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解决热连轧带钢表面柳叶状铁皮压入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843472 阅读:3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解决热连轧带钢表面柳叶状铁皮压入的方法,属于轧钢技术领域。工艺包括:宏观上测量柳叶状铁皮缺陷的长宽比,计算缺陷发生的区域;微观上利用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检测缺陷内的元素含量,判定缺陷的成因。根据上述宏观和微观对缺陷的分析判定缺陷成因后采取如下措施:轧钢计划编排上充分合理过渡,在轧制周期安排在合理位置,换辊后前10块钢的精轧轧辊防剥落水延迟3~10s开启;前三机架间冷却水开启,且入口冷却水开启量要大于出口冷却水开启量。优点在于:在热轧过程中利用现有设备和工艺流程,通过工艺参数调整及控制手段来消除该种缺陷,提高热轧带钢表面质量和成材率。该方法不增加投资及生产成本,简单,适用性强,而且效果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轧钢
,特别是涉及,适用于消除高强钢(ReL彡350MPa)和薄规格(厚度小于3. Omm)带钢表面的柳叶状铁皮压入。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逐步进入低碳生活,减能降耗成为各行各业的一个重要的责任,钢铁材料的高强化和以薄代厚逐渐成为发展的一个趋势,但由于该类产品在热连轧过程中轧制力大,轧辊表面氧化膜易于剥落,剥落的氧化铁皮很容易造成铁皮的压入,该类缺陷目前成为影响高强薄规格热轧产品质量,造成用户质量异议的主要因素之一。对于氧化铁皮类缺陷,从成因上有除鳞不佳,辊面劣化,板坯温度过高等原因,从形态上有柳叶状,波浪状,纹理状,山水画状,散沙状等形态,从发生区域上可能是炉生的, 粗轧区间产生的,精轧区间生成的,卷取后生成等工序,为此铁皮缺陷是一种成因繁多,形态各异,工序冗长的一类缺陷。柳叶状铁皮是铁皮压入缺陷中最常见的一类形貌,该缺陷呈对称的两端尖叶状, 缺陷内由若干破碎小块儿组成,该小块多为灰黑色,而且该缺陷分布无规则,属全面性的零散分布。对于这类缺陷的成因,尚无统一认识,故也无明确消除该类缺陷的方案。本专利技术者经过对该类缺陷的宏观观察及微观分析,认为该类缺陷产生有两种情况,一类是除鳞未净而造成的铁皮压入,另一类是由于轧辊辊面质量不好而造成的氧化膜剥落后的一种压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在热轧过程中利用现有设备和工艺流程,通过工艺参数调整及控制手段来消除热连轧带钢表面柳叶状铁皮缺陷,提高热轧带钢表面质量和成材率。该方法不增加投资及生产成本,简单,适用性强,而且效果显著。本专利技术的工艺如下1、对缺陷的宏观形貌进行测量,测量出长宽比,根据板坯,中间坯,及各道次轧制时的轧制压下时伸长及宽展比,计算出该缺陷发生的区间。2、取带有该缺陷的金相试样,利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观察缺陷位置的形貌和元素分布,如果该缺陷位置存在Cr,Ni等轧辊类元素,则说明有氧化膜剥落后的铁皮压入,如果没有,则说明只是除鳞未净的铁皮压入。3、轧制计划编排时相邻板坯成品厚度跳动控制在士0.5mm之内,且在轧制 1. 6-3. Omm厚度的钢板需要安排过渡坯,每一类型过渡坯数量控制在3_10块。4、对于1. 6-3. Omm的钢板安排轧制公里数在5_30km内轧制。5、精轧轧机换辊后第1 10块钢板,第1,2,3机架轧辊冷却水在轧辊咬钢板后3 IOs内开启,使得轧辊表面的氧化膜更加致密和不易剥落。6、精轧轧机的第1,2,3道次精轧入口冷却水开启量30 70%,出口冷却水开启量 10 50%。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仅通过工艺的合理调整,解决了高强钢和薄规格钢材的表面柳叶状铁皮压入缺陷,并且方法简单,快捷,高效。附图说明图1为柳叶状铁皮压入缺陷宏观形貌。图2为柳叶状铁皮压入的微观形貌与元素分布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利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到的方法及控制手段在首钢迁钢2250mm六机架热连轧生产线上进行了 SPAH,M3A22,SEC440这三种易出柳叶状铁皮压入的高强钢的轧制,轧制规格为 2. 5 X 1275mm 和 2. 0 X 1275mm。表1工艺控制要点,V牌号出钢温度在炉时间八粗轧出口温度精轧入口温度终轧温度卷取温度试验钢种数量/卷SPAH1250-12802. 