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成型产品、冲压成型方法及冲压成型模具技术

技术编号:3413859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4 17: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冲压成型产品、冲压成型方法及冲压成型模具,所述冲压成型产品包括拉伸部和翻直部,在翻直部翻直成型前拉伸部具有拉伸圆角,翻直部包括翻直部本体和补强筋,补强筋位于拉伸部与翻直部本体的连接部位,且补强筋宽度大于拉伸圆角横截面弧长,宽度是指补强筋在与拉伸部的拉伸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的尺寸。本发明专利技术冲压成型产品的翻直部包括翻直部本体和补强筋,补强筋可以覆盖翻直后与原拉伸圆角对应的圆角痕,则可以减弱甚至抵消掉圆角位置拉伸后产生的内应力,使产品的强度得到加强。使产品的强度得到加强。使产品的强度得到加强。

Stamping products, stamping methods and stamping di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冲压成型产品、冲压成型方法及冲压成型模具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成型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冲压成型产品、冲压成型方法及冲压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0002]对于经过拉伸后再翻直的钣金产品,成型后其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成型时,通常是先拉伸再翻直。具体地,拉伸工序中,成型后的产品结构如图3和图4所示,在钣金基板上拉伸成型有拉伸部1,且在拉伸部1与钣金基板边缘2之间会形成拉伸圆角3;后续翻直工序是将拉伸圆角3连同钣金基板边缘2垂直冲压(方向如图3和图4中竖直向下的箭头所示),以将拉伸圆角3及钣金基板边缘2翻直(冲直),翻直后的拉伸圆角3及钣金基板边缘2整体构成一平直的翻直部4,翻直部4与拉伸部1的侧边1.1平齐,如图1和图2所示。
[0003]采用现有上述成型工艺,由于经过拉伸之后,拉伸圆角3位置的材料会伸长变薄,而且存在比较大的内应力,由于内应力的存在,经过冲压翻直之后,被翻直的拉伸圆角3并不能完全与拉伸部1的侧边平齐,会存在圆角痕,圆角痕的存在会影响产品此处的结构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可减弱拉伸圆角处内应力、结构强度高的冲压成型产品。
[0005]另外,有必要提供一种用于上述冲压成型产品的冲压成型方法及冲压成型模具。
[000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一种冲压成型产品,包括拉伸部和翻直部,在所述翻直部翻直成型前所述拉伸部具有拉伸圆角,所述翻直部包括翻直部本体和成型在所述翻直部本体上的补强筋,所述补强筋位于所述拉伸部与所述翻直部本体的连接部位,且所述补强筋的宽度大于所述拉伸圆角的横截面弧长,所述宽度是指所述补强筋在与所述拉伸部的拉伸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的尺寸。
[0007]本申请冲压成型产品的翻直部包括翻直部本体和补强筋,补强筋成型在翻直部本体上且位于拉伸部与翻直部本体的连接部位,同时补强筋的宽度大于未翻直前拉伸部的拉伸圆角的横截面弧长,从而补强筋可以完全覆盖翻直后与原拉伸圆角对应的圆角痕,则可以抵消掉圆角位置拉伸后产生的内应力,使产品的强度得到加强。
[000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补强筋由所述翻直部本体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所述补强筋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拉伸部的拉伸方向。
[0009]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补强筋具有拔模斜度。
[001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补强筋的凸出方向平行于所述拉伸部的径向,且所述补强筋相对所述拉伸部向外凸出。
[0011]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一种用于成型上述冲压成型产品的翻直部的冲压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一下模,将已成型有所述拉伸部的产品置于所述下模上;提供一上模,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配合同时冲压成型所述翻直部本体和所述补强筋。即本申请冲压成型方法,可一次同时成型翻直部本体和补强筋,大大提高了成型效率,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001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一种用于成型上述冲压成型产品的翻直部的冲压成型模具,包括:上模,所述上模包括上模座、设在所述上模座上的压料板、凸模和第一插刀;下模,所述下模包括下模座、设在所述下模座上的凹模组件和第二插刀;所述凸模上设有第一翻直成型部和第一补强筋成型部,所述凹模组件上对应设有第二翻直成型部和第二补强筋成型部;所述第一插刀用于与所述凹模组件配合以驱动所述凹模组件水平滑动至与所述拉伸部的内壁贴合,所述压料板用于所述凹模组件与所述拉伸部的内壁贴合后压住产品,所述第二插刀用于与所述凸模配合以驱动所述凸模水平滑动至与所述凹模组件配合以同时成型所述翻直部本体及所述补强筋。即本申请冲压成型模具,可一次同时成型翻直部本体和补强筋,无需分别配置翻直成型模具和压筋模具,减小了成型模具数量,从而降低了模具成本和生产成本。
[001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模还包括凸模弹性复位装置,所述凸模弹性复位装置与所述凸模连接以在开模时驱动所述凸模滑动复位。
[001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模还包括凹模弹性复位装置,所述凹模弹性复位装置与所述凹模组件连接以在开模时驱动所述凹模组件滑动复位。
[001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模组件包括凹模本体、滑动部件和复位连接件,所述滑动部件可滑动地设在所述下模座上,所述凹模本体和所述复位连接件均固设在所述滑动部件上,所述凹模弹性复位装置与所述复位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插刀与所述复位连接件配合以驱动所述凹模组件水平滑动至与所述拉伸部的内壁贴合。
[001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料板通过等高套筒连接于所述上模座,且所述压料板与所述上模座之间设有压料弹簧。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是现有技术中经过拉伸加翻直成型后的钣金产品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图3是图1所示钣金产品在拉伸后、翻直前时对应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B部放大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冲压成型产品翻直成型前后的对比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C部放大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冲压成型模具开模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D部放大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冲压成型模具上模下行至压料板压住产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冲压成型模具闭模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的E部放大图。
[0019]图1至图4中附图标记:1

