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除泡装置,其包括:收容槽、处理槽、抽气管、喷淋打泡装置及碎泡装置。收容槽用于收容带有泡沫的液体。处理槽与收容槽相连通,用于收容从收容槽流入的泡沫及泡沫破碎后产生的液体。抽气管与处理槽相连通,用于从处理槽内抽气以使得泡沫从收容槽依次流入处理槽和抽气管。喷淋打泡装置包括至少一根送水管和与所述至少一根送水管相连通的至少一根喷管,所述送水管用于向至少一根喷管供应高压水,所述至少一根喷管位于处理槽内,所述喷管安装有多个喷嘴,用于向处理槽内的泡沫喷射高压水珠以将泡沫击破。碎泡装置安装于抽气管,且包括具有多孔结构的碎泡层,碎泡层用于破碎从处理槽流入抽气管且与其接触的泡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路板制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能够有效的去除泡沫的除泡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印刷电路板在电子领域得到的广泛的应用。关于电路板的Takahashi, A. Ooki, N. Nagai, Α. Akahoshi, H. Mukoh, Α. Wajima, Μ. Res. Lab, High densitymultilayer printed circuit board for HITAC M-880, IEEE Trans. onComponents, Packaging, an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1992,15(4) :418_425。在电路板的生产过程中,通常采用蚀刻铜箔形成导电线路。在蚀刻形成导电线路之前,需要先在铜箔表面形成光致抗蚀剂层,然后对光致抗蚀剂层进行曝光及显影,从而使得光致抗蚀剂层图案化。在进行显影时,通常采用显影液如碳酸钾溶液进行显影,显影液与曝光过程中未发生化学反应的光致抗蚀剂发生反应,使得发生反应的光致抗蚀剂从铜箔表面脱离。在上述的显影液与光致抗蚀剂层反应过程中,通常会产生大量的泡沫,随着反应持续进行,产生的泡沫逐渐增多,从而使得泡沫从显影机台中流出,影响正常显影处理。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化学药品来去除产生的泡沫,上述的除泡的化学药品会给环境带来污染,并且价格昂贵,不利于降低电路板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除泡装置,能够有效的将泡沫去除。以下将以实施例说明一种除泡装置。一种除泡装置,其包括收容槽、处理槽、抽气管、喷淋打泡装置及碎泡装置。收容槽用于收容带有泡沫的液体。处理槽与收容槽相连通,用于收容从收容槽流入的泡沫及泡沫破碎后产生的液体。抽气管与处理槽相连通,用于从处理槽内抽气以使得泡沫从收容槽依次流入处理槽和抽气管。喷淋打泡装置包括至少一根送水管和与所述至少一根送水管相连通的至少一根喷管,所述送水管用于向至少一根喷管供应高压水,所述至少一根喷管位于处理槽内,所述喷管安装有多个喷嘴,用于向处理槽内的泡沫喷射高压水珠以将泡沫击破。碎泡装置安装于抽气管,且包括具有多孔结构的碎泡层,碎泡层用于破碎从处理槽流入抽气管且与其接触的泡沫。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提供的除泡装置能够有效的去除泡沫,并且能够根据需要去除泡沫的速率选择不同的除泡方式,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并且能够有效避免除泡过程中浪费的能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方案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除泡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方案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除泡装置去除处理槽顶板后的示意图。图3是图1沿III-III线的剖视图。图4是图1中碎泡装置沿IV-IV线的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方案第--实施例提供的除泡装置用于除泡时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方案第二二实施例提供的除泡装置去除处理槽顶板后的示主要元件符号说明除泡装置100,200收容槽110,210底壁111侧壁112开口113第一通孔114处理槽120,220槽体121顶板1211,2211底板1212,2212第一侧板1213,2213第二侧板1214,2214第三侧板1215,2215第四侧板1216第三通孔1218液体排放管122阀门1221收容腔123,223泡沫流入管130,230喷淋打泡装置140,240送水管141,241输水管142喷管143,242喷嘴1431,2421加压装置144,244控制阀门145,243抽气管150,250第一管151第二管152抽气装置160,260碎泡装置170,270壳体171碎泡层172收容空间173挡板泡沫高度检测装置控制器174 