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甘蔗断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837726 阅读:2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甘蔗断尾装置,包括位于甘蔗传输通道内上下设置的至少一对断尾轮,所述至少一对断尾轮包括位于甘蔗传输通道上方的第一断尾轮和位于甘蔗传输通道下方的第二断尾轮,所述第一、第二断尾轮均包括其各自的安装轴和滚筒,所述滚筒分别以安装轴为轴心转动,并且在所述滚筒的外周面上均匀分布有多片沿所述滚筒的轴向和径向延伸的弹性筋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断尾轮的弹性筋条的外侧端面为锯齿状曲面。该断尾装置中至少位于传输通道下方的第二断尾轮上的弹性筋条的外侧端面为锯齿状端面,减小了与甘蔗的接触面积加大了甘蔗受力时的压强,因此能够有效切除甘蔗尾部的嫩杆部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甘蔗断尾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甘蔗联合收割机的断尾装置。
技术介绍
在以前,我国甘蔗收割绝大部分还是依靠人工手力来完成,但是依靠人工来完成不但非常耗时费力、劳动强度大、劳动效率低,而且甘蔗的收割成本也较高,因此出现了一些机械化的收割手段。对甘蔗收割的一些基本要求包括1、将甘蔗砍断,要求砍断的茬口离地面2-3cm, 并且不能有损坏裂口现象,否则就会影响甘蔗的后几年的收成,2、去除尾部嫩杆,要求从甘蔗软组织处来去除尾部,如果尾部切除过少,多留下的蔗尾部分含糖成分低,影响出糖率, 会造成糖厂的损失,如果尾部切除过多,就会造成蔗农的损失,3、剥叶,剥净率需达99%,如果甘蔗叶剥不干净会降低出糖率。目前国内外的甘蔗联合收割机,根据收获的甘蔗形态的不同,分为切断为一定长度的短甘蔗杆的切断式收割机和保留整杆甘蔗长度的整杆式收割机两种类型。切断式收割机在收割过程中将甘蔗切成等长度的小段,因此在机器内容易剥除和分离甘蔗叶,这种类型的收割机解决了收割过程中容易堵塞的问题,但是这类收割机收获的甘蔗由于切口较多,需要在短时间内送到糖厂榨糖,否则会造成甘蔗的霉变,影响糖的质量。因此这种切断式收割机不适应中国的复杂地形、小规模、多单位种植的需要。因此在国内使用的大多是整杆式甘蔗收割机。整杆式甘蔗收割机,如中国专利号为ZL200420064^6. 9所公开的“多功能甘蔗联合收割机”、中国专利号为ZL200520200252. 5所公开的“甘蔗联合收割机”、专利号为ZL200520200253.X所公开的“甘蔗联合收割机”等专利,通常包括动力系统、行走系统、操作系统、前切尾机构、前收拢机构、砍断机构和剥叶机构,这些专利的剥叶机构也存在不足之处,这些剥叶机构基本上是在甘蔗的传输通道上排列上下成对出现的剥叶辊的方式,剥叶辊通常由辊轴和排列在辊轴上的弹性筋条构成,而且大多数的这些甘蔗收割机中, 甘蔗在整个剥叶工作段中的向前传输也仅由剥叶辊完成,即使个别的甘蔗收割机中设置有另外的输送辊或惰性阻尼辊之类,其在结构上和设置位置方面也存在不足,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剥叶辊由于其上的弹性筋条具有较强的变形能力,且剥叶的完成必须依靠传输速度与剥叶辊弹性筋条线速度的差异才能完成,再加上甘蔗的个体大小差异较大,因此仅靠剥叶辊来完成甘蔗的向前传输,将出现传输速度不平稳的缺陷,影响剥叶效果,严重的还可能造成传输通道内甘蔗的堵塞。而且现有的这些甘蔗联合收割机中,对于甘蔗去除尾部工作都是通过前切尾机构来完成,但是甘蔗长短不一,如果对于每根甘蔗都调整高度进行切尾则效率不高,如果前切尾机构的高度一致不做调节,则容易出现多切或者少切尾部的现象,给蔗农或者糖厂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因此,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一些专门的断尾装置,位于剥叶装置后,如中国专利ZL99209789. 4所公开的“甘蔗联合收割机”,其就包括有脱叶去尾装置,该脱叶去尾装置由数组刷辊和设置在刷辊后的阻尼辊构成,当甘蔗根部进入脱叶去尾装置后,上下刷辊上旋转的刷片将甘蔗向后运输,在甘蔗运输通道末端上下两旁设置的弹性良好的阻尼辊轮将甘蔗夹持减速,使甘蔗输送速度抵于刷片刷向甘蔗的线速度,从而使刷片将甘蔗叶和甘蔗尾部嫩杆一同击碎刷下,脱叶去尾后的甘蔗杆经过阻尼辊向后输送。因此,该阻尼辊即起到了断尾的作用,但是从其结构上分析,可能存在以下两方面的不足一是在甘蔗根部尚未到达阻尼辊前,刷辊对甘蔗仅起输送作用而起不到脱叶的作用,这就可能使甘蔗头部的蔗叶未能脱掉;二是在尾部嫩杆刚进入刷辊段时嫩杆就有可能先被击碎而附着在结节处的蔗叶尚未被脱掉,并且因为嫩杆已经被击碎,导致具有柔韧特性的蔗叶失去了硬性杆的支撑而根本不能再由刷辊刷下而一直附着在甘蔗主干上,导致脱叶不净。