8-3. 51050-10801040-1070830-870540-58050M3A221220-12802. 8-3. 51040-11001030-1090900-930680-72050SEC4401250-12802. 8-3. 51050-10801030-1070850-890580-62050 .1.本次轧制,厚度上按照3.5,3.0,2.5,2. Omm进行过渡,而且每次过渡坯安排5 块,且本次轧制的这三个钢种都安排在5-30km内;2.这150块板坯轧制共安排了三次换辊,换辊后头10块钢板,辊缝冷轧水延迟开启,在咬钢板后&内开启;3.对于本次试制,开启Fl,F2,F3机架间冷却水,入口冷却水开启量50%,出口冷却水开启量30%。4、利用表面质量监控系统对这150块带钢表面块块检查,表面质量控制良好,未发现有任何异常之处。权利要求1. ,其特征在于,工艺如下(1)对缺陷的宏观形貌进行测量,测量出长宽比,根据板坯,中间坯,及各道次轧制时的轧制压下时伸长及宽展比,计算出该缺陷发生的区间;(2)取缺陷位置的试样,利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观察缺陷位置的形貌和元素分布,当该缺陷位置存在Cr,Ni轧辊类元素,则说明有氧化膜剥落后的铁皮压入,当该缺陷位置不存在Cr,Ni轧辊类元素,则说明只是除鳞未净的铁皮压入;(3)轧钢时轧制计划编排时相邻板坯成品厚度跳动控制在士0. 5mm之内,且在轧制 1. 6-3. Omm厚度的钢板需要安排过渡坯,每一类型过渡坯数量控制在3_10块;(4)对于1.6-3. Omm的板材安排在轧制公里数在5_30km内轧制;(5)精轧轧机换辊后第1 10块板,第1,2,3机架轧辊冷却水在轧辊咬钢板后3 IOs 内开启,使得轧辊表面的氧化膜更加致密和不易剥落;(6)精轧轧机第1,2,3道次精轧入口冷却水开启量30 70%,出口冷却水开启量10 50%。全文摘要,属于轧钢
工艺包括宏观上测量柳叶状铁皮缺陷的长宽比,计算缺陷发生的区域;微观上利用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检测缺陷内的元素含量,判定缺陷的成因。根据上述宏观和微观对缺陷的分析判定缺陷成因后采取如下措施轧钢计划编排上充分合理过渡,在轧制周期安排在合理位置,换辊后前10块钢的精轧轧辊防剥落水延迟3~10s开启;前三机架间冷却水开启,且入口冷却水开启量要大于出口冷却水开启量。优点在于在热轧过程中利用现有设备和工艺流程,通过工艺参数调整及控制手段来消除该种缺陷,提高热轧带钢表面质量和成材率。该方法不增加投资及生产成本,简单,适用性强,而且效果显著。文档编号B21B15/00GK102240677SQ20111012344公开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3日专利技术者余威, 关建东, 刘兰霄, 吴耐, 曹瑞芳, 李振山, 李金宝, 武军宽, 焦会立, 王伦, 胡志远, 陈瑾, 魏建全 申请人:河北省首钢迁安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首钢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解决热连轧带钢表面柳叶状铁皮压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工艺如下:(1)对缺陷的宏观形貌进行测量,测量出长宽比,根据板坯,中间坯,及各道次轧制时的轧制压下时伸长及宽展比,计算出该缺陷发生的区间;(2)取缺陷位置的试样,利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观察缺陷位置的形貌和元素分布,当该缺陷位置存在Cr,Ni轧辊类元素,则说明有氧化膜剥落后的铁皮压入,当该缺陷位置不存在Cr,Ni轧辊类元素,则说明只是除鳞未净的铁皮压入;(3)轧钢时轧制计划编排时相邻板坯成品厚度跳动控制在±0.5mm之内,且在轧制1.6-3.0mm厚度的钢板需要安排过渡坯,每一类型过渡坯数量控制在3-10块;(4)对于1.6-3.0mm的板材安排在轧制公里数在5-30km内轧制;(5)精轧轧机换辊后第1~10块板,第1,2,3机架轧辊冷却水在轧辊咬钢板后3~10s内开启,使得轧辊表面的氧化膜更加致密和不易剥落;(6)精轧轧机第1,2,3道次精轧入口冷却水开启量30~70%,出口冷却水开启量10~5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建东焦会立李振山吴耐王伦魏建全武军宽刘兰霄陈瑾胡志远余威李金宝曹瑞芳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省首钢迁安钢铁有限责任公司首钢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