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超专利>正文

一种药灸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48747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药灸器,主要由具有灸孔(2)的灸体(1)组成,其特征在于,在该灸体(1)的下端面还设有与灸孔(2)相贯通的通槽(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其弹性体(4)通过不同的弹性形变使通槽(3)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要求,因此适合推广运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药灸器,具体是指一种用于药灸疗法的药灸器。
技术介绍
拔火罐因为方便、简单,还能舒经活络、消肿止痛、提高新陈代谢,因而在民间流传多年而经久不衰。拔火罐因为未使用任何药物治疗,属于物理疗法,对身体只能起到保健作用,而对于疾病的治疗作用不大,因此,人们在拔火罐的基础上增加了药物治疗,从而形成了药灸治疗法,而用于药灸治疗的药灸器也随之产生。但是,目前市场上的药灸器与身体表面皮肤接触面积小,使药物不能有效的被吸收,从而使治疗效果不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药灸器与身体表面皮肤接触面积小,使药物不能有效的被吸收,从而使治疗效果不明显的缺陷,提供一种不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而且能更好的与身体表面皮肤接触,使药物更有效的被吸收,从而使治疗效果更好的药灸器。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药灸器,主要由具有灸孔的灸体组成,在该灸体的下端面还设有与灸孔相贯通的通槽。进一步的,所述通槽的中心轴线与灸孔的中心轴线相垂直。更进一步的,在该灸体的下端面上还设有覆盖通槽的弹性体。再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体为松紧布带或弹性塑料带。为了满足需要,在所述灸体的内部还设有贯通灸孔与通槽的空腔。同时,所述灸孔的横截面积沿灸体的上端面至下端面方向逐渐减小。为了更好的满足需要,所述灸体的上端面为球面。所述灸体的横截面为椭圆。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在所述灸体的侧壁上还设有灸耳。为了确保效果,所述灸体由铜制作而成。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1)本技术不仅结构简单,而且使用方便。(2)本技术的通槽方便将灸体更好的与皮肤配合,从而增大与皮肤的接触面积,使药物更有效的被吸收。(3)本技术的灸孔与药丸的形状相匹配,方便将药丸卡在灸孔内部,防止药丸接触皮肤从而烫伤皮肤。(4)本技术的灸体下端面上设有覆盖在通槽上的弹性体,方便通槽通过弹性张紧后适合不同的人群使用。(5)本技术的灸体侧壁上设有灸耳,方便将布带或绳子等通过灸耳连接在灸体上,从而方便将灸体捆绑在身体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向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在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灸体具有空腔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1如图1、2所示,本技术的灸体1可以由诸如铜等金属材料或具有耐火功能的塑料制作成一个实心体,其具有上、下两个端面,灸孔2均勻的设置在该灸体1的内部,并从灸体1的上端面贯穿至灸体1的下端面。为了确保放置在灸孔2内部的药丸所散发的药蒸汽能均勻的分散在人体皮肤上,以及确保皮肤受热均勻,因此该灸体1的上端面需要制作成球面;相应的,为了进一步的增大人体皮肤与灸体1下端面的接触面积,因此在该灸体1 的下端面上还设有一个与灸孔2相贯通的通槽3,即该通槽3贯穿灸体1的侧壁,其中心轴线与灸孔2的中心轴线相垂直。为了确保通槽3能与人体的手臂或腿最大程度的吻合,因此该通槽3的横截面优先制作成圆弧形或梯形。由于传统的灸孔2均为圆柱形空腔,而药丸则为圆锥体,因此当药丸在灸孔2内部燃烧变小后便会直接通过灸孔2掉在人体皮肤上,从而容易烫伤使用者的皮肤。为了克服该缺陷,本技术的灸孔2不再制作成圆柱形空腔,而是制作成上大下小的锥体形空腔, 即该灸孔2的横截面积沿灸体1的上端面至下端面方向逐渐减小,以确保药丸在灸孔2内部燃烧变小后也能卡在灸孔2内部,有效的防止其直接掉落在人体皮肤上。根据实际的需求,该灸孔2的横截面可以制作成圆形、正四边形或正六边形等等。然而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每个使用者的手臂或腿等部位粗细均不相同,为了确保一个产品能适用于不同人群,因此本技术在灸体1下端面的通槽3表面上还设有一层具有透气功能和伸缩功能的弹性体4,即该弹性体4覆盖住通槽3的敞口端,以确保通过其不同程度的弹性形变来适应不同的人群。使用时,弹性体4与人体的手臂或腿等部位皮肤直接接触,药丸燃烧后的蒸汽便经弹性体4直接散发至人体皮肤表面,进而渗透入人体内部。本技术的弹性体4可以采用松紧布带或弹性塑料带来实现。同时,为了确保灸体1能通过绳索或扎带等捆绑在手臂或腿上,因此在灸体1的侧壁上还设有一对以上的用于固定绳索或扎带的灸耳6。使用时,先将灸体1的通槽3罩盖在需要治疗的部位,然后用力下压灸体1,使弹性体4在产生弹性形变后与相应部位的皮肤贴合即可,其结构如图3所示。灸体1的横截面可以为椭圆、梯形等规则的几何图形或者不规则的几何图形,为了使灸体1更好的与人体相配合,本实施例灸体1的横截面优先为椭圆。实施例2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比的不同点在于,本实施例在灸体1的内部还设有一个空腔5。S卩,由于实施例1中的灸体1是采用铜等金属制作成实心体,其质量较重,制造成本较高,而本实施例则在灸体1内部设置一个空腔5后,便可很大程度的降低其整体质量和制造成本。如图所示,该空腔5位于灸体1的内部,间于灸孔2与通槽3之间,即该空腔5贯通灸孔2与通槽3。由于在灸体1内部设置有空腔5,因此灸体1的下部便成为空腔5的腔壁,相应的, 通槽3在灸体1的下端面就不再是连续的整体,而是呈间断状的。此时,该通槽3便形成在该腔壁(即灸体1的下部侧壁)上。如上所述,便可较好的实现本技术。权利要求1.一种药灸器,主要由具有灸孔(2)的灸体(1)组成,其特征在于在该灸体(1)的下端面还设有与灸孔(2)相贯通的通槽(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药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3)的中心轴线与灸孔 (2)的中心轴线相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药灸器,其特征在于在该灸体(1)的下端面上还设有覆盖通槽(3)的弹性体(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药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4)为松紧布带或弹性塑料带。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药灸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灸体(1)的内部还设有贯通灸孔(2)与通槽(3)的空腔(5)。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药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灸孔(2)的横截面积沿灸体 (1)的上端面至下端面方向逐渐减小。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药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灸体(1)的上端面为球面。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药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灸体(1)的横截面为椭圆。9.根据权利要求6 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药灸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灸体(1)的侧壁上还设有灸耳(6)。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药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灸体(1)由铜制作而成。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药灸器,主要由具有灸孔(2)的灸体(1)组成,其特征在于,在该灸体(1)的下端面还设有与灸孔(2)相贯通的通槽(3)。本技术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其弹性体(4)通过不同的弹性形变使通槽(3)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要求,因此适合推广运用。文档编号A61H39/06GK202036513SQ20112013141公开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9日专利技术者何超 申请人:何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药灸器,主要由具有灸孔(2)的灸体(1)组成,其特征在于:在该灸体(1)的下端面还设有与灸孔(2)相贯通的通槽(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超
申请(专利权)人:何超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