180190,290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多个实施例对本技术方案提供的除泡装置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方案第一实施例提供除泡装置100包括收容槽 110、处理槽120、泡沫流入管130、喷淋打泡装置140、抽气管150、抽气装置160、碎泡装置 170、泡沫高度检测装置180及控制器190。收容槽110用于收容带有泡沫的液体,其可以为用于收容显影、蚀刻或者剥膜后的药水的槽体。本实施例中,收容槽Iio为顶部具有开口 113的长方体形槽体,其具有底壁 111和与垂直于并与底壁111相连接的四个侧壁112。具有泡沫的液体从开口 113注入收容槽110中。在收容槽110的一个侧壁112靠近开口 113的一侧,开设有第一通孔114。优选地,第一通孔114开设的位置应与收容槽110收容的泡沫的位置相对应。即,收容槽110 内液体的液面高度位于第一通孔114开设的位置之下,以仅使得泡沫可以从第一通孔114 流出。收容槽110的形状不限于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形状,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为其他适合收容液体的形状。处理槽120与收容槽110相邻设置,并通过泡沫流入管130与收容槽110连通。 处理槽120用于收容从收容槽110流入的泡沫,并使得泡沫在处理槽120内进行消除处理, 以使得泡沫转化为液体。本实施例中,处理槽120包括槽体121和液体排放管122。槽体 121大致为长方体形,其包括顶板1211、底板1212、第一侧板1213、第二侧板1214、第三侧板1215及第四侧板1216。顶板1211与底板1212相对,第一侧板1213、第二侧板1214、第三侧板1215及第四侧板1216连接于顶板1211和底板1212之间,第一侧板1213、第二侧板 1214、第三侧板1215及第四侧板1216依次相互连接,其中第一侧板1213与第三侧板1215 相对,第二侧板1214与第四侧板1216相对。顶板1211、底板1212、第一侧板1213、第二侧板1214、第三侧板1215及第四侧板1216围合形成收容腔123。其中,第一侧板1213与收容槽110开设有第一通孔114的侧壁112相对,第一侧板1213开设有第二通孔(图未示)。 第一通孔114和第二通孔用于安装泡沫流入管130。第二通孔与底板1212具有一定距离, 即第二通孔与底板1212具有高度差。泡沫流入管130安装于收容槽110和处理槽120之间,以将收容槽110内的泡沫流入至处理槽120内。本实施例中,泡沫流入管130连接于第一通孔114和处理槽120的第二通孔之间,从而连通收容槽110和处理槽120,使得收容槽 110内的泡沫可以通过泡沫流入管130从第二通孔流入处理槽120。在第三侧板1215上靠近顶板1211的一侧开设有第三通孔1218,第三通孔1218用于配合安装抽气管150。液体排放管122设置于槽体121靠近底板1212的一侧,其与收容腔123相连通,用于将处理槽120 内的由泡沫转化的液体排出处理槽120。本实施例中,在液体排放管122设置有阀门1221, 用于控制液体排放管122是否排放液体。液体排放管122可以与其他管路相连,将由泡沫转化的液体供应至需要使用该液体的装置中。可以理解的是,除泡装置100也可以不包括泡沫流入管130,而将收容槽110的一个侧壁112和处理槽120的第一侧板1213设置为一体结构,并在侧壁112远离底壁111的一端形成有长条形开口,收容槽110和处理槽120通过该长条形开口相互连通,从而收容槽 110内的泡沫通过该长条形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除泡装置,其包括:收容槽,所述收容槽用于收容带有泡沫的液体;处理槽,所述处理槽与收容槽相连通,用于收容从收容槽流入的泡沫及泡沫破碎后产生的液体;抽气管,所述抽气管与处理槽相连通,用于从处理槽内抽气以使得泡沫从收容槽依次流入处理槽和抽气管;喷淋打泡装置,所述喷淋打泡装置包括至少一根送水管和与所述至少一根送水管相连通的至少一根喷管,所述送水管用于向所述至少一根喷管供应高压水,所述至少一根喷管位于处理槽内,所述至少一根喷管安装有多个喷嘴,用于向处理槽内的泡沫喷射高压水珠以将泡沫击破;及碎泡装置,所述碎泡装置安装于抽气管,且包括具有多孔结构的碎泡层,所述碎泡层用于破碎从处理槽流入抽气管且与其接触的泡沫。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立国,
申请(专利权)人:富葵精密组件深圳有限公司,鸿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