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注塑后压缩技术所使用的模具,以及一种自动切除浇口凝料的方法。
技术介绍
注塑后压缩技术兴起于欧洲,于2010年前后在我国开始推广。上述注塑后压缩成型,是一种注塑和压缩模塑的组合成型技术,又称为二次合模注塑成型,经过注塑和压缩两个阶段。操作主要分为两大步骤,即注射入模和压缩成型注射入模,模具先进行初次闭合,封料框由动模一侧向定模一侧移动,这时并不是将动、定模完全闭合,而是留有一定的间隙,间隙由移动式封料框进行封堵,将计量精确的熔料注射人模,虽然模具尚未闭合,当由于封料框的封堵,型腔中的熔料不会泄漏;压缩成型,熔料注射完毕,即向合模装置发出第二次合模信号,合模装置随后立即增大锁模力并推动动模前进,将动、定模板完全合拢, 这时模腔中的熔料在动模的压缩作用下取得型腔的精确形状,获得相应的塑件。上述注塑后压缩技术中,浇注系统的分流道与浇口均设置在定模的型芯上,浇口为侧浇口,进入工位的封料框朝向定模一侧的框架端面能够封堵在侧浇口上。在塑料注射或压缩
,上述浇口,又称为进料口,是指分流道与型腔之间的狭窄部分,也是浇注系统中最短小的部分,它能使塑料熔料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注塑后压缩技术的模具,包括定模、动模与封料框,定模或动模的型芯一侧设置有侧浇口,侧浇口的一端接通分流道,另一端直通定模的型芯与动模的型芯所构成的型腔;其特征在于:在动模或定模的型芯上正对侧浇口的一侧设置有横向突出的浇口封料部,浇口封料部能够从动模或定模一侧封住侧浇口,在浇口封料部与型腔相接的部位上设置有能将塑件与浇口凝料自动切断或自动形成切痕的浇口凝料切除部,上述封料框对应一侧的框架上设置有与浇口封料部相适配的通过凹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家昌,王国琪,范贤池,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信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