拉伸部;1.1

侧边;2

钣金基板边缘;3、拉伸圆角;4

翻直部。
[0020]图5至图11中附图标记:1

产品;10

拉伸部;20

翻直部;21

翻直部本体;22

补强筋;22A

拔模斜度;30

拉伸圆角;100

上模;110

上模座;111

上模座本体;112

上夹板;120

压料板;130

凸模;131

第一翻直成型部;132

第一补强筋成型部;140

第一插刀;150

凸模弹性复位装置;151

第一固定部件;152

第一复位部件;160

等高套筒;170

压料弹簧;200

下模;210

下模座;220

凹模组件;221

第二翻直成型部;222

第二补强筋成型部;22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冲压成型产品,包括拉伸部和翻直部,在所述翻直部翻直成型前所述拉伸部具有拉伸圆角,其特征在于:所述翻直部包括翻直部本体和成型在所述翻直部本体上的补强筋,所述补强筋位于所述拉伸部与所述翻直部本体的连接部位,且所述补强筋的宽度大于所述拉伸圆角的横截面弧长,所述宽度是指所述补强筋在与所述拉伸部的拉伸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的尺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成型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筋由所述翻直部本体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所述补强筋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拉伸部的拉伸方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成型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筋具有拔模斜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压成型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强筋的凸出方向平行于所述拉伸部的径向,且所述补强筋相对所述拉伸部向外凸出。5.一种冲压成型方法,用于成型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冲压成型产品的翻直部,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下模,将已成型有所述拉伸部的产品置于所述下模上;提供一上模,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配合同时冲压成型所述翻直部本体和所述补强筋。6.一种冲压成型模具,用于成型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冲压成型产品的翻直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所述上模包括上模座、设在所述上模座上的压料板、凸模和第一插刀;下模,所述下模包括下模座、设在所述下模座上的凹模组件和第二插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朋秦根冷云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信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