因此,现有技术中的断尾装置也不能很好地将甘蔗尾部的嫩杆部分切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准确切除甘蔗尾部嫩杆部分的断尾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甘蔗断尾装置,包括位于甘蔗传输通道内上下设置的至少一对断尾轮,所述至少一对断尾轮包括位于甘蔗传输通道上方的第一断尾轮和位于甘蔗传输通道下方的第二断尾轮,所述第一、第二断尾轮均包括其各自的安装轴和滚筒,所述滚筒分别以安装轴为轴心转动,并且在所述滚筒的外周面上均勻分布有多片沿所述滚筒的轴向和径向延伸的弹性筋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断尾轮的弹性筋条的外侧端面为锯齿状曲面。该断尾装置中至少位于传输通道下方的第二断尾轮上的弹性筋条的外侧端面为锯齿状端面,减小了与甘蔗的接触面积加大了甘蔗受力时的压强,因此能够有效切除甘蔗尾部的嫩杆部分。为了便于固定所述弹性筋条,所述第一和第二断尾轮各自的滚筒的外表面上均勻设有多片沿所述滚筒的轴向延伸的定位片,每片定位片的一侧贴有弹性筋条,所述弹性筋条相对于定位片的一侧装有活动定位片,通过螺钉将所述定位片、弹性筋条、以及活动定位片固定以将所述弹性筋条固定在滚筒上。优选地,所述第二断尾轮上的弹性筋条的锯齿状曲面为波浪形、三角形、矩形、或者圆弧形。为了便于甘蔗的通过以及与甘蔗的接触面变小,所述锯齿状曲面上的相邻锯齿的间隔约为20mm-30mm,锯齿的深度约为20mm-30mm。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可选实施例,所述第一断尾轮的弹性筋条的外侧端面也为锯齿状曲面。优选地,所述第一断尾轮、第二断尾轮的滚筒的外表面上均勻分布有6-8片弹性筋条。为了保证甘蔗的断尾效果,所述断尾轮为1-3对。为了使断尾轮切断更加有效,所述第一断尾轮的弹性筋条和第二断尾轮的弹性筋条每一片均上下间隔并且在甘蔗的传输方向上错开设置,并且在甘蔗的传输方向上,第二断尾轮的弹性筋条在第一断尾轮的弹性筋条的前方。优选地,为了既保证甘蔗顺利通过又能切断尾部嫩杆,所述第一断尾轮和第二断尾轮的弹性筋片之间的上下间隔距离为大约20-30mm,在甘蔗的传输方向上错开的角度约为3°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该断尾装置中至少位于传输通道下方的第二断尾轮上的弹性筋条的外侧端面为锯齿状端面,减小了与甘蔗的接触面积加大了甘蔗受力时的压强,因此能够有效切除甘蔗尾部的嫩杆部分,并且由于该断尾装置断尾效果较好,因此在应用该断尾装置的甘蔗联合收割机中可以省略现有技术中联合收割机的前端断尾机构,将断尾功能由断尾装置来完成,节省了成本而且也提高了收割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甘蔗联合收割机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断尾装置的示意图。图3为第一断尾轮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第二断尾轮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2-4所示,断尾装置70包括至少一对上下对应设置的断尾轮,该一对断尾轮包括位于传输通道上方的第一断尾轮71和位于传输通道下方的第二断尾轮72,该第一断尾轮71和第二断尾轮72包括各自的安装轴711、721以及滚筒712、722,安装轴711、722位于滚筒712、722的径向中心并且滚筒712、722以安装轴711、721为轴心转动。滚筒712、722 的外周面上均勻设有多片沿滚筒712、722轴向延伸的定位片713、723,每片定位片713、 723的一侧贴有弹性筋条715、725,弹性筋条715、725相对于定位片713、723的一侧还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甘蔗断尾装置,包括位于甘蔗传输通道内上下设置的至少一对断尾轮,所述一对断尾轮包括位于甘蔗传输通道上方的第一断尾轮(71)和位于甘蔗传输通道下方的第二断尾轮(72),所述第一、第二断尾轮(71、72)均包括其各自的安装轴(711、721)和滚筒(712、722),所述滚筒(712、722)分别以安装轴(711、721)为轴心转动,并且在所述滚筒(712、722)的外周面上均匀分布有多片沿所述滚筒(712、722)的轴向和径向延伸的弹性筋条(715、72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断尾轮(72)的弹性筋条(725)的外侧端面(725)为锯齿状曲面(72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志乐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佳农业机械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