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力浓缩脱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849959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磁力浓缩脱水装置,利用环向强弱交替变化磁场的磁力对磁性物颗粒或絮团的迁移、聚集、挤压作用,实现浓缩脱水送料,所述装置包括进料腔、磁力作用腔、出料腔、至少一对反向转动的永磁磁辊;进料腔与磁力作用腔、出料腔依次相连通;永磁磁辊成对设置在磁力作用腔的两侧壁外,永磁磁辊在磁力作用腔中产生环向交变磁力。该装置利用旋转交变磁力实现对磁性物的非接触式浓缩脱水送料,方法简单,容易制作,成本低,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处理效果好。(*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磁力浓缩脱水装置,特别涉及对含水磁性物挤压浓缩、脱水、 送料的方法和装置,属于磁力分离应用

技术介绍
在冶金废水处理领域及选矿等领域,常需要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为磁性物颗粒或絮团的含水污泥进行浓缩脱水处理。公知的方法是板框压滤、带式压滤、离心脱水等。 虽然都能实现浓缩脱水的目的,但在这些方法中,板框压滤占地面积大、多为不连续脱水, 带式压滤反冲洗水耗量大、滤带容易堵塞,离心脱水噪音大、核心部件磨损快,而且能耗都比较高。针对磁性物的特点,专利(ZL200420061932. 9)公告了一种磁力压榨脱水机,利用磁吸筒吸附水中的磁性渣并带离水面,再由压辊挤压脱水。该种脱水方式原理简单,利用了磁体对磁性物的磁力吸附作用,具有磁吸筒制作容易,占地少,连续脱水,能耗低等优点,但就脱水功能来说,因为压辊和磁筒只有一个位于水面之上的压榨接触面,所以磁体利用率低,同时压辊和磁筒容易磨损、脱水能力比较低、磁性弱的渣可随滤清液排出因而滤清液含渣量大;另一方面,磁吸筒流道狭窄,在实际使用中当渣量变化大时很容易堵塞渣水进料口而造成渣水翻出设备,抗冲击负荷能力比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对磁性物浓缩脱水的技术之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磁力浓缩脱水装置,用成对设置的永磁磁辊对磁性物进行非接触的磁力吸附、浓缩、挤压脱水;结构紧凑、磁体用量少、磁辊无磨损、浓缩脱水效率高、成本低、滤清液含渣量小、抗冲击能力强。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利用环向强弱交替变化磁场的磁力对磁性物颗粒或絮团的迁移、聚集、挤压作用,实现浓缩脱水;通过进料腔收集待处理的含水磁性物颗粒或絮团,然后将磁性物颗粒或絮团输送至磁力作用腔;通过在并排的永磁磁辊之间设置一个磁力作用腔,且使每个永磁磁辊在磁力作用腔中沿磁辊环向产生脉冲式交变即强弱交替变化磁场,转动的永磁磁辊对腔体内的磁性物颗粒或絮团产生旋转吸力而将磁性物颗粒或絮团吸附于腔体内壁的同时带向磁区出口,在这个过程中磁性物颗粒或絮团随腔体横截面的变化逐渐聚集,相互之间的挤压力由小变大,从而实现对磁性物颗粒或絮团的浓缩脱水并进一步输送到出料腔。针对上述浓缩脱水原理,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磁力浓缩脱水装置,利用环向强弱交替变化磁场的磁力对磁性物颗粒或絮团的迁移、聚集、挤压作用,实现浓缩脱水;由以下部分构成包括进料腔、磁力作用腔、出料腔,接近地布置于磁力作用腔两侧壁外呈相对转动(左侧永磁磁辊顺时针方向转动,右侧永磁磁辊反时针方向转动)的至少一对的永磁磁辊;该永磁磁辊由辊轴、在辊轴圆周上呈间隔布置的磁体和非磁性隔块、以及不锈钢套筒构成;所述磁力作用腔的磁区进口与进料腔连接并贯通,磁力作用腔的磁区出口与出料腔的进口连接并贯通。最优的,所述磁力作用腔的侧壁为圆弧形并且与同侧的永磁磁辊同心,故磁力作用腔在分布于两侧的永磁磁辊轴心连线处的横截面最小,此处的磁性物相互之间的挤压力最大,磁性物在旋转磁力作用下向前运动所受阻力也最大,所以优选磁力作用腔的磁区出口设置于穿过永磁磁辊的轴心连线的下方任意位置,以延长旋转磁力对磁性物的有效作用距离,避免磁性物被卡住不能向出料腔顺利移动。所述磁力作用腔由非磁性材料制成。最优的,所述非磁性材料为不锈钢或聚氨酯材料。所述永磁磁辊的磁体为由铁氧体或稀土永磁体制成的瓦型磁体。最优的,在所述磁力作用腔内部设置一个弹性调压卡,根据磁性物挤压力的大小自动调节磁性物的过流面积。本技术中,所述磁力作用腔、永磁磁辊和出料腔作为一个处理单元,在实际应用中,浓缩脱水装置可以包含有多个这样的单元。