚轮18实现了承载力动态平衡,保证了支承的平稳性,减小了振动,减小了噪音。但是,在本专利技术的
内,只要具备最基本的知识,可以对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可操作的实施例进行改进。在本专利技术中对实质性技术方案提出了专利保护请求,其保护范围应包括具有上述技术特点的一切变化方式。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专利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专利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加工大质量、大长径比工件外表面用浮动支承机构,其特征在于它至少由位于工件下方的浮动支承机构底座、对称安装于底座上呈夹角为90 120度的两个浮动支承装置组成,每个浮动支承装置由支柱装置、通过销轴铰接安装于支柱装置上端的小轴、对称安装于小轴两端的滚轮组成,所述工件支承于上述滚轮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大质量、大长径比工件外表面用浮动支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装置包括支柱套筒、安装于底部的支承盖、自外而内依次安装于支柱套筒内的可调支撑杆、调节螺杆,它还包括安装于支柱套筒内侧、调节螺杆外侧并支承可调支撑杆的螺母,上述调节螺杆下端伸出支承盖外,与螺母螺旋连接,所述小轴中部铰接于支柱装置中可调支撑杆的上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大质量、大长径比工件外表面用浮动支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套筒上开有径向调节孔并安装有锁紧螺丝,调节孔内置有一定弹性的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工大质量、大长径比工件外表面用浮动支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套筒上开有径向调节孔并安装有锁紧螺丝,调节孔内置有一定弹性的材料。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加工大质量、大长径比工件外表面用浮动支承机构, 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固定于工件外侧的圆筒状滚筒,所述滚筒的宽度大于小轴两端的滚轮外侧间的距离。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加工大质量、大长径比工件外表面用浮动支承机构,它由位于工件下方的浮动支承机构底座、对称安装于底座上呈夹角为90~120度的两个浮动支承装置组成,每个浮动支承装置由支柱装置、通过销轴铰接安装于支柱装置上端的小轴、对称安装于小轴两端的滚轮组成,所述工件支承于上述滚轮上。本专利技术实现了浮动支承,减少了支承时的工件振动,保证了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工大质量、大长径比工件外表面用浮动支承机构,其特征在于:它至少由位于工件下方的浮动支承机构底座、对称安装于底座上呈夹角为90~120度的两个浮动支承装置组成,每个浮动支承装置由支柱装置、通过销轴铰接安装于支柱装置上端的小轴、对称安装于小轴两端的滚轮组成,所述工件支承于上述滚轮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玉文于世和周成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海恒建材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