本技术对磁性物的浓缩脱水过程是这样实现的含水磁性物进入进料腔,靠重力沉淀或其它方式(比如磁力分离净化方式)实现磁性物与水的初步分离,含水磁性物 (包括所含的少量弱磁性渣)沉积于进料腔底部,因重力或/和磁吸力作用而进入磁力作用腔,磁性物被磁力吸附于磁力作用腔内壁,同时部分水从磁性物中被挤压出来而使磁性物浓缩、脱水;随着永磁磁辊的转动,吸附在磁力作用腔内壁的磁性物受沿永磁磁辊环向产生脉冲式交变即强弱交替变化磁场磁力的作用而向出料腔方向进一步迁移、聚集、挤压、浓缩脱水,经出料腔排出;从磁性物中挤压脱出的水留存在磁力作用腔上部以及进料腔中,并最终与进料腔中的滤清液一起从进料腔上部排出。与现有的对磁性物浓缩、脱水设备比较,本技术的优点是磁体用量少、磁辊与磁性物不直接接触,磁辊无磨损,可以设置多对磁辊,浓缩脱水效率高,仅通过磁吸附力在环向的强弱变化,能稳定地排出含水率很低的磁性渣;上部出水下部出S,滤清液含渣量小;设备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在实际使用中渣量变化大时不易造成渣水翻出;设备占地面积小、成本低。该装置也可用于含水率很低的磁性物(颗粒或絮团)的输送目的。当磁性物含水率高时,本技术提供的旋压装置以实现磁性物的分离浓缩脱水为目的;当磁性物为干粉或含水率很低时,本技术提供的旋压装置就以实现磁性物的输送为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永磁磁辊横截面示意图。图中1.进料腔,2.磁力作用腔,3.磁区进口,4.永磁磁辊,5.磁区出口,6.出料腔进口,7.出料腔出口,8.出料腔,9.弹性调压卡,10.支梁,11.不锈钢套筒,12.磁体, 13.非磁性隔块,14.辊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给出实施例以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给出的磁力浓缩脱水装置,包括进料腔1、磁力作用腔2、永磁磁辊4、出料腔8。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给出的永磁磁辊4由辊轴14、在辊轴14圆周上呈间隔布置的磁体12和非磁性隔块13、以及不锈钢套筒11构成;其中磁体12为由铁氧体或稀土永磁体制成的瓦型磁体。结合图1和图2,永磁磁辊4成对接近地设置于磁力作用腔2的两侧壁外,相对设置的两个永磁磁辊4呈相对转动(左侧永磁磁辊顺时针方向转动,右侧永磁磁辊反时针方向转动),磁力作用腔2的侧壁为圆弧形并与同侧的永磁磁辊4同心;磁力作用腔2的磁区进口 3与进料腔1连接并贯通,磁力作用腔2的磁区出口 5与出料腔8的进口 6连接并贯通;磁力作用腔2的磁区出口 5设置于穿过两侧永磁磁辊4的轴心连线的下方位置;磁力作用腔2由非磁性不锈钢材料或聚氨酯材料制成;磁力作用腔2的内部设置有由聚氨酯或不锈钢或其它弹性材料制成的呈V形的弹性调压卡9,弹性调压卡9与支梁10固定连接,支梁10与磁力作用腔2的前后壁固定连接。弹性调压卡9的作用是根据挤压力大小自动调节磁性物的过流面积。含水磁性物进入进料腔1,靠重力沉淀或其它方式(比如磁力分离净化方式)实现磁性物与水的初步分离,磁性物(包括所含的少量弱磁性渣)沉积于进料腔1的底部,然后因重力或/和磁吸力作用而进入磁力作用腔2,磁性物被磁力吸附于磁力作用腔2内壁,同时部分水从磁性物中被挤压出来而使磁性物浓缩、脱水;由于磁体12和非磁性隔块13在永磁磁辊4的棍轴14圆周上呈间隔布置,因此在磁力作用腔2内壁与磁体12相应位置的磁性物受磁吸附力最大而与非磁性隔块13相应位置的磁性物受磁吸附力最小;随着永磁磁辊4 的转动,磁力作用腔2内磁性物受沿永磁磁辊4环向产生的脉冲式交变即强弱交替变化磁场磁力的作用而向出料腔8方向进一步迁移、聚集、挤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磁力浓缩脱水装置,包括进料腔(1)、磁力作用腔(2)、出料腔(8),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对的永磁磁辊(4)接近地布置于磁力作用腔(2)两侧壁外且呈相对转动;该永磁磁辊(4)由辊轴(14)、在辊轴(14)圆周上呈间隔布置的磁体(12)和非磁性隔块(13)、以及不锈钢套筒(11)构成;所述磁力作用腔(2)的磁区进口(3)与进料腔(1)连接并贯通,磁力作用腔(2)的磁区出口(5)与出料腔(8)的进口(6)连接并贯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国安徐廷玲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源蓉科技有限公